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后民族地区持续性减贫路在何方?
——基于龙里县精准脱贫的现状分析

2020-03-14锁双玲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龙里县居民精准

锁双玲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一、问题的提出

贫困问题是影响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挑战,发展经济、增强实力、消除贫困,对于人类发展进步与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民族地区是集地理条件、区域特征、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历史及文化于一体的组合体。贫困面宽、贫困人口偏多,属于典型的区域性贫困。虽然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异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成效显著,然而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增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经济社会、民族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仍然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本文以龙里县布依族王关社区为例,探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表现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2020后中国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的制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新的路径。

二、文献回顾

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比较集中、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深、贫困难度相对较高、返贫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全面扶贫开发的重点和硬骨头。由于民族地区致贫原因较为复杂,存在自然环境差、生态脆弱性差、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教育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医疗卫生设施和经费投入不足、扶贫政策制定和实施存在缺陷、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和贫困文化现象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民族地区的贫困现状一直存在,难脱贫、脱贫难的问题也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在帮助贫困户解决其脱贫攻坚战中的难题提供了思路和脱贫方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的路径。但是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如何稳定而可持续的发展?这些棘手的难题和缺陷仍是民族地区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贫困的民族地区的可持续脱贫带来了福音,也提出他新的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指出,面临贫困地区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也是需要学术界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三、龙里县布依族王关社区的基本情况

王关社区位于龙里县谷脚镇南部,由原王关村、谷脚村、大坡村和哨堡村的部分村寨整合而成,是一个由自然村落分散居住向集中回迁安置居住过渡的新型农村社区,2016年3月正式搬迁入住,社区由10个居民组组成,总户数645户,人口2084人,辖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

八王关社区地虹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中心区域,辖区内聚集有快递物流园、果蔬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等,在带动社区周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目前,王关社区已实现户均二人以上就业。近年来,王关社区结合国家精准扶贫资源投入,推进快递物流园、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等产业发展,这些支柱性产业不仅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和生计问题,也为贫困群体的可持续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成效显著,而且由于贵阳市乌当区创新蔚蓝社会工作服务社的入驻,解决了村民们不适应新环境的难题,也解决了他们技术上的难题,同时通过社工开展的个案、小组、社区的活动,为王关社区居民带去了欢乐和帮助,社工在充分了解和发展村民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记录这些问题,然后向当地的政府或者居委会人员反应,过得社区居委会的支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目的是促进社区居民的社区融合和社区发展。社工在这其中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等角色,为王关社区的居民送去了温馨和关怀,村民感受到了被关心,被尊重。同时,社工在于居民的交谈过程中充分发展他们自身的潜能。

四、龙里县精准脱贫的现实问题与2020年后面临的潜在性问题

(一)现实问题分析

1.资源约束的后遗症

龙里县布依族王关社区境内大部分是山,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地理条件是限制该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外在因素。虽然已经村村通公路,但是由于乡村公路的建材设施质量差,没过几年就变得凹凸不平,黄沙满天。再加上信息闭塞,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也不会打电话,特别是独居老人,他们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社会支持网络差,生病了都没有人知道,冷漠的社区居民,邻里关系的冷淡,没有人去在意和关心他。同时,社区居委会的人员给他们一种形式上的安抚,没有实际性的帮助到有需要的人群,这是整个贫困政策体制的问题,也是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中去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从而缓和政府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存在的误解。同时,由于这种天生的环境恶劣和自身政策体制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招商引资的困难,居民支持度不高甚至唱反调的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影响了精准脱贫的成效和水平。

2.产业发展程度影响脱贫的乘数效应

产业发展的好坏是影响持续脱贫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贵州省得深度贫困地区,龙里县布依族王关社区的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小农经营模式,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产出效率。而且他们在种植和养殖方面,还保持着那种传统粗放的耕种模式,同时,还有的掌握不了科学的施肥技术,产出效率低。再加上盲目跟风,第一年哪家种的玉米或者土豆收成好,第二年所有的村民也跟风式的种土豆和玉米,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买不到好价钱。再加上种植的季节性和高风险性,易受土质、天气、施肥状况的影响,而农户没有风险和保险意识,他们只能靠天吃饭,靠运气买个好价钱,因此他们存在迷信和就观念的思维难以转变。政府如何引导村民发家致富,如何因地制宜的进行各种种植和养殖,使村民能够抵御各种既存的或者潜在的风险。

3.吸收与排斥——减贫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龙里县布依族族王关社区居民虽然搬迁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适应性不够,搬来以后不适应新环境又搬走的自然时有发生,而且他们对于外界的信息几乎闭塞和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则,对于该社区的可持续性脱贫面临挑战。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精神贫困难以跨越,影响物质脱贫效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异地扶贫搬迁,搬过来的村民,他们之前的生活习惯在新的环境里依然沿袭着,一切靠政府,一切要政府发放的心理因素影响着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懒散、无所事事者大有人在,还到处发牢骚,不良风气不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带坏这种风气。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思想价值观念传统顽固,难以转变一直以来的旧思想、旧观念。因此,这是可持续脱贫路上的一个难啃的硬骨头,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一直以来形成的,想要去转变这种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无疑是难上加难。

二是少量扶贫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少数贫困户对政府有不满情绪。而在这方面,政府的解决办法显得简单粗暴,尽量简单易行。然后,对于村民来说,如果发展政府有哪点做得不够好,存在所谓的不公平现象,他们就会怀疑那些贫困户在政府里面有关系,形成集体孤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王关社区的脱贫步伐。

五、2020年后民族地区持续性减贫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控制,实现2020年后减贫战略制定科学化

一是从国家层面要提前做好精准脱贫后减贫战略的顶层设计,密切关注国际减贫的动向,汲取经验教训。二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总结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优化本土性的减贫方案,制定可行性的方案和实施策略。三是要注重各项政策的衔接,统筹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在保持创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开拓。

(二)科学化政策落实路径,实现民族地区减贫能力内生化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需要政府等多方力量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本等,在教育和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也应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市场导向,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农民靠产业脱贫致富,如果产业链发展延伸难,他们的可持续性减贫脱贫就会遇到瓶颈,从而阻碍其发展。如果他们的种植和养殖受到影响,那么其产业发展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市场的导向功能就会降低。因此,坚持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性思路对于产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需要提高重视,在创新中协调发展,在发展中追求卓越。

第三,强化以人为本,实现人力资本转换高效化。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价值在扶贫减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充分尊重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保持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认为他们自身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在实践中不断了解他们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开发其潜能,鼓励他们主动解决自身面临的各种贫困问题。同时,在社会工作理念的指引和帮助下,贫困者能够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脱贫困境,运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去分析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龙里县居民精准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石器时代的居民
图说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贵州省龙里县高坪村管水故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贵州省龙里县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石器时代的居民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刺梨春季大田压(埋)条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