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期的儿童美术教学模式及实践探究

2020-03-15罗琳

人物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美术教育教学实践

罗琳

摘 要:现代教育制度十分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训练。由于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与小学生的水平上进行指导对于艺术教育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让幼小衔接顺利衔接,有必要理清为什么儿童在衔接初期对绘画逐渐失去兴趣,以便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本文是结合早期过渡期儿童的心理特征,探究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从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以提高儿童对绘画和美术的兴趣。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实践;幼小衔接

前言

幼儿园至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儿童在此阶段开始逐渐对绘画失去兴趣,甚至自我否定并停止学习绘画。即使最初喜欢艺术的孩子能够坚持下去,他们的艺术表述也没有以前那样充满活力和自信。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这是一种相对普遍的情况。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对儿童的素质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教师应在现阶段充分分析孩子们的心理,并做好早期美术工作,以增加对学生绘画的兴趣。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采用多种其他教育实践旨在促进儿童学习绘画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兴趣。

一、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

在衔接的早期阶段,孩子对绘画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自身智力充分发展,丰富了他们所感性兴趣的内容和范围。首先,孩子们自己缺乏相对判断能力,学习绘画的难度也相对较高。即使愿意绘画,其作品也经常引起他人的不屑,甚至是老师和父母的否定,从而降低儿童的自信心。其次,作为父母和老师,对于儿童的绘画兴趣缺乏正确的指导,不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因素进行科学评价,总是用成人的绘画水平要求孩子们。显然,这些问题使儿童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对绘画失去兴趣。第二,在幼小衔接阶段,美术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内容非常简单,小学一年级所教授的美术内容与幼儿园基本相同。虽然具有回顾过去和学习新事物的积极作用,但是,重复的教学内容将减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从小学阶段的视角来看,教师也因受以下几点的影响,第一对于教师本身而言,班级人数比重增加增大,一个美术教师可能需要承担两个年级上百名不同的学习对象,独立辅导的时间减少,从而降低了美术辅优的时间。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局限于课本教材,不利于挖掘更具备趣味性、艺术性等课程。还会受活动空间、教学辅助工具的减少,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及实操性会有所降低。最终使學生逐步对绘画失去了自信。

在儿童早期接触阶段,作为父母和老师,他们没有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提供科学指导,也没有给教育环境带来任何刺激。在幼儿园里,许多学生一起胡乱画,把自己奇思妙想的想法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不仅不会受到教师的责备,反而可以得到称赞。然而,在小学阶段里,小学美术时间相对狭隘局限,学业上的所带来的负担也会使亲子关系变得较为紧张,美术等艺术学科容易成为了课余兴趣填充品。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无法让学生从幼儿园的状态及时调整到小学一年级的状态,学生无法迅速适应。特别是在美术教育中,一旦发生教育脱节,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就容易降低。

二、幼小衔接期的儿童美术教学模式探究

1.家校关系探究

生态学研究表明,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之间的交叉关系对过渡期的儿童起着重要作用。根据社会上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入学调查的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家庭与学校的互动,为青少年与小学之间的联系做准备。1、了解和理解。首先,课题组通过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美术学科的特征和美术教育的功能,以便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其次,课题组成员向父母介绍一年级的美术教科书、教育目标、进度以及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以便父母可以了解艺术学科的性质以及孩子如何为学习做准备。力求父母主动与学校的美术教育合作。2、合作与支持。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生父母的认可和支持。家庭学校合作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园毕业生尤其重要。在招生问卷中,有96%的家长积极支持学校的各种美术教育活动,因为学校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和老师的责任心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2.课堂关系探究

随着学习环境、任务和需求的变化,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儿童会改变其习惯、能力、意识、生理和心理。为了让孩子在较短的时间内度过幼小衔接期,教师应准备以下内容:

(1)幼小教师团结起来。

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相差很大,因此幼小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探讨两个不同教学阶段中的美术教育的交集。

①对幼儿的“课程标准”进行交叉研究

幼儿园和小学分为两个教育阶段,由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习特点,对课程标准的概念,目标,内容和格式的要求也不同。在项目研究的早期阶段,要求幼儿园和小学美术老师学习《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草案和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以实施建议、比较分析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为依据。通过学习,教师对美术教育的两个阶段有了新的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了解新课程的要求,并熟悉美术教育的具体要求。为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做准备,为儿童提供有效美术教育。

②减小幼小课堂的差异

由于两个阶段在教学风格、授课时间和教育联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可以创建一种活动形式,以适应转型期的孩子,以探索并适应两个阶段之间的差异。课题组要了解课堂结构的差异,并开展美术教学观摩研讨课,以便更好地减小幼小课堂的差异。

在第一次教学观摩研讨课中,幼儿园、小学都要各自承担一节观摩课。课题组的成员要就教室的结构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专家指导、相互理解、讨论和分析,发现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结构存在显着差异。小学美术课本的标准是统一的,教育目标明确,内容清晰,知识丰富,技能娴熟,种类繁多,并且课堂培训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如果教师不能在标准的情况下运用教学智慧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就很难对课堂的组织形式突破模式化,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幼儿园的美术课堂活动丰富,组织灵活多样,儿童可以轻松愉快地参与,但是“值当刚要”没有为教育目标设置具体要求,如果老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要点,课堂就很容易迷失美术活动的方向,失去美术教育活动的意义。

(2)确定幼小美术教育的双基点

基于双重链接的内容包括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幼小阶段的美术教育是普及性教育。在幼小衔接时期,有必要考虑如何向幼儿传递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科的双基,并掌握美术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研究该主题第三阶段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联系这两个基础知识,研究团队设计了两个观察课,分别以教科书内容和艺术技能为主题,主题为“我心目中的太阳”。幼儿园的目标集中于识别和体验点和线的对话语言,而一年级的目标则着重于点和线的组合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表面的概念。从学生的成就和功课的有效性来看可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两次研讨会的比较结果应根据“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从幼儿园时期到小学时期,从教育内容的选择到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都应针对儿童。它不仅科学合理,而且强调了独特性美术的特征。在小学一年级,需要系统有效的复习和加强以稳定孩子的学习热情,这有助于孩子适应和克服幼小衔接过渡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3.环境关系探究

布朗芬布伦納指出:“如果个体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将经历生态过渡。”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儿童在外部环境中会遇到“障碍”,这是生态学理论所描述的“从物理环境或文化意义上的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为了研究如何更好地让学生适应新环境,课题组通过在环境创造方面加强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室的外部环境的联系来优化发展,从而使孩子们能够适应与新的幼儿园环境。相比,小学低年级的教室环境单调、乏味、枯燥,而幼儿园大学生和小学一年级生的身心特点是相似的,但外部环境却有所不同,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成长会不适应。研课题组通过充分利用美术技能来装饰和美化一年级教室的外部环境,创建类似于幼儿园的生态环境,为孩子入学后提供优化的帮助学习平台,有利于孩子入学后在转型期出现的适应环境困难的问题的解决。

三、结语

幼小衔接期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广泛的教育研究项目,涉及许多问题并具有多种影响,因此在进行幼儿融合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追求短期的问题解决,从而时期探索和解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我们要以实际问题为基础,以小见大克服困难,优化教学策略,并将幼小衔接期美术教育联系的研究转变为具有参考价值和推广重要性的科学发现。

参考文献:

[1]陈永亮.“四位一体”儿童美术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5):94-95.

[2]张颖.关于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05.

[3]谢雅婷.儿童美术教育师资培养的横向交叉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7(11):112-113.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美术教育教学实践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