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0-03-14蔡生娥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海东西宁青海省

蔡生娥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7)

青海省提出建设西宁-海东都市圈,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西宁具有市场体系完备、产业基础良好、城镇体系成熟、开放程度高的优势,在创新驱动、结构升级等产业结构方面也比较突出,西宁正在进行老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工程,将建成为青海省现代化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青藏高原宜居和旅游城市发展。青海省海东地区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产业园区出具规模、城市规划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扶贫攻坚工作创造新业绩,为建设成为青海省功能优化的重要城市、兰西经济区产业基地、青海东部城市群的重要发展支撑、高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青海省科学发展的新增长极,实现兰西城市群的中部崛起等目标靠近。另一方面,西宁是青海省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区经济发展存在聚集和辐射效应,西宁成为其他周边城区要素、生产、消费等的聚集地,并对州县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和辐射效应。

从现实数据看,2018年西宁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0%,而青海省经济增长为7.2%,西宁经济增长超过青海,说明西宁对其他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从2018年青海西宁市及其他主要地市的经济总量数据来看西宁市成为青海经济区的主导发展地位,各项指标都远超其他各地区,而海东地区在总量数据排名中处于中上水平,平均水平来看经济发展质量较高,因此海东地区具备和西宁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条件。

一、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两地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西宁和海东地缘相近、同黄河流域文化传承,有着较好的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文明条件。海东地区是距离西宁最近的区市,其中平安、互助、乐都等城际间有国、省、县(市)、乡公路多个接口,也有青藏铁路公路,为各地之间要素流动、产业协作、市场共享奠定了基础。海东地区的几个县域距西宁45-55公里,交通便利,有望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同时海东地区的民和、平安处于兰西城市群的东部地区,因此海东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基础经济优势条件,得到西宁市更多辐射效应,使得海东城市竞争力在其他城市更强。

(二)经济发展互补性好

从发展阶段来看,西宁和海东地区发展阶段较为接近。区域产业园区分工明确、定位清晰,形成以三大园区为主导,县域经济为补充发展的产业格局,初建各具地区优势、错位发展的生产力布局。因此西宁创新要素集聚和海东区位优势在产业布局发展中突显,引导一些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新型建材、高端装备制造等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宁、海东两大园区布局,并互补形成健康养老集聚区;东部城市群和海东市核心区建设正在形成。承接产业转移。国家东西部产业转移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西宁-海东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引来发展机遇。海东区临空综合经济园在青海省具有重要的区位、交通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条件,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省内产业转移,有利于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产业集聚区的承接载体建设加强,主导产业培育工作进展良好,初步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企业,推动工业向产业园区化、要素集聚化、企业规模化方向发展,成为青海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沿和优势地区。

(三)交通相融互通基础完善

区位交通优势显著。西宁-海东地区现有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临空综合经济园建设有利于发展新一代空港经济体系。西宁和海东地区依靠机场、铁路、高铁、高速公路等的复合型交通体系,实现空铁一体,建设青海东部城市群的交通枢纽、物流枢纽和客流枢纽。易打造集酒店、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空港文化于一体的临空服务产业。位于丝绸之路的主通道上这一优越区位优势,将为西宁-海东区形成“资源运进来、产品走出去”的产业体系和打造成信息流枢纽奠定基础,以立体多维带动经济发展。

(四)机制初具雏形

2018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为青海、甘肃两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进行了顶层设计,是该区域面向未来的一部重要规划。针对《规划》的编制背景、重点任务、特色与亮点,青海省从省级层面提出西宁-海东都市圈的规划,这有利于把东部地区率先协调发展作为新时代青海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心之一,加快西宁海东一体化进程,从而聚合提升青海东部地区整体竞争力,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

二、西宁海东同城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具体的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层面颁布《兰西城市群规划》,是在着眼我国全局利益,顶层制度设计引领下青海省提出建立规划“西宁-海东都市圈”,制度衔接不紧密,两地政策协调难度大,西宁作为省级城市,享受很多国家级改革创新实验政策,有更加雄厚的财政实力和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的政策开放性强,相对的优势使得西宁更有“虹吸效应”在人力资源、财力投资、科研机构、总部经济等要素吸引力更强,相比较而言海东地区缺乏同等条件的优势,而且海东地区区域分布的特点,使其失去了同等的优厚政策。

(二)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难形成

西宁产业发展阶段性明显,优势突出,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海东地区应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在规划建设、布局发展、实施接洽都没有形成制度机制,面对青海特殊的省情海东地区禁止开发地、生态保护优先等区域功能定位于制度设计相悖。短时期内难以打破地市行政区划壁垒,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相应制度建设,海东地区对西宁依附性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从国家制度引领到省级和地市各级制度顺延不通畅,具体政策制度出台少,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难以把控。

(三)两地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差距大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级城市,发展起步早,基础设施完备。而海东地区属于副省级城市,各地区区域分布不合理,区域差距大,自然条件差以农牧区为主要地区分布,人口数量少、劳动力素质低、地域特色明显,发展城市经济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后发展区域建设,统筹推进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快步伐,紧跟城市化发展阶段要求;海东地区属于民族聚居区,人口结构和素质多样,因此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缩小差距迫在眉睫。

三、推进西宁-海东同城化建议

构建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补齐两地基础设施短板、参与构建兰西城市群与西宁-海东大都市的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具有远大的利益眼光设计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紧密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加强新型城乡建设,缩减城乡差距。严守青海省生态立省的基本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引进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建立完善的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机制

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是完善的机制体制的保障,促进两地区域之间的要素自由流动,实施公平的竞争制度,有市场自由参与促进两地发展,去除区域行政壁垒和垄断,优化两地的营商环境,激发各自市场的活力。同时应该放宽对周边城市的落户条件,创造资源完善的就业环境,促进人力资源助力城市发展。海东地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推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两地优化产业布局,西宁在建设过程中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绿色经济,以新材料、特色轻工、高端制造装备为主导产业链。

(二)加快西宁-海东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从省级层面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加大青海省域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尤其对基础公共服务薄弱地区加强扶持力度,完善财政规划,规范转移支付,提高地方融资能力,缩小县域间和市地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建立区域之间医疗卫生、劳动就业跨城乡跨区域流转,制定具体的转移接续手续和配套办法。面对城市发育不足、城镇化水平质量不高,要推动区域发展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有机结合。青海省海东地区在建设城乡统筹、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统筹青海省政府职能和自身发展能力,建立海东河湟新区,促使其形成与西宁错位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在此期间做好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的共享互通机制,把河湟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青海省副中心城市、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猜你喜欢

海东西宁青海省
Dynamical signatures of the one-dimensional deconfined quantum critical point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全国水土保持现场工作会在西宁召开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夏都”西宁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