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科研经费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14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导向

代 煜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述

与传统的审计模式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创建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再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来识别风险,明确审计对象,分配相对应的审计资源,审计时关注的重点和审计范围以及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在审计报告中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通过使用分析程序验证与科研项目和业务流程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这为统筹评价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以改进审计该单位的风险管理机制提供了合理的依据。此外,被审计方更容易接受面向风险的审核模式。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并从被审计方的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因此更易于采用。能够发挥审计作为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中“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上述优势,本文研究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在科研经费监管中的应用。

二、识别和评估科研经费使用风险

现代面向风险的项目研究经费审计策略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识别和评估风险。全面地识别和评估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从项目启动,实施到项目结束的风险,并据此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策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效益。对于科研项目资金的审计,风险识别是根据被审计单位发现的问题,通过与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团队成员的沟通,全面地识别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整理以前的审计报告并与有关人员沟通,确定了科研项目资金审计中的主要问题: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偏差较大问题;项目实施合同签订不规范问题;项目成本归集不准确问题;在项目验收阶段对科研技术指标和成果的检验不是独立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

风险评估主要基于被审方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管理状况以及对每种风险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的定量评估。在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对上述五类科研经费的管理风险进行了评估。根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程度,将以上五种风险分为高,中和低级别。成本归集不准确,预算不合理和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是中级风险,测试结果非独立性属于低风险问题。审计人员在进行项目资金审计时,应当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重点。

三、实施风险导向的科研经费审计

1.对于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风险。在项目批准阶段应仔细审查科学研究项目批准的申请表,并应特别注意其他方面应提交共同成本,材料成本,测试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大型成本项目的预算,以供审批。在申请表中分析和评估每个预算的合理性。计算申请审查的预算与类似项目的总支出与单项支出的经审计支出之间的差额率如果总支出的差异率超过10%,则应获得被审计单位的书面声明。

2.对于项目成本归集不准确的风险,主要原因是项目实施阶段科研经费使用的随意性与管理的粗放化造成的。因此,在审计中应注意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和管理。审查批准程序和各种预算项目的使用,审查各种费用和所附发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并仔细检查相关费用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系统中的要求。

3.对于签订合同不规范的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必要检查材料采购和外包合同的批准程序是否合规,并记录谈判情况。询价比较记录是否完整,合理。重点关注合同内容是否与开发项目有关,核对金额较大的合同(10万元以上)三级审核是否完成,外包方是否具有相关资格和技术水平。

4.对于科研项目相关技术指标和成果测试的非独立性风险,点检查重大科研项目的有关验收材料。例如,参考有关技术指标和成果评估专家组的技术验收报告,项目开发部门的自检报告和验收总结报告,并进行评估。技术指标和测试结果的客观性,以及与预期开发目标的符合程度。此外,还应注意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对于自查中未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应当及时反馈给被审计方负责人,并要求他们及时纠正。

5.对于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要了解被审计方内部控制系统创立和流程,并检查项目组织和管理的状况。一方面,要注重科研经费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建立监管机构和健全部门职能。另一方面,咨询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合同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的文件,审查资金的使用情况,检查合同有关签署以执行相应的审批程序,重点是项目资金是否确保专项专用;对于资金增加的项目,应核对被审核方提交的项目变更申请表,重点关注申请表是否按规定时间提交,签名是否齐全。

四、影响科研经费风险导向审计的因素

1.内部控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度的不健全会使现代风险导向科研经费审计难以顺利开展。现代风险导向下的科研经费审计是以风险管理为首要目标,要在审计的全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而若是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度不健全,就会导致在科研经费审计时不能准确识别风险和评估风险,这样对于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开展科研经费审计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受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最终审计的模式发展到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相比之下,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形式简化了审计风险的计算,但是,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比传统审计模式更为丰富和广泛。并且迁移了审计的重心。而在科研经费监管中,经费执行制度大都由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等各部委制定,其固有风险很难进行控制,科研单位的管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有时无法充分取证

3.缺乏满足新模式开展的人才。审计人员在顺利执行审计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大力实施,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师的分析能力,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量提出了新的标准。此外,在科研经费的审计中,一些科研项目将涉及专业和复杂的技术,这将产生大量的专业经济业务交易和资金收支。审计人员作为“外行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相关违规风险进行归类和量化,以完成风险评估。

五、现代风险导向下科研经费审计的发展启示

1.强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在科研院所或高校中开展科研经费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时俱进,及时地更新审计观念,加强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尤其是管理层要强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对于科研经费审计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要善于运用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审计软件等,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灵活的应用在科研经费审计业务中。

2.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缺乏充足的高素质专业审计人才是推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重要瓶颈。为了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一方面,要优化团队结构,吸引专业人才。科研单位的纪监审部门应当与高校建立合作,将社招与校招相结合,吸引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以推进现代风险导向在科研经费审计业务的应用。另一方面,应当建立审计人员考评机制。可根据项目目标与审计人员能力明确审计工作完成时间与范畴,进而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完善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风险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单位财务的经营发展,因此应着力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防控意识渗透到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中,对不同岗位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岗位责任落实到人,形成“用制度规范程序,用程序规范行为,用行为优化管理,用管理完善制度”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只有认真梳理项目管理过程中潜在的经费风险,有计划、合理、规范地使用经费,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才能保障科研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国家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科研项目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偏向”不是好导向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