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让小组合作探究更有效率
2020-03-15张红
张红
摘 要:导学单的设计和应用,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為目的,立足于促使学生“主动学”和“被动学”发生根本性地转变。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出发,综合学生的新知起点等因素,设计出不同的导学单,从而使数学学习目标落实课堂,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力,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导学单;自学能力;小组合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推广以来,老师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努力前行。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困难较多,学生学习能力如何得到有效培养?运用什么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以此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我在课堂探究实践过程中引入了“导学单”这一学习媒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结合计算教学、图形教学、实践教学、复习教学,并实际灵活运用。
一、计算导学单,夯实数学基础,让小组合作绽放“乐”度。
计算是小学数学活动的基础,离开了计算,数学活动便成了无根之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特别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灵活应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有关计算导学单来帮助学生扫除计算的障碍。我在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6、7减几》学习导学单时,就侧重计算的直观理解,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计算的学习。
二、图形导学单,关注情感体悟,让小组合作体现“温”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内容时,应该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所以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教学内容,才可以真正实施有效教学。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导学单设计中,着重关注孩子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实践导学单,提高实践活动成效,使小组合作凸显“协”度。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应该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针对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我就设计了如下导学单。
四、复习导学单,建构单元知识系统,让小组合作彰显“广”度。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巩固和提高的作用.一节好的数学单元复习课,除了查漏补缺等基本功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在梳理和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按照导学单要求,对知识的学习进行分类和总结,然后通过比较与分析,弄清本单元的知识思路以及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逐渐实现其单元复习的教学目标。以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平面图形》这一课导学单为例:
在整理复习阶段,那一张张导学单的内容为孩子复习点亮明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导学单渗透了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学生在导学单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数学导学单是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媒介,化“被动学”到“主动学”的催化剂。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单,架起教师“春风化雨教”和学生“自主合作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