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课“图式理论”驱动与实践探究

2020-03-15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背景

文/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徐 萍

阅读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阅读活动不仅能了解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个体的思维和情感,而且是获取语言信息、增强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可现实中,很多英语学习者或囫囵吞枣、或断章取义,很难享受阅读的乐趣,严重打击了学习兴趣。经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学生把阅读的困难单纯归咎于词汇量不够。同时,经查阅文献资料显示,目前英语阅读教学集体存在忽视学生的心智及思维特点,忽略篇章背景和作者意图,一味强调词汇和短语的输入,让本应生动有趣的阅读教学变成语言点的堆砌。本文试图从目前炙热的图式理论着手,采用实验比较的方式,找出影响阅读的重要因子,回归阅读的本质。

一、用“图式理论”解析阅读过程

目前,“图式模式”理论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一种认知模式,它在“交互模式”理论上进一步发展,沿袭了交互模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认为人脑是一个不断发生作用的既存动态知识结构。当遇到新事物时,根据读者对输入信息的预测,在原图式结构中加以搜寻并结合进入大脑旧图式框架中,最终构建出新的认知框架结构。根据图式理论,读者只有把这些新事物和原有的旧图式相联系才能被理解和记忆。当输入资料提供的信息和读者的图式知识所做的预测吻合时,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可促进两者的同化;而当输入信息与预测不吻合时,自下而上的运作过程则帮助读者对此做出敏锐的反应。如果读者的低层次迅速解码能力欠缺,高层次的背景知识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反之,如果读者缺乏对阅读内容、背景知识的了解,就只能单方面依赖对字面的解码来获取意义,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二、探析“图式理论”下的阅读教学驱动

根据图式理论对阅读过程的解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恰当的课堂活动方式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旧图式体系,协助搭建新的认知框架,完成阅读中对新信息的获取过程。针对如何加强阅读教学的引导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课堂设计进行改良和处理。

(一)采用多感官刺激调动旧图式框架

通过刺激多感官而激发原有的认知框架结构,从而与新信息快速找到结合点,其宗旨是试图通过刺激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系统从而不断地探索和调动旧图式经验,同化并搭建新图式框架,最终达到接纳和理解新信息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设置中,教师可采用丰富的肢体和表情动作,或采取图片或视频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或展示相关实物教具用以帮助学生搜索个体图式的相关联结。这种基于搜索原图式理论导入课程的方式基本现在已经被大多数教师认可,成为常见的教学手段。在中山大学出版社的《英语2》第三单元“The Seven-Eleven Store”一课中,用了大量语言描写凄苦的老妇人因没钱购买充饥的食物而在动作、表情上表现出来的窘态。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教师用夸张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动作还原课本里的老妇人形象,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导向。

(二)引入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根据“图式理论”的认知模式,教师若能采用这个时代的学生所熟悉或关注的人物或事物作为活动设计的对象,将能很好地搭建和学生互通的平台,学生“人人有话说,个个有观点”。一旦找到旧图式的切入点,层层激发,形成学生自上而下搜索和自下而上的推测,就能启动有效阅读。比如,在前面提到的“The Seven-Eleven Store”这篇课文里出现大幅文字描述穷苦老妇期望店员能施舍一些食物充饥的片段描写。面对这段文字的处理,除了上述提到的可以用体态语直观呈现外,还可以采取调动熟悉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将文中期待得到施舍的老妇和原来见过街边乞讨者对比,指引他们搜索和调动原图式信息,迅速搭建文本信息结构。

(三)重视阅读背景环境和对词汇的推测能力

“图式理论”下,阅读的认知和理解受旧图式框架的影响,原认知体系对阅读过程有直接的引导和预测作用。所以,阅读前教师要善于帮学生搭建适合的阅读背景和相关文化,方便学生能在阅读中有相应的图式引导。比如,在“Fingers,Chopsticks,or Forks”一课里,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上网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迅速得到各种进餐工具的利弊和渊源。实验表明,相关知识和文化方面的背景植入对阅读是积极促进的。

词汇是无边无际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词汇出现在生活之中。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害怕在阅读中遇到新词,他们会单纯地将阅读能力与词汇量挂钩。阅读确实需要借助词汇积累去拉动旧图式的搜索,但实际通常是知晓通篇的单词也很难真正理解作者的本意。在强大的知识背景和文化的支撑下,我们要告诉学生不要惧怕阅读中出现的生词,可以积极依据篇章和背景知识,不断地在大脑图式中搜索,对该词的词性、词类、甚至是词义和作者的意图进行预测,找到旧图式关联,从而形成新的图式框架结构,完成信息的输入及理解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人脑不断地虽然课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集中性的搜索和积累是一种有效及时的补充背景旧图式的手段,但平时的积累和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教师还要倡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增长见识,日益丰富个体的图式架构。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构建词汇库图式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阅读能扩大词汇的容量,帮助搭建新的词汇图式结构;同时,已形成的旧图式框架又反过来作用在阅读过程中。两者相互作用和促进,共同让阅读能力逐步增强。

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反思

本研究借助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针对“图式理论”的刺激方式和阅读课堂的设计效果进行实验求证,对参与上课的70名学生进行问卷投放,共收回问卷67份,问卷回收率95.7%。通过比照“直接阅读”和图式理论导向的“设计阅读”这两种方式,将其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和评析,证实了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向,并指引学生逐步学会正确提高阅读的方法,而不是仅依靠词汇量提升的单一方式。

教师在“图式理论”的指引下设计针对学生特点的合适的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大脑里内有的图式结构,从而完成搜索和对接,然后层层激化,最后形成更稳固的新图式框架结构,完成阅读认知的全过程。同时,通过进行实践对比,教师清晰地向学生揭示了阅读的本质和影响阅读效果的客观条件,使他们明白除了“背单词”还有很多提高阅读能力的方式,同时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背景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