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0-03-15李国和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艺术类红色

李国和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一、艺术类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1]艺术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文化复兴的重任,传承红色基因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出现日渐弱化的趋势。

1.红色文化宣传力度偏弱偏软

有些艺术院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追求学校在同类同级院校的排名而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次要位置。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红色文化亦是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艺术院校领导不重视红色文化教育,艺术类大学生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红色文化的校园氛围。进入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容易受到校外各种不正确思想的误导。尤其是当前艺术类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没经历过历史教课书上所讲述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时代、一清二白的建国时代和举步维艰的探索时代,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不深入,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艺术院校在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教材,结合本地区红色文化实例,将红色教育的纯正基因带进一线课堂,促进艺术类大学生对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认知。此外,学校对教育者本身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熏陶不够重视。有些艺术院校认为艺术类大学生才是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是践行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主要力量,只要做好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和培育,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就能烘托出来,也就达到了红色文化教育的目的。事实上红色文化具有普遍的育人功能,在高校育人对象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广大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也是红色文化的育人对象。艺术院校的教师只有自身学深、悟透红色精神才能更好更全面的传授给广大学生。目前艺术院校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特点而对红色文化认识不够、对红色精神领悟不深,所以艺术院校在推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广大艺术类大学生,而是要覆盖到全体教职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推进红色文化传承,推动红色文化发展。

2.艺术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认同度不高

“95”后是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的主流人群,他们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感性思维强,辨别能力弱,极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有些艺术类大学生对革命历史、红色文化不感兴趣、不愿了解,更有甚者质疑革命历史,抵触红色文化。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艺术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认同感。首先是对党史和新中国史漠不关心。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世界互联网峰会等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同时不同价值观和多元文化在我国交汇碰撞,极易对辨别能力弱,易跟风追潮的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错误导向。他们盲目追从国外所谓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而对党史、新中国史所孕育出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等精神几乎毫无兴趣。其次是对学校红色文化教育关系度、重视度不够。红色文化教育对艺术类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红色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且作用是隐性,也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在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不够关心,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应付期末考试,能拿到毕业要求的学分就行了。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仅仅听说过红色文化教育的概念,而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具体内容几乎不了解。最后是对红色文化教育作用认识不足。红色文化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红色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对党史、新中国史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但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学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爱理不理的态度。

3.红色文化内容挖掘和教育传播途径单一

当前艺术院校选取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相对单一,载体过于陈旧,缺乏吸引力。红色文化内容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础,没有翔实的史料,没有科学的历史分析就不能全面客观的向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红色文化内容单一,有些艺术高校的红色文化教材和传播内容陈旧、没有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红色文化内容,绝大多数以传统的党史、国史介绍为主,以相关学习资料为辅,政治性强、理论深度大,缺乏时代感与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点、学识水平有一定差距,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晦涩,理解难度大;红色文化的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有很大的距离,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难以产生共鸣,当然艺术类大学生也就很难做到把红色精神融入到生活学习中。二是传播过程缺乏针对性。不少艺术院校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点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就开始“填鸭式”的红色文化的传播,仅仅单纯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属性,极少用艺术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效果差强人意。三是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单一,目前艺术院校传播红色文化主要是通过说教、参观和听学术报告等传统形式,造成了艺术院校红色文化的传播低效。有些艺术院校虽然利用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但是老师在介绍红色历史事迹的时候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传统说教模式不能生动、立体、多角度的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历史功绩展现出来,就不能给艺术类大学生带来心灵震撼和深层接受,当然也就不能充分调动艺术类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红色文化融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艺术类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精神是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1.加强革命历史宣传,守牢高校红色文化阵地

红色文化首先是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中国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的提炼升华。[3]革命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价值核心和精神主体的重要标记。高校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播基地,必须加强革命历史宣传,树牢红色文化阵地。一是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整合学校宣传资源,出台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制度。加强学校网站、公众号、官方微博,出版物、宣传栏等阵地管理,实行谁发布谁负责的方式,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守牢阵地。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加强革命历史宣传,如,以“历史上的今天”播报的形式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通过校园广播、官微推送等形式传递给全校师生;定期或不定期在学校LED 电视、校园广播播出《社会主义500 年》《英雄儿女》《建党伟业》《东方红》等革命题材的红色电影、记录片让师生感受到红色文化无处不在。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属于艺术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重要组成分,是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播红色文化的主流群体,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革命历史学习,挖掘校史和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红色文化素养。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记初心使命,切实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要求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三是丰富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校园开展红色文化活动要切合时代主题,符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价值取向,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以红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红歌新唱”歌曲大赛,举办红色主题画展,自编自导自演革命题材的话剧、舞剧、小品、微电影,如广西艺术学院的师生共同创作并展演的舞台剧《艺海丰碑》《百色起义》等,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红色文化素养。

2.强化价值引领,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的颜色是红色的”。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特点,他们有些对党史、国史不感兴趣,有些对红色文化敬而远之。出现这些问题有其自身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价值追求出现了问题。所以艺术院校必须通过价值引导,培养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意识。红色文化教育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组成部分,要特别注重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首先,要增强使命意识。传承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是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义不容辞责任和义务,让艺术类大学生切实感悟到红色文化的价值所在。艺术院校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专业特点,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大学生到所在地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研学、体验红军生活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式研学活动中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并将红色文化体验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红色文化修养。其次,要注重培育艺术类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理念。艺术类大学生要主动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红色文化传承结合起来。通过学习红色人物事迹来了解英雄人物的成长史、奋斗史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自觉树立红色文化理念。在革命年代,他们为了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有的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投身革命,有的为了参加革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还有的为了革命而葬身于敌人的屠刀之下。他们为了共同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抵御敌人的铜墙铁壁,谱写出人类战争史上的英雄史诗。作为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学好英雄人物事迹,继承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精神。最后,要培养学生利用红色文化筑牢思想防线,提升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两种错误思潮的能力。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有抬头迹象,以西方“普世价值”为标准,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和否定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4]我们要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观念的免疫力。

3.丰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传播平台,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翔实的史料可以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艺术院校的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旦全面掌握了翔实的红色历史史料,加之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事迹和红色英雄人物进行科学的解读,就可以让红色文化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底气。从某种程度上说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教育的实际成效,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影响到艺术类大学生红色文化涵养水平。由此可知,红色文化教育既要重视红色史料的发掘和收集,也要注重传播效果。首先,当前艺术院校红色文化内容欠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的教材和讲义是构成高校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部内容,显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艺术类大学生的对红色文化需求,艺术院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校内外图书馆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收集整理相关红色文化的史料,扩大艺术类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视野。其次,要结合校史及学校所在区域文化资源,发掘本地红色文化。要注重从校史中提取红色资源,同时要以实地考察,走访调研,参观红色纪念馆,以及访谈革命烈士后代的形式从红色地区收集红色文化素材,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一定量的红色文化选修课,让艺术类大学生在了解本地红色事迹、继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提升红色文化素养。此外,要在尊重红色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加大对红色文化课程的研发,既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理论课程的研发,也要注重对红色文化实践课程的研发。艺术院校教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要结合时代主题、地域特色、学生专业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提高红色文化理论课的实效性。最后,优化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整合线上线下传播平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如通过官方微博、公众号、抖音、QQ 群等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定期或不定期推送红色主题的文章、纪录片。传统的课堂传播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实需求,学生必须走出校园,深入红色地区,以现场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红色文化的精髓;同时还要结合艺术类专业特点,让学生把自己在红色教育基地的所见所闻所想用笔画出来、用歌声唱出来、用舞蹈跳出来、用话剧演出来。拓展红色文化理论和丰富红色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老师乐意教,学生快乐学,努力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艺术类红色
红色是什么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红色在哪里?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艺术类专访心得
追忆红色浪漫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