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中的世俗人物解读
2020-03-15胡涛
胡涛
摘 要:1979年6月至1980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对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主要发掘了东面的上、下两层佛龛和南面的五座配殿。佛寺遗址中保存的大量塑像、壁画、题记等等,对全面研究高昌回鹘佛教艺术和信仰,以及回鹘的文字、书法、服饰和风俗等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的壁画场面较大, 气度恢宏, 内容丰富。主要有经变画、供养画、故事画、供养菩萨和比丘、供养人等,其中世俗是人物及世俗场景研究价值,为我们了解当时北庭地区百姓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本文主要选取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供养画、故事画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壁画中展现的丰富内容。供养人像及故事画是佛寺壁画的重要内容,展现当时人们的所展现的对佛的虔诚。在壁画创作中,画师对人物形象的创作,不会凭空想象,必定以现实中的人物形象为蓝本创作,所以研究供养画、故事画中的人物形象,破解其所包含、展现的信息,从而可以还原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关键词: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供养人;世俗
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现存可以分辨清楚的供养人像有44身,故事画两幅,其展现的世俗人物主要有三类:一为贵族供养人,这些供养人往往形象比较大,题记清楚,身份形象比较明确;第二类是身份较低的供养人像,这些人物形象往往比较小;第三类是经变故事画中相关世俗人物形象。
高昌回鹘佛寺遗址遗址中供养人、世俗人物统计:
一、贵族供养人
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中能够明确身份的供养人主要有回鹘王供养像和长史、公主供养像。
1.回鹘王供养像
高昌回鹘王供养位于正殿南中部踏道口处,该壁画残块以回鹘王供养像及诸供养菩萨像为主要内容(图1)。回鹘王头戴贴金桃形高冠,内绘红线圆圈纹,冠的两侧束红色丝带于颏下,额际露黑发,头发编辫披于身后。面部丰润,浓眉虬髯,鼻梁高挺,朱唇,大耳。身穿圆领紧袖长袍,腰系束带。手持贴金长茎花于胸前,右侧,有墨书回鹘文题名三行。译为汉文意为“此为象日月神一样的……持有国家的……阿厮兰(狮子)毗伽(睿智的)神圣亦都护之像”。
2.长史、公主供养像
长史、公主供养像位于S105殿西壁上(图2)。西壁壁画主要以“八王分舍利”图和王者出行图为主。公主、长史供养人像绘于王者出行图下方。
长史像绘于南侧,头戴桃形高冠,冠下额际露黑发,头发编辫披于身后。冠缘两侧垂红色丝带随头发垂于身后,前垂红丝带系结于颏下,髭鬚稀短,大耳戴耳环。身穿圆领紧袖长袍,袍色为浅黄,绘有红圆圈纹饰,下半身残缺;腰系束带,双手胸前合持长茎花。公主像绘与北侧,头戴桃形冠,与长史一样,冠后垂红色丝带。冠下梳半月形发饰。发髻两侧各分上下两枝向外展翅,戴红色发钗,下垂步摇。身穿折领窄袖长袍,袍色浅红,绘有红色圆圈纹饰,折领有红线勾画的图案,下半身残缺;双手胸前持长茎花。
两身供养人头侧上方,均有红边白地题记框。框内均有两行墨书回鹘文题名。长史像题记释读为:英雄长史巴尔楚克托呼邻之像;公主像题记释读为:依婷盖赤公主之像。
这三幅供养人形象题记清楚,身份形象比较明确,是回鹘贵族的典型形象,在其他学者研究高昌回鹘的论文中也多有展现,体现了回鹘贵族的一般形象即回鹘贵族男子的头戴高冠,用红丝带系于颔下,身穿长袍,腰系束带,手持供养花,头发编辫发披于身后,双耳佩戴圆形耳环,既雍容华贵,又庄重典雅。贵族女子则身着长裙,领口敞露,领边绣织纹饰,色彩鲜艳且富光泽,头戴桃型冠,发髻分挽两侧,上插发簪,体态丰腴圆润,眉心点花钿,柳叶眉,端直的鼻梁和樱桃小口,衬出东方美女的妆靥,浓丽的衣冠服饰,姣美的姿容体态,交织着富丽堂皇的气氛。
二、普通回鹘供养人像
在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中,普通供养人主要有21处,男性有16处,女性有5处,现大多已经漫漶不清,有的时甚至已经消失,只能借助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出版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一书,了解所展现的内容。普通回鹘供养人像,其配列位置有一定规律,一般绘于佛龛两侧墙壁、佛座束腰处及供门内两侧墙壁下方。壁画的构图形式也基本一致,如经变画主图绘在中间,辅图则呈连环画形式绘于主图之两侧或下方, 画与画之间用雙线或纹带间隔;供养画主尊像立于中间,两侧绘各种供养人物形像。其代表行的主要有以下几处:
1.E202龛佛座
座体南北两端各有两身男女供养人像(图3)。男像在外侧,女像在内侧,男供养人皆头戴黑色扇形冠,头发编辫发披于身后。女供养人头戴高冠,上有桃形装饰。南侧男供养人身穿赭墨色紧袖长袍,腰束带。南侧女供养人身穿红色小花紧袖长袍,袖口蓝色。头前方有题记框,却无题记(图3-1)。北侧女供养人身穿蓝色紧袖长袍,颜色剥落严重。头前方有红线题记框,无题名,框内绘一朵曼陀罗花。北侧男供养人身穿蓝色小花紧袖长袍(图3-2)。
2.E206龛
供养人像绘于北壁台座立面上(图4)。在塑像西侧,绘有上下两排供养人像。
上排供养人像四身,第一身人物形象较小,头发编辫披于肩后,头额部系有束带,面部模糊。身穿红色长裙紧袖外衣,双手持花于胸前。第二身黑发,博鬓冠,面部模糊。衣著、手势和花的形制和第一身相似。第三身与第二身的形态基本相同,唯有衣裙上纹饰不同,第三身为画格纹,第四身画圆圈纹。第一身头上没有发冠,剩余三身皆有发冠,但有别于回鹘贵族形象的桃型冠,这三身只是在发髻上插有红色小桃形装饰。
下排供养人像三身,西数第一身下体缺失,头发编辫披于肩后,头额部系有束带,面部模糊,似略同于上排第一身供养人像。第二身似略同于上排第二身供养人像。第三身头戴瓜棱形尖顶帽,头发下垂披肩,身穿长袍,足穿长靴,双手持花。在塑像残迹东侧绘三身供养人像,皆面向西,合掌。西数第一身供养人像,无冠,半披黄色袈裟。第二身女像,高髻残,身穿紧袖赭衣、红花赭裙。第三身穿紧袖黄衣黄裙,形像漫漶。
南壁台座底部台座正面在红地上绘有五身供养人像(图5),合掌跪坐。第一身、第二身、第三身、第五身皆为黑色光头,半披红色袈裟,头前一行墨书回鹘文题记。第四身较矮小,头戴黑尖顶帽,辫发垂肩,穿红紧袖长袍。头前有一行墨书回鹘文题记,无题记框。
3.S103殿
殿南壁东半部西端下端有两身供养人像(图6)。东侧供养人头部已毁,身穿圆领紧袖长袍,袍上为圆圈纹纹饰。腰系束带,挂佩剑。双臂曲于胸前。西侧供养人头部缺失,穿穿长袍,腰系束带,挂佩剑。
4.S104殿
座体中间绘一身供养人像和四身供养比丘像(图7)。供养头发编辫披于身后,无冠,身穿圆领紧袖绿色长袍,腰系束带。双手合持长茎花于胸前。头像东侧都有红边白地题记框,无题记。第二至第五身是供养比丘像。
东壁南部壁画,主尊南侧靠东壁南端绘一身供养人像(图8),头戴黑色山字形高冠,身穿圆领紧袖红色长袍,长袍上绘圆圈纹纹饰,腰系束带。双手置于腹前,下身残缺。
这组人物形象,男供养人头部帽式较杂,有扇形帽、尖顶帽、山字形帽、无帽或桃型装饰物,头发编辫披于身后,身穿长袍,腰系束带,腰间或挂佩剑。人物形态有的双掌合十满脸虔诚;有的手捧礼;有的则自然放于腰间。整体画面显得非常平常,无王公贵族的富丽堂皇之气,显得较为自然。
三、故事画中相关世俗人物
在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现存壁画中,故事画主要有2处,集中在E202佛龛中,人物形象有20个,这几个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气主要展现当时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
第一处绘与E202南壁,壁画中部绘有6身人像(图9)。其中上面两身人像,一坐一立。坐者头戴幞头帽,赤裸上身,在颈部围有一件赭色围巾,下身穿一深色短裤,赤脚坐在地下,紧皱眉头,口微张,左臂向前,拉住站立者的右臂,似在呼喊。站立者头戴幞头帽,身着蓝色衣物,跨步向前,呈奔跑状,双手拉坐者左臂,回头向后看。中间两人,身着袈裟,脚穿僧鞋,双掌合十,行走在到路边,回头看向坐立二人。下面两人,一男一女,面向坐立者,男子头戴高冠,有丝带系于颌下,身着翻领长袍,典型回鹘男性装扮,右手向前,指向坐立二人,两脚一前一后,呈奔跑状;女子头戴头冠,发髻分挽两侧,为回鹘女性装扮,眉毛上扬,双掌合十,一脸担心状。
整体画面表现出内容为:一条宽阔的道路,一边为高大的树木林立,一边为辉煌的建筑群,中间一条宽阔的大道,一个头戴幞头帽的汉族路人突然摔倒在路边,向旁边的行人呼救,正巧被对面走来的回鹘族夫妻看见,男的大声高呼,同时伸出手,大步向前前去帮助,女的则满脸担心,同时双手合十,祈求无事。摔倒者旁边的行人,听到求救身,已经跨来到摔倒者身边,双手扶住摔倒者,可能是听到回鹘族男人的呼喊声,回头向后张望。行走在建筑屋旁的两个僧侣,听到动静,也回头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处绘于南壁下部,内容为供养礼佛图(图10),根据《北庭高昌佛寺遗址》一书描述,应该有供养人物像十八身,分六排,每排一至四人不等。它应该是以世俗人物场景为蓝本勾勒出的。人物形象有头戴花冠,弯眉、咳目、鼻梁高直,耳圆环型耳饰的;有头颈缠蟒蛇,蛇头盘于头顶之上类似杂耍艺人的,也有头戴瓜棱形帽、幞头帽的,他们拥挤在一起,双手合十,面色平静,虔诚礼佛。反映出当时生活在此地的各民族、各阶层的百姓和睦相处,双手合十,一心礼佛。
世俗人物形象都应该是以当时人们生活场景为蓝本加工创作,定格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记录了的真实历史。通过对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壁画世俗人物解读,我们可以发现,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回鹘在服飾上面,具有鲜明的特征,一般戴冠,为桃型冠,但是也有三叉冠、尖顶冠等,衣服为紧袖长袍,男子为圆领,女子圆领或折领,腰系束带。而对普通世俗人物形象的解读,也能充分印证,当时北庭地区的繁荣和对民族共聚,和睦相处,共同礼佛,同时也反映,当时的北庭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融,各民族携手胝足、和睦相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