哈尔滨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策略
2020-03-15郭鑫金
郭鑫金
[摘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需求不断更新变化。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传统的素质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新型人才的发展要求。为顺应社会对创新型旅游发展模式的需求、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需要,旅游+教育的发展新形势——研学旅行应运而生。这既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业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全面改革的探索成果,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下研学旅行迅速发展。而就哈尔滨研学旅行而言,哈尔滨拥有丰富研学旅行资源,且独具自身特色,极具发展研学旅行的优势,但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所以从目前形势来看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势在必行。
[关键词]哈尔滨;研学旅行;PEST模型;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9;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6-0069-1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不断地进步与飞跃,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人民对于旅游和教育的要求不断深入,多样的旅游形式与发展态势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社会对于全方位综合人才的需求使得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理念急需更新转变,在此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旅游发展新形式——研学旅行应运而生。此前与国外发展相比,我国研学旅行起步总体较晚,最早在1996年我国才有学者针对研学旅行进行研究探索[1]。自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出台以来,政府陆续颁布相关政策文件支持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研学旅行迅速发展,而“旅行+教育”的新型发展模式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近几年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人口和资源大省,拥有优越的先天条件和发展环境,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地域优势明显,自身独特的城市文化底蕴及自然历史资源对于发展研学旅行独占优势。但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在全国发展研学旅行大势的背景下,哈尔滨研学旅行较其他城市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当前大力发展研学旅行势在必行。如何立足于自身资源特点发展哈尔滨研学旅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且对哈尔滨自身的综合发展意义重大。
一、研究背景
(一)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从理论研究来看,日本明治时期开始就有学者提出“修学旅行”的相关研究,此后Ritchie在其文章《Managing educational tourism》中对研学旅行的定义进行了分析阐释[2],Mazen提出国际研学旅行目的地选择的五个推因子和六个拉因子,Cooper较早的关注教育形式的旅游研究[3]。与国内相比,国外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开展时间早且理论相对完善。
综观国外研学旅行的实践发展,其开展时间较早,且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其中以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及欧美地区的美国、英国这几个国家的发展最具有代表性[4]。日本是最早提出“修学旅行”的国家,其在研学旅行方面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我国隋唐时期,当时日本政府就有派遣隋使、遣唐使出国学习的历史[5]。日本研学旅行发展模式主要以友好城市互访、旅行就近参观、姊妹学校相互交流为主,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任务实施严格管理[6]。韩国研学旅行类型多种多样,20世纪80年代开始借鉴日本修学旅行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最具代表性的毕业旅行被教育部门规定为必须课程并进行学分管理,学生从体验自然风光到参观历史古迹,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欧美地区研学旅行的发展以营地教育为主,通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提供多种类别的活动与课程,包括极地探险、拜访名校、专家座谈等形式,轻松自由[7]。英国自古就有贵族及上层社会阶级周游各国学习提升的历史,整体社会重视并崇尚研学旅行的发展,英国中小学生大都有参加研学旅行的经历[8]。
(二)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国内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晚,最早开始于1996年吕可凤学者对来华修学旅游学生教学方式的探讨[9]。近20年以来研究学者逐渐增多,尤其自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出台以来研究势头日渐迅猛。国务院办公厅:《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3年2月2日.根据中国知网文献统计显示,1996-2016年以“研学旅行”“修学旅行”“研学旅游”为主题搜索到的相关文献仅为196篇,而截至2017年11月文献数量增加到532篇,2018年以来研学旅行受关注度迅速上升,近三年研究数量呈现指数式增长。但尽管如此,总体而言国内研学旅行方面研究较少,相关学术文献也较缺乏,根据国家知网数据调查显示,明确以“研学旅行”为主题的文獻从2013年才开始出现,在2017年之前文献数量都较少且增长缓慢(见表1-1),到2020年,总体来看,面对国内对研学旅行发展的日益支持,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欠缺。而关于哈尔滨研学旅行的相关文献基本没有,学术研究更是缺乏。从研究内容来看,近20年来国内学者对研学旅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界定、理论基础、产品研究、市场分析、经营模式等方面。以宏观研究为主,研究尚未深入,且缺乏针对性[10]。
从国内实践发展来看,研学旅行起步较晚,在1998年广东地区最早开始试点工作,将研学旅行写入了广东省教育大纲。2003年上海市尝试进行研学旅行教育改革推广但未持续实施。2013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相关政策,我国才日益重视并开始研学旅行的发展。西安、上海、苏州等地区相继进行研学旅游试点工作,2014年试点省区扩展到11个省。2016年国家公布了北京市海淀区等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北京市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首批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名单。近几年国内也陆续出现了以世纪明德教育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些专门从事相关研学旅行工作的机构。近五年,研学旅行在国家政策和相关工作的支持下发展迅速,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以哈尔滨为研究范围,以其研学旅行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研学旅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明确研学旅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应用PEST模型及SWOT分析法对哈尔滨研学旅行的宏观发展环境及微观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其次在大量事实数据的支撑下对哈尔滨研学旅行的开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哈尔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德尔菲法得出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的对策及建议,为哈尔滨研学旅行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参考价值。
二、研学旅行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学旅行的概念
“研学旅行”一词最早出现于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此前学术界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大多以“修学旅行”“研学旅游”等为研究主体。关于研学旅行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仍处于探讨阶段,但就目前研究来看根据研究主体范围的不同主要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从广义来看,研学旅行指任何旅游者以学习求知为主要目的,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进行的探索性、学习性的专项旅游活动。从狭义来看,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安排、相关研学旅行机构组织筹划,学生集体旅行、集体食宿参加的有计划、有主题、有目的的体验式教育旅游活动[11]。本文主要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狭义维度的研学旅行进行研究。
(二)研学旅行的性质
研学旅行本身具有旅游和教育的双重性质。从旅游角度而言,研学旅行有别于传统的旅游形式,对比传统旅游娱乐性、休闲性、体验性特点,研学旅行在原有的旅游游览、参观、体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旅游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性;从教育角度而言,研学旅行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形势,将课堂搬出学校之外,教育不仅仅凭借书本知识而是直接的实践体验,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体验式的旅游活动全面拓宽学习层面[12]。研学旅行整个过程中,参与主体并不是单纯的旅游,也非直接的教育学习,而是介于游与学之间,以旅行为载体、研学为目的,在旅游的同时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研学旅行的特点
1.主体的自主性
由于研学旅行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对研学旅行主体自主性的重视。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研学主体可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研学活动的内容,共同决定活动主题,自主参与营地生活,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展示研学成果。作为研学旅行的亲身实验者和体验者,研学活动主体会主动进行思考,分享感受,自觉进行自我提升[13]。
2.课程的知识性
研学旅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和其本身具备的教育性质使其在课程设置上重点突出知识性,研学路线的设计以教育意义为主线,研学讲解词与课本理论相挂钩[14]。在此基础上增加感性知识的学习,拓宽学习领域,除理论知识学习外综合素质拓展也是课程重点。
3.活动的开放性
研学旅行作为以文化求知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在活动设计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内容形式不完全固定,根据参与主体学生的特点及活动进展,由学生自主发挥[15]。有别于传统旅游形式,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更好地实现研学旅行的活动效果。
4.自身的公益性
研学旅行在一定程度上给旅游增加了一层教育意义,其本身不再是纯粹的旅游形式,不以营利性为主要目的。研学旅行的开展对于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研学旅行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旅游层面的环境意义都使其发展具备良好的公益性特点。
5.主题的明确性
作为旅游和教育相结合的专项旅游活动,研学旅行的开展都有对应明确的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围绕主题开展[16],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带来的教育学习不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多种选择。
三、理论基础
(一)旅游的教育功能
旅游是指主体离开惯常居住環境去不同的目的地感受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过程,在这期间,旅游主体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体验不同的旅游项目增强了身体素质,开阔了眼界,通过讲解收获相关知识,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通过感官和劳动的过程都会在有形无形中对旅游主体起到强烈的教育功能。
(二)自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古以来就广为流传,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有道家学派提倡的“道法自然”,认为人的发展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向自然学习,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7]。以亚里士多德、卢梭等为代表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也提出教育应遵行自然的秩序,更多关注素质教育而非只关注知识教育。
四、对哈尔滨研学旅行发展宏观环境现状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从一定程度而言,良好的政治环境是研学旅行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第一次从政策层面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此后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文件陆续出台,2014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8月22日。2014年7月14日,国家出台《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文件,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 11个部门提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总体而言政治大背景不断引导研学旅行的发展。就哈尔滨而言,从2017年开始政府旅游、教育部门也逐渐开始了对研学旅行的重视工作。2017年6月13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大力支持并指导研学旅行的发展,同时开始研学旅行试点申请工作,哈尔滨19所中小学均列入申请名单。
无论从整个大环境背景还是从哈尔滨本身环境背景来看,当前政治环境对于发展研学旅行而言都极其有利。
(二)经济环境分析
综观近几年国内经济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突破20 000元,文化娱乐及旅游类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年创新高,总体经济形势良好。根据哈尔滨市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 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9.5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 127.3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 552.6亿元,增长5.2%。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17.5%和75.1%。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5 175元,增长4.6%。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据抽样调查测算,2017年哈尔滨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5 546.0元,比上年增长7.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 678.8元,增长5.5%。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 614.2元,增长8.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 197.4元,增长6.3%。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言,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6%,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价格指数103.1,相对其他七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而言较高,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见表1-2)。就旅游业而言,哈尔滨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 57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内游客9 544.2万人次,增长11.7%;入境游客35.5万人次,增长48.4%。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1 575.7亿元,增长了14.5%。就当前经济环境来看,居民日益提升的经济质量及其在旅游和教育方面的消费水平都使研学旅行在哈尔滨的开展已经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三)社会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的日益进步,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一方面传统旅游出行带来的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目的已不能满足人民的旅游要求,促使传统旅游形式急需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对于先进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传统人才培养方式逐渐受限,素质教育改革正提上日程,面对社会需求环境现状,发展研学旅行势在必行。在此环境下一些城市已率先开始研学旅行的尝试发展。2016年1月25日,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公布,北京、山东、湖北、安徽等省市相继建立研学旅行试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的通知》,2016年3月。10个研学旅行目的地和20个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均未被列入其中。相比较之下,哈尔滨研学旅行的开展已经相对落后,急需抓紧研学旅行开展进程。
(四)技术要素分析
国内各地发展研学旅行的时间、进展差距较大,研学旅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与北方相比,南方省市开展时间早,研学旅行发展模式、研学质量、技术水平相对较好,其中湖北省武汉市、山东省曲阜市、北京市等城市研学旅行发展相对完善。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的时间及起步较晚,研学旅行发展模式尚未形成,研学课程等须进一步研发,研学旅行相关人员的专业性等技术要素都亟需进一步探索与提升。但另一方面就全国整体大背景而言,在我国,研学旅行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是很完善,存在许多比如监管力度不够,研学旅行市场秩序混乱;研学旅行产品缺乏设计,产品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哈尔滨来说同样需要面对并解决此类技术问题。
五、基于SWOT模型对哈尔滨研学旅行发展竞争态势分析
(一)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的优势
1.主体优势
从研学旅行主体来看,哈尔滨市作为全国第二大人口城市,全市人口基数大。就学生而言,截至2019年底,全市现有在哈普通高校51所,成人高校11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7所,普通高中101所,普通初中347所,普通小学(含农村小学网点)415所,特殊教育学校18所,幼儿园1360所。根据哈尔滨市统计局统计情况可知,目前阶段学生总体数量不断增加,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等研学旅行主要针对对象的招生及在校生人数普遍呈上升趋势(见表3)。其次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整个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东北地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这些因素对于发展研学旅行而言有充分的主体优势。
2.资源优势
就旅游资源而言,首先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哈尔滨市冰雪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依靠冰雪资源发展的冰雪旅游成为全国独有品牌,对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冰雕、冰灯等冰雪资源衍生旅游产品受到广大游客欢迎,由此产生的冰雪运动也是哈尔滨市优越的旅游资源,因此利用优越的冰雪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哈尔滨发展研学旅游的一大优势。其次东北地区森林、河流等自然类旅游资源丰富,松花江横跨哈尔滨市区使得其坐拥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发展自然类研学旅行课程提供条件;就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来看,哈尔滨由于丰富的历史背景,拥有金源文化、中俄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积累,留有大量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历史底蕴深厚,十分利于开展历史文化及爱国主义主题的研学旅行。此外哈尔滨临近俄罗斯,加上中俄历史的影响,向来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从建筑、文化方面都展示了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又互相融合的城市气息,各色西方建筑特色的建筑林立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为哈尔滨开展独具自身特色的建筑文化主题的研学旅行创造优势。
3.交通优势
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东三省的中心,较之东北其他地区交通环境便利。近几年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2018年年初新扩建的哈尔滨太平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截至2020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已开通航线277条,增加24条。原有哈尔滨火車站也在原先基础之上进行重新扩建,交通条件日益便捷。
(二)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的机遇
目前综观研学旅行的发展,东北地区发展市场广大,需求旺盛,相对而言哈尔滨对于研学旅行的发展意识已领先于东三省,此时发展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市场。而就政策方面来看,2018年初黑龙江省教育厅将研学旅行纳入了学校的教学计划,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正逐步开始对研学旅行进行政策引导,按照省教育厅等11厅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度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与营地推荐工作的通知》,命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5个单位为首批黑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省科技馆等78个单位为首批黑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当前哈尔滨开展研学旅行的发展机遇很大,加上哈尔滨自身发展研学旅行的优势所在,未来研学旅行在哈尔滨的发展前景广阔。
(三)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的劣势
1.地理位置
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整体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距离全国相对较大的客源地和客源市场较远,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市场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出行的重要因素,因此与其他位置适中的城市相比,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在地理位置上相对处于劣势状态。
2.技术劣势
就发展研学旅行本身而言,哈尔滨因为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使其在研学旅行所需的技术水平方面较弱,当前哈尔滨整个研学旅行市场仍较为混乱,尚未形成较完整的行业发展模式,没有统一的行业发展标准,相关制度体系也没有完善。针对产品开发来看,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哈尔滨研学旅行产品良莠不齐,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3.哈尔滨研学旅行面临的挑战
哈尔滨研学旅行的发展刚刚起步,整个研学市场的秩序面临整治,而研学旅行的行业规范、发展体系、法律法规都处于一种急需建立完善的阶段,是未来研学旅行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其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技术、地理位置方面的劣势,如何开发研学旅行市场、深入挖掘哈尔滨研学旅行课程、提高研学旅行发展的专业性是未来哈尔滨研学旅行的发展核心。
六、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研学旅行起步晚,宣传力度小,宣传渠道单一
就目前哈尔滨研学旅行发展现状来看,本身其发展起步较南方城市晚,发展进度慢,而在宣传方面无论从政府角度、研学旅行相关机构、学校相关部门、社会网络媒体等各方面关于研学旅行的宣传力度都不够,而宣传渠道方面更是主要以学校宣传为主,渠道单一。
(二)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政策支持
虽然就全国发展大背景而言大力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但相比较而言当前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缺乏重视及相关支持力度,研学旅行性质的特殊性要求不仅旅游文化部,教育部相关部门也需要大力重视其发展[18]。学校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与教育部门本身的政策制度息息相关。目前关于研学旅行的政策制度支持较为缺乏,一些相关研学旅行地点并未向研学机构开放,影响研学旅行的进一步开展。
(三)研学旅行市场混乱,缺乏专业体系及行业规范
从当前哈尔滨研学旅行市场来看,总体研学旅行市场较为混杂,市场秩序混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尚未形成完善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19],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不完善,就研学旅行组织者而言,当前哈尔滨只有“青葱会冰城少年研学营”一家研学旅行专营机构,市场上缺乏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很多时候研学旅行由传统的旅行社开展,研学课程的开展也非专业培训的研学辅导员带领而是传统导游,导致研学旅行流于传统旅游形式限制,大大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效果及核心内容的开展。而关于学校与研学机构中间也缺乏专门的沟通渠道。
(四)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及辅导员的专业性相对较差
由于起步较晚,哈尔滨研学旅行在技术因素方面相对落后,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主题较散乱,没有充分发挥地域特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相关行业品牌。而就研学辅导员而言目前研学市场对于专业人才方面需求量较大,但专业人才少,研学辅导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岗前培训,很多时候由于岗位需要会存在由传统导游或临时兼职人员代替,经过短暂培训直接上岗,研学辅导员缺乏专业素养。
(五)研学旅行安全防范机制不完全,食宿交通基础设施待提高
对于研学旅行的开展而言,安全因素是研学旅行所有相关群体最为重视的问题,也是首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约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哈尔滨开展研学旅行整体的安全防范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研学旅行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安全保障。而食宿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目前基础设施不太完善,此外相对于其他城市,哈尔滨缺少专门开展研学旅行的研学营地,食宿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解决还主要依赖于传统市场。
七、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的对策及建议
(一) 政府相关机构协调统一,加大重视程度,政策引导支持
研学旅行的性质特殊性决定了它是由文化旅游部、教育部、交通部等多部门政府协调参与,各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协调统一,密切配合。研学旅行在哈尔滨的发展刚刚起步,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政府相关部门应将研学旅行的开展正式列入中小学生课程学分中,加入成绩考核以提升学校及学生对于研学旅行开展的重视程度[20]。完善研学旅行相关政策制度等,逐步建立相关研学旅行试点及研学旅行旅游示范地,引导研学旅行的规范发展,加快研学旅行发展进程。此外相关旅游景区景点可建立研学旅行绿色通道,推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
(二)拓宽宣传推广渠道,提高参与意识及群众普及度
在研学旅行宣传推广方面,哈尔滨应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多方位宣传研学旅行,采用媒体报道、活动跟拍、微博推广、研学宣讲等方式普及研学旅行提高群体参与研学旅行的参与意识,改变固有传统旅游及教育思想。同時对外宣传哈尔滨研学旅行课程与活动,提高知名度。
(三) 规范市场秩序,完善行业发展体系及规范
当前哈尔滨研学旅行要想进一步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刻不容缓。面对当前行业现状,哈尔滨可效仿日本研学旅行发展模式,成立行业协会,担当市场监督、规范的角色,制定行业相关标准,进行产业信息汇总及发布,为外界提供相关信息及理论支持,严格规定研学组织主体,成立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避免传统旅行社以“研学旅行”为噱头开展传统旅游活动,破坏研学旅行市场规范[21]。此外就哈尔滨研学旅行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前产业发展缺乏相对完整的具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建立系统的研学旅行成效评价体系,并总体逐步形成哈尔滨研学旅行的自身行业发展体系,使行业发展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四)加大财政投入,降低研学旅行费用
目前研学旅行发展中存在一大问题是研学费用较高,成为制约部分研学主体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财政补贴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学校可减免学生部分研学旅行费用,对于家庭贫困学生应给予相应经济补助,从而降低研学旅行费用。此外成立创建的相关协会也可适当为研学旅行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五)深度开发特色研学旅行课程,塑造研学品牌
对于研学旅行而言,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是核心,是决定研学旅行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至关重要。对于哈尔滨发展研学旅行而言,应该扎根于当地特色,充分结合哈尔滨本地资源的独有优势。哈尔滨独有的冰雪资源带来的冰雪运动类课程是其研学旅行发展的最大竞争优势,拥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形成的特有城市底蕴、城市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等都为历史文化类课程的设计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东北传统农家民俗特色也是研学旅行课程开展的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深度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形成完整的哈尔滨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提升研学旅行质量,塑造研学旅行品牌,是哈尔滨未来在发展研学旅行中形成自身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
(六)建立安全防范机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安全防范机制的建立健全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研学主体、组织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同时是限制研学旅行发展的一大瓶颈[22],因此政府相关消防、公安等安全部门应通力配合,制定一套完整的研学旅行安全防范机制,建立应急预案,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应进一步建设交通食宿等基础设施,相关交通部门可适当为研学旅行提供或开通研学专列,为哈尔滨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环境保障,以提高体验效果。
(七) 培养研学专业人才,提升研学旅行人员的专业性
研学辅导员是研学活动过程中的一大重要角色,其自身具备的专业素养、研学讲解的能力、研学活动的组织力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学旅行效果。目前研学旅行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相关研学旅行机构因通过专业培训培养研学旅行专业人才,通过研学旅行辅导员资格证的认证来规范研学旅行辅导员的专业性,以逐步形成研学辅导员这一社会岗位职业,从而提升研学旅行行业发展层次。
(八)深入校企联合,疏通合作渠道
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目前主要以学校为组织主体,相关研学旅行机构承办,学校方面老师等不具备组织研学旅行的专业能力,而专业的研学旅行机构更具有相关经验。因此研学旅行的开展需要校方与相关企业相互联合,建立专门的沟通合作、供应渠道,多加以沟通联系,根据不同学校研学主体的特点共同商定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设计研学旅行的相关活动,以推动研学旅行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论
研学旅行相对而言在国内是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新事物,它既反映了创新型旅游发展新业态,又是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体现,无论从国家政策文件还是从全民的需求度来说都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哈尔滨未来研学旅行发展的第一步,首先需要在意识层面通过宣传教育、政府政策引导等方式转变人们传统旅游观念及教育观念,拓广研学旅行普及度,从政策、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都需加大支持力度。针对目前哈尔滨研学旅行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成因对症下药,并就当前市场状况而言,规范市场秩序,构建系统的发展体系,建立行业规范迫在眉睫。从研学旅行本身出发,结合哈市自身特色深度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设立专业研学营地、研学旅行项目做细做精,逐步塑造品牌效应,形成行业龙头企业都是哈尔滨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新形势,研学旅行必是未来发展的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白长虹,王红玉.以优势行动价值看待研学旅游[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51-159.
[2]Ritchie BW.Managing educational tourism[M].London: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2003.
[3]王昆欣.國外研学旅游特点及启示[N]. 中国旅游报,2015-06-24(010).
[4]李军.近五年来国内研学旅行研究述评[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06):13-19.
[5]杨生,司利,张浩.日本修学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探究[J]. 旅游研究,2012,(02):25-29.
[6]曹晶晶. 日本修学旅游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11,(04):134-136.
[7]Abubakar AM, Shneikat BHT, Oday A. Motivational factors for educational tourism: A case study in Northern Cyprus[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14,11.
[8]Fennell, D.,“Evolution in Tourism: The Theory of Reciprocal Altruism and Tourist-Host Interactions,”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 9,2006, pp.105-124.
[9]陈素平,梅雨晴. 近20年我国研学旅游研究综述[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6-21.
[10]Rohmi MYG. Motiv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choice among Arab students of Malaysia as educational tourism destination[D].University Utara Mlaysia,2012.
[11]徐褒琳.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J]. 中国集体经济,2017,(01):122-124.
[12]丁运超. 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 中国德育,2014,(09):12-14.
[13]杨艳利. 研学旅行:撬动素质教育的杠杆——访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系系主任朱立新教授[J]. 中国德育,2014,(17):21-24.
[14]TashlaiI, Ivanov SH. Educational tourism-the case of Eastern European students: driving forces, consequences, and effects on the tourism industry[J].Tourism Today (Forthcoming),2014.
[15]陈凯宏. 辽宁省的修学旅游开发[J]. 辽宁经济,2006,(05):48-49.
[16]Woolley, C., Weeden, J., Lester, A.,“Cruise and Learn: Reflections on a Cruise Field Trip,”Journal of Teaching in Travel and Tourism, 11, 2011, pp.349-36
[17]陆庆祥,程迟. 研学旅行的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研究[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2):22-26.
[18]于书娟,王媛,毋慧君. 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17,(19):11-13.
[19]云艳红. 西安市研學旅游发展及产品特征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3):121.
[20]余明辉. 推进研学旅行需过“四关”[N]. 中国旅游报,2016-12-21(003).
[21]王雪. 研学旅行发展的对策分析[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6):273-274.
[22]唐顺英. 曲阜: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开发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04,(05):95-98.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