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屋”与巴特罗公寓的比较研究
2020-03-15徐素洁庄家茹
徐素洁 庄家茹
摘 要:为了研究“红屋”与巴特罗公寓的建筑设计风格,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对“红屋”与巴特罗公寓的建造背景、建筑风格和材料和装饰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发现“红屋”与巴特罗公寓的建筑设计风格存在联系和区别,但它们的风格都对包豪斯设计甚至整个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红屋;巴特罗公寓;比较研究
一、“红屋”与巴特罗公寓的建造背景
1. 诞生时代的比较
“红屋”的诞生是在19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的工厂,进行工业化生产,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但随着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对各个方面带来很多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艺术品味和手工业的发展,并且维多利亚时期的繁锁的装饰都造成的英国设计水平的降低。这正是发起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原因。在这一时期一些藝术家的思想观点都注重手工艺,强调自然风格,推崇哥特式风格,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能体现工艺美术运动特点的“红屋”产生了。巴特罗公寓是诞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时期,因工业革命显得十分枯燥,所以公开反对欧洲艺术家大规模生产的艺术气息的枯燥。西方的古典复兴主义建筑太拘于古希腊、哥特式建筑,一定会被历史行进的步调所淘汰。
2. 作者经历的比较
“红屋”是由威廉·莫里斯和他的好友菲利普·韦伯共同建造的。莫里斯出生于英国富裕的家庭,受到良好教育,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爱英国的传统艺术,尤其对哥特式风格情有独钟。莫里斯17岁时参观了1851年的伦敦的水晶宫博览会,过度装饰的工业产品使他非常反感。后来,斯特里特事务所结识了好友一一建筑师菲利普·韦伯,之后莫里斯准备婚房时,邀请了韦伯参与婚房的设计,他本人则将精力投入房屋室内装饰以及家具设计等工作中,这栋新房也就成了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最具其风格的建筑物。巴特罗公寓是由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的,在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中高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设计了大量的作品,除了巴特罗公寓外,还有如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神圣家庭教堂等。可以说,没有高迪的努力探索,也就没有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成就。巴特罗公寓是高迪在他的设计生涯中最能代表他的设计特点和风格的作品。高迪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手工艺家庭,他天生体弱多病,但他善于思考,个性较强。除了工作,没有其余的喜好。他吃穿都很简单、随便。他推崇传统艺术,提取精华,同时融入新艺术运动时代的风格,呈现独特的个性。
二、“红屋”与巴特罗公寓的建筑设计风格的联系与区别
红房子的整体造型结构强调不对称。在室外角度看追求简洁,不加粉刷和装饰直接把红色砖体裸露在外面,很有自然氛围。
从内部设计来看,红房子的室内装饰纹样、桌子和椅子是莫里斯亲自设计,采用纯手工,整体美观大方。门窗设计也利于采光和通风。这种红色住宅的设计思想对现代室内追求田园诗和极简主义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高迪设计的巴特罗公寓体现强烈的折中主义设计风格,采用新的技术设计,建造独特的建筑物,注重于建筑物整体的装饰。巴特罗公寓的特点和形状融合自然界中的凹凸、螺旋、抛物线等各种曲线,植物花纹的装饰,独具特色。由此来看,而巴特罗公寓是体现折中主义风格,是哥特式风格的再创新,结合古典建筑样式和日本绘画艺术体现新艺术特征。它们的共同点是自然主义风格,崇尚自然的曲线纹样和色彩。
三、“红屋”与巴特罗公寓的装饰材料的运用特点
在红屋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图案取于生活和自然的东西并巧妙的融合起来。莫里斯设计来自大自然,使人们摆脱了噪音大的机器消费的感官,给人们的生活找到了一种自然而简单的精神纯净。莫里斯的设计还吸收了东方装饰艺术中的自然主义情节用在漆艺、陶瓷、家具等艺术作品上面装饰着的具备自然主义色彩的图案。
巴特罗公寓的外部和内部造型采取了自然结构,高迪认为,自然结构是来自于任何形式的凹或凸、螺旋形及抛物线。从建筑的外形上来看,弯弯的曲线、连续的波浪覆盖了整座建筑物。与其他建筑差异的是,巴特罗公寓的装饰完全是蓝色和绿色的陶瓷。看似很造型诡异但远远望去像一片宁静的湖水。尖塔和屋顶上的其余突出物体都有其本身奇特的外形,表面挂着五颜六色的瓷片。
四、总结
“红屋”与巴特罗公寓分别诞生在两个不同的时期,而这两个时期都对我们当代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深刻的影响。“红屋”诞生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在这一时期,艺术家和设计师们都在强调手工艺,反对维多利亚时期繁琐的装饰,“红屋”就充分的体现了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设计风格也影响了之后的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也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持反对态度,反对工业化热衷于传统工艺,而不同的是新艺术运动彻底走自然风格,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特征,高迪设计的巴特罗公寓完全提现了新艺术运动风格。这两个著名的建筑物有着相同和不同点,正是他们这些设计思想影响着我们当代设计。
参考文献: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
[2]谁才是“红屋”正真的作者――“红屋”的装饰风格及其作者探讨 戴竹君
[3]《新艺术运动》. 高兵强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