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华老学研究
——主持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谢清果

2020-03-15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子厦门大学道德经

主持人按语(第三期)

老学是一门真学问,大学问!为何?因为老学是基于《道德经》文本的生成、流变,尤其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同步共振而形成的一门专门学说。《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涵盖了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修身养性等种种法门,其中的智慧启人心智,发人深思,使人感通寰宇,心游八极。学习《道德经》,探讨老学,有助于我们管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堂奥,贯通古今,“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更好地实现中外对话,从而更好地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研究《道德经》,传播中华老学,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国家和世界和谐的需要。因为经典承载着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媒介。经典形塑着国人的性格与气质,培养着一个民族与国家深层的精神与智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动力之一,也是防止社会脱轨的思想共识。老子“道法自然”“尊道贵德”“长生久视”等学说,我们常读常新。老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有利于我们拨开历史与现实的迷雾。只要我们抓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一根本主线,人类的交往实践就能行稳致远。

本期专栏的文章精彩纷呈,值得细细品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海明教授是中青年学者中的新锐。温教授近年来以意本论为核心开展学术创新研究,不仅撰写了《周易明意》,还撰写了《道德经明意》,开创了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路。他师从著名汉学家安乐哲,因此他的学术研究带有明显的中西融通意味。当然,他的文章也能够贯通儒释道,并在这些学说之间相互阐发,往往很能引发读者共鸣。本期他提供的大作《观水悟意——〈道德经〉之水与意哲学》正可让我们从中管窥他的学术新意。作者十分老道地运用《道德经》智慧,阐明《道德经》是一部观水悟意的书。他将其中的思想称为“水意”哲学,并将该哲学思想分解为“水玄若盅”的水意本体论,“道意善水”的水意认识论,“善美信时”的水意伦理学,“弱水胜强”的水意政治哲学。温教授的研究彰显了老学研究领域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学术原创性。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教授坚持不懈弘扬《道德经》智慧,近年来每学期都给厦门大学学子开设“道德经”线下课程,同时也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设线上同名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更多受众从中受益。目前,他讲授的道德经课程已成为厦门大学核心通识课程和福建省线上精品课程。本次专栏中《〈道德经〉“死而不亡者寿”章句新解》一文即是由王婕硕士生整理其讲课中的即兴发言而成的。谢教授不仅忠情于老学研究,还热衷于传播老学,更愿意带领学生们研究式地阅读《道德经》,倡导把《道德经》的智慧融入生活实践中。2020年在线上讲授《道德经》时,他不仅开展专题讲座,还开创性地采取课堂答疑方式,让同学们把课外学习的困惑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老师在课堂上及时回复。许多同学表示这种方式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引发了许多思考,更增强了学习《道德经》的兴趣。

兰州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张彦龙博士为专栏提交的《〈文子〉与〈老子〉思想关系研究述评》一文是综述性文章,也没有围绕《道德经》一书展开论述,文章主要研究《文子》与《老子》之间的思想关联。《老子》与《文子》的关系本是学界关注的话题之一,目前对二者的关系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倾向,一是发展说,一是修正说。作者以评述前人研究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两种对立观点的出现是由于判断标准的不同而引发的。支撑发展说的主要持平面的线性的进步观,支持修正说的则站在价值关怀的立场上,以老子的“人人自为”为判断标准。作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缺陷,对这两本书的关系应当综合把握。作者抓住两本著作在“文子之‘道’与老子之‘道’”“道与德、理、一、气”“无为”“法治”和“性静”五个方面的差异,阐述了老子与文子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其实,研究老学也需要关注与老子相关的道家乃至整个中华文化,这应该是理解和把握老学应有之意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本期专栏文章各有特色,或深刻高远,或深入浅出,或宏观立论,或抽丝剖茧深入微观,细细品读这些论文,有助于读者更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道德经》的智慧。

愿研读《道德经》能成为大家提升自我生命品格的重要方式和路径,与诸君共勉!

猜你喜欢

文子厦门大学道德经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文子
厦门大学老年大学校歌
简本《文子》与黄老道家思想体系的构建
Changeons l'indifférence des jeunes chinois!
春秋必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