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背诵中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2020-03-15方双泉

人物画报 2020年27期
关键词:背诵提高素养

方双泉

摘   要:有效的背诵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背诵在教学中不容忽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从中体会到小学生的背诵教学有多种方法,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背诵潜能,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背诵;提高;小学语文;素养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册教材都会安排一些古诗词、记叙文、散文中的精彩篇目或片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等来训练学生的背诵能力。众所周知,背诵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有效的背诵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背诵在教学中不容忽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从中体会到小学生的背诵教学有多种方法,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背诵潜能,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自律能力还有待提高,大量的背诵就变得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首先教师可以创造轻松、愉快的背诵环境,把学生从枯燥的背诵中解放出来,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背诵。有些文章在背诵之前,不仅告诉学生要进行情境表演,还要评选表演明星。教师对背诵的内容再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认真背诵,积极排练,然后进行课堂表演。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背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背诵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巩固背诵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比如我在教学文言文《司马光》一文的背诵时,要求学生边做动作边背诵,这样学生背起来积极性高涨,表演的欲望也很强烈,背诵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二、培养良好的背诵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好习惯能使孩子更聪明。所以,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对于小学生的背诵要求是: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这就要求小学生养成认真良好的背诵习惯才能完成新课标的要求。首先背诵的时候应该聚精会神,把背诵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文章,防止漫不经心,匆匆过目,不求甚解的背诵。其次要培养一边背诵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熟读精思”,背诵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的背诵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背诵主要是靠思维接受文章的信息,思维是影响背诵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再者应有自觉背诵的习惯,学生在课内学会背诵,可课内的时间有限,需要靠课外来扩大自己的背诵量,进一步提高背诵能力。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背诵为学生开辟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巩固课内学习,培养背诵能力的广阔天地。然而课外背诵是一种宽松自由的状态,这就要求学生要非常强的自觉性,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学生养成自觉背诵的习惯,相信会受益终生的。

三、讲究背诵方法的指导

1.榜样背诵。例如丰子恺,每篇要背过的文章都要读二十二遍,每篇文章都经过二十二遍诵读,分散到四天完成,把集中记忆和分散记忆、复习巩固结合起来,自然十分牢固。丰子恺用这样的方法一年时间掌握了一门外语,十分成功。这样的方法,也很值得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借鉴。同时通过这个故事,我也让学生明白了,即使是名人,背书也是要花功夫、讲技巧的。

2.对比背诵。有些古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背诵,能收到良好效果。如《过秦论》一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就用了对比手法,把陈涉和九国之师分别从社会地位、武器装备、发难兵员和才能谋略方面进行对比。因此,我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双方的社会地位迥异:“陈涉之位,非尊于齐、秦、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双方的武器装备悬殊:“锄刺刺矜,非于钩戟长铩也”;双方发难时兵员差距大:“谪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双方才能谋略区别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很显然,用对比法,很容易背下这段,且认识深刻、记忆牢固。

3.提纲背诵。对于结构复杂的古文,背诵前可以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背诵。如《寡人之于国也》便可用这种方法背诵。这篇课文有五段,概括段意后,列提纲如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然后据此弄清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熟读成诵,便事半功倍。列提纲背诵更适用于论述缜密、说理性强的文章。

4.再造形象背诵。此法是指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枯燥的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使用此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深入作品,与作者同悲伤或同欣喜。这样既背诵了课文,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文学感受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用这种方法适于指导学生背诵意境深远、辞藻优美的诗词曲辞。如《归去来兮辞》第二段的第一句:“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借助具体的形象,遥遥的舟儿,飘飘的风儿,匆匆的行人,熹微的晨光,抒發了轻松的又渴望抵家的心情。这时景和情水乳交融,具有优美的意境。在指导学生背诵这句时,可引导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幅动态的优美的画面:摇荡着的船儿载我轻快地前行,飘动着的风儿吹牵着我的衣襟,匆匆的行人被我问起前行的路,微微发亮的晨光缘何依然如旧!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学生便进入了诗画的境界,与作者轻松、渴望归家的情怀共鸣。

当然背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体现出来的。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上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另外,为了使所背诵的内容长久地保持在头脑中经久不忘,以便在实践中及时提取应用,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遵循遗忘规律,合理安排复习。要重视背诵,强化背诵,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背诵提高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