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2020-03-1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倪珍珍

广东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财经类双师粤港澳

文/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倪珍珍

一、引言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强调自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渐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因此,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良好契机。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大湾区的经济优势、国家策略和教育资源,培养更专业更高质量的“四有”教师。

二、粤港澳大湾区财经类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发展经济,非常迫切培养出一批实践性强的中职财经类学生。因此,培养一支专业理论性强、社会实践性丰富、师德崇高、对教育充满热情的教师队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大力发展大湾区基础经济和金融事务的前提下,完善教师队伍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弊端。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财经类课堂对于刚进入中职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过于专业,知识过于抽象难以内化。以会计为例,如果单纯的课本讲授法和PPT辅助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还是依赖于专业教师的自主选择,有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程开发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培训,缺乏一定的新教学方法指导;有的年轻教师,虽然受过教学方法的相关培训,但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财经类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教学形式过于统一

相关调查发现,财经类教师运用PPT授课方式较为普遍。如果教师只是将书本知识单纯转化为PPT的简单方式,以会计专业为例,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等知识的。一方面会计课程专业性强,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无趣;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将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3.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足

中职生大多被认为是后进生,他们是一群文化功课基础较弱的孩子,同时他们大多活泼好动,也成为教师心中的调皮孩子。正值青春期的学生内心敏感细腻,需要教师心理上的关注和辅导。而财经类的教师大多是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应届生,专业理论知识较强,但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主要依靠经验积累。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是相对较少的,这个现状值得所有教师深思。

4.专业实践能力欠缺

中职财经类教师大多为会计专业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的应届学生,在岗位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中职教师的选聘也更加严格。“双师型”教师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以会计专业为例,虽然应届生的理论性知识较强,或者已经获得含金量较高的注册会计证书、注册税务师证书等相关证书,但实践经验较少,无法真正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工作中。因此,在教授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常常存在,中职财经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是目前教师需要提升的重要方面。

5.引进教师人才渠道少

中职财经类专业引进人才的渠道比较单一,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招聘的绝大多数教师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学历虽然较高,但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仅凭着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去摸索教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密集型城市群,如何扩大教师人才引进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渗透未来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发展的策略

鉴于上述,加强对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的探索建设,寻求一条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培养道路,建立具备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以下探讨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背景下,依托珠三角的地域特点,从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师德建设、完善教师准入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五个方面入手,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从而提升中职财经类教师的综合能力。

1.加强校本培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

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教学方法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先,每所学校都定期组织课程教学方法培训课程。再者不定期邀请相同专业的新老教师进行交流,探索最佳授课方式。一方面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教学实践上指导青年教师;另一方面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学习氛围。最后,丰富校本培训方式,通过“两课两赛两做”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两课”包括教师主要教授的一门课程以及一节公开课;“两赛”包括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教师技能大赛和体现教师指导能力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两做”包括教师参与一个课程建设活动和一个科研项目。作为新时代财经类教师,一方面应当结合财经类专业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每一章节的知识结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

2.融入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任务驱动做中学,开展新型的混合式在线教学,这将是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一方面能够直观便捷地感受知识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财经类知识对于中职生来说略显困难,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大数据技术以及教育资源都是相当充裕的。因此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如微课、MOOC、VR/VR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3.正确认识中职生,加强教师道德建设

爱因斯坦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的“才 ”通过学校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已经通过考核,而教师的“德”是贯穿于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中职生作为一群文化功课较为落后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因此,要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作为财经类教师,首先在进入中职学校任职前,新教师应当多了解中职生这一群体,加深对中职学生的认识;其次,在任职过程中,学校应当定期召开加强师德建设的例会,通过表彰个别教师关爱学生的事迹,给全体教职工树立正能量;最后每学期教师针对自身班级上学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写出汇报和感想,加强校领导对教师的监督,促进教师对学生进一步的关爱。

4.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完善教师准入机制

目前“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没有权威性的定论,经过文献梳理,钱力涛,谢丽丽(2019)认为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为“三结构论”——“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双融合论”。完善教师准入机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招聘教师时要严格审核每一位即将上岗的教师。一名合格的财经类教师,首先要具备“双证书”,一证是财经类证书,二证是教师资格类证书;其次,要具备“双能力”,同时具备教师和技师的职业素养;最后将两种能力相融合,成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粤港湾大湾区的建设,对青年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未来中职财经类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5.聘请优质校外兼职教师,合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表示:高职院校的发展,关键要靠人才,高职院校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资源的竞争。高职院校如此,中职院校更是如此。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各市之间协调发展,错位竞争,人才资源流动,才能增强大湾区的活力。因此“大湾区”为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了平台,也创造了新的机遇,未来,中职院校可在大湾区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招聘到优秀的校外兼职教师。

聘请优质的校外财经类教师,是扩大中职财经类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例如会计事务所的优秀员工,掌握最前沿的会计咨询和工作实践经验;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深度了解最新的会计政策和文件;金蝶公司的技术或开发人员,熟悉财务软件的新功能和分享大数据给财务带来的便捷;粤港澳三地教师交流学习,拓宽教师们的学术视野等等。

猜你喜欢

财经类双师粤港澳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