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泥塑在艺术高考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020-03-15李佳倩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泥塑素描对象

李佳倩

(南宁市第五中学,广西 南宁 530011)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素描学习掌握观察对象、认识对象、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及表达三维对象的能力,是高考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泥塑是对三维对象的直接塑造,讲究的是实际空间与体量关系。泥塑和素描只是在媒介表现和技法表现上有所区分,但无论是素描还是泥塑在创作的本质上都是要把客观存在的对象通过对应形式进行表达,在这一层面上,泥塑和素描的目的是相同的。

虽然泥塑在高考课程中并未被列入考试内容,但泥塑可以帮助学生在素描纸面上由抽象的二维转为三维想象,转变成直观三维的实操。泥塑作为高考素描的一个辅助课程,能相互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素描知识。

作者把泥塑教学作为校本课程融入到日常素描教学中,其目的一是通过不同视角让学生能更完整地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进而更好地表达对象,也通过触觉强化学生的认识。二是我国的泥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也并未间断,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通过泥塑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课题和主题设置及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还能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并准确的表达和创作。

一、泥塑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结构概念

在素描教学中,结构不仅是画面的重要框架,也是物体的客观内在构造,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学生在表达对象时经常出现画面空洞,没有表现力甚至是没有重点,其问题是源于学生在观察对象时并没有去拆解对象内在的结构构成,只停留在对象的外在表征,看到什么画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熟练的讲出结构知识点,但是在绘画上总是无法表现出来也是常见的教学问题。泥塑的搭建是从内在结构到外在表征的一个过程,所谓“画人先画骨”也是遵从了内在结构建立优先的原则。通过这种“搭建式”、“触摸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触摸和搭建的方式更好的去剖析对象和建立对象结构,进而建立起构建结构的基本意识和观察方式。这种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且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于素描规律的认识,了解结构建立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不同对象的结构和结构特点。

尺度和维度是两个抽象概念,把抽象概念量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在搭建泥塑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丈量对象的大小和比例尺度,转化成表达对象时也是要遵循对象的大小和比例尺度。由原来的视觉观察转化成量化的观察模式,这样学生对于体量的概念会进一步加深和强化,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空间。通过主动丈量这一行为模式,让学生更好的养成主动观察和体验学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以泥塑为新的媒介,让学生通过新的角度和形式去观察、理解及表达对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泥塑作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与平面造型艺术不一样的艺术张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泥塑课堂的融入可以让传统的素描课程更加的丰富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好,进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往常的“速成”或“模式化”的素描课堂上,学生被迫接受“被规范化”的教学知识,这种先入为主的知识模式对于学生掌握主动学习和研究能力具有反作用力,并且严重阻碍了艺术审美的培养和自我艺术修养的提升。学生只会“机械式”的画素描和表达对象,枯燥的学习和表达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因而,教学模式应该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多艺术媒介的介入,从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的和艺术观念培养等多角度多方式的融合教学,是未来美术教学模式的趋势。泥塑媒介的介入和表现张力,让学生从五感上有了更好的体验,尤其是视觉和触觉,除了能加强学生对于形体结构的本质理解之外,对于对象的表达上也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古拙的、夸张、写实等特点都可以通过动手和堆砌进行表现,利于提高对艺术创作的欲望。把这种泥塑创作中的艺术体验,学习到的艺术规律,观察模式等总结归纳回归到素描表现上,理性认识和感性表现结合起来,对于素描的学习和表现张力会有极大的作用力。

三、泥塑校本课程的设立有助于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泥塑和素描是传统的艺术语言,笔者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融入到课堂,也是希望通过不同艺术语言的介入,多角度的让学生感知美、认识美、表达美。

图像的传播是当今时代学习的重要渠道和媒介,当今学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阅读、识图等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美术课堂上老师也会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审美判断能力。但是在基于高考美术的教学前提下,美术实践是学生主要学习形式,即要求学生除了能感知和认识到美,还要学会如何去表达美。作者通过泥塑校本课程的介入,除了强化学生对于日常素描学习的深入理解,还希望通过泥塑这一媒介,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语言对于美的表达形式。学生一是通过泥塑的学习,掌握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并且解决自己的绘画问题。再次,泥塑的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题创作的设置鼓励学生动手创造和实践,给学生一个联想和想象的创作空间,打破固有的、僵化的思维认知模式。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也是加深了对文化的理解。笔者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广西炮龙节为主题,让学生结合田野调查,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整理——头脑风暴——结构研究——空间研究——解构练习——草稿——模型推敲——实体放大等步骤,把研究阶段利用创意绘画和素描结构表达的创意最终通过泥塑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研究阶段经过层层剖析和推敲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次校本课程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艺术实践和创作的魅力,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读。

结语

泥塑介入素描课堂,把传统的视觉性素描课堂转化成了有触感的课堂,强调二者之间的交互和结合,通过多视角多元化的方式给学生展现艺术规律,让学生有新的认识和建立起多维的观察模式和学习方式,而不是停留在技术和机械化的表达上,能够更本质的去观察对象。建立在本质的观察和对物体结构本质的理解基础之上,学生能够更加自由更加主观的去选择性的表达对象,而不是毫无目的和毫无动力的模式化表现,学生对于素描的表达会更具有表现空间和选择。

多艺术、多媒介介入单一的课堂,让学生从单一视角解放出来,以一个“大艺术”的视角去观察,能够更好的扩展学生的视野,泥塑这一表现形式的介入也能让学生在扩展的面中找到合适的点进行一定的深度挖掘,并与当下的素描课程结合起来,巩固素描基础的训练,主题创作的融合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艺术实践空间,课题研究式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化成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调查模式和研究模式介入这一过程,让原来单一枯燥的教学变成多元多维的教学,让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有了更大的容差空间。

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学生平面感知能力弱,有的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弱,这种多元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的学习特点有了更好的表现空间,而不是单一的在二维平面上去表现三维对象,这种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交互,能让学生在平面和立体中不断的去感知对象和规律,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和最终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泥塑素描对象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武汉素描
素描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跟踪导练(一)4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