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风效应”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3-14赵小东周琬謦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南风受教育者教育者

赵小东,周琬謦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是当前极为急迫的任务。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 “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1]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该文件的重要思想,将 “南风效应” 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打破固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有利于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 “南风效应” 的由来

“南风效应” 也称 “温暖法则” ,源于17 世纪法国作家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写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比赛目标是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狂风恶浪,飞沙扬砾,行人为了抵御寒冷的北风,把大衣裹得更紧;而南风则风和日暄、舒适宜人,行人感到了温暖,开始解开衣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取得了胜利[2]。人们把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并适应与满足人的内在需求,用爱与温暖感化人,使人的行为变成自觉的现象称为 “南风效应” (South Wind Law)。19 世纪后,随着古典文学的发展及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 “南风效应” 的概念与启示逐步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诸多领域中得以应用和推广。

二、运用 “南风效应” 树立爱与尊重的教学观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最关键的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关心爱护学生,像 “南风” 般让人感到温暖舒适,用徐徐微风吹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爱学生的真挚情感和实际行动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温情,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学生处于爱与关怀的氛围中,易形成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当积极的情感体验升华为情感认同时,他们便会衍生出对教师坚定的信任感和对自身学习的使命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在爱与被爱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学生 “平视” ,即把学生放到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育者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尊重,使学生自愿主动地向教师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动机与心理状态[4],用他们的眼睛去看待问题,用他们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教师也收获了对学生的认知了解,形成 “师生共促” 的紧密关系。如此一来,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亲切感和舒适感,还有助于构建良好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 “民主、自由、平等” 的师生情境,培养出泰戈尔所倡导的教育终极目标,即 “让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会产生怦然心动情怀” 的教育。

爱默生说: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更要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是鲜活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人格,加以正面引导。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或学困生时,首先,教育者应遵循学生观与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因为犯错或落后就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应拥有 “南风” 般的温暖与温柔去感化学生,用徐徐 “南风” 加以正面引导,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如果一味地对学生吹 “北风” ,不但不能起到任何教育引导的作用,反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对立与反抗行为,让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时,教育者要采取 “温情” 教育,关怀与尊重学生,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受教育者,学生才会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其次,在 “温情” 教育的同时,教育者还应激励赞扬受教育者[5],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自身得到肯定才会越发付出积极行动,推动锐意创新的自我发展。即使是面对犯错的学生或学困生,教育者更应寄予希望与肯定,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鼓励、称赞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例如:陶行知先生的 “四块糖” 的故事。陶行知用四块糖让犯错的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巧用 “南风” ,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诠释了 “南风” 的强大力量,增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人性化。与此同时,教育者还需注重适度原则,切忌 “偏风” “溺风”[6],做到严中有爱、爱而不溺,充分发挥 “南风效应” 的独特作用,使受教育者在 “南风” 的吹拂下,关爱学生,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

总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营造爱与尊重的良好局面,教育者应注入更多的温情元素,用宽容之心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用鼓舞赞扬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的激励原则,用充足的爱和积极的情感让学生自觉地脱掉身上不良的 “大衣”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能力。因此,南风徐徐吹动的 “柔” 比北风寒冷刺骨的 “刚” 教学效果更优;让温暖和煦的 “南风” 长吹,从而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 “人情味” 与实效性。

三、运用 “南风效应”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想要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需相互交融,彼此感染,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教学内容而言,除了教材所规定的之外,教育者更应立足学生当下生活,适应与满足学生内在所需的 “南风” ,激发学生求知求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感召力。

首先,人不仅仅是自然人,而且是有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的 “社会人” 。每个受教育者都有内在所需,只有满足自身内在需要,才能激发学习动力与内在动力,从而付出实际行动。当教育者了解并满足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时,学生才会按照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即产生一种 “自主支持” 和 “自我选择” 。换言之,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源自于内心,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那有可能是因为他在课堂上没有找到能够满足内心需求的知识和足以激发他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满足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增强学习感染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核心内容就是 “两次历史飞跃” 和 “两大理论成果” ,旨在坚定受教育者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中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在该课程教学之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内心世界,从学生内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讲授第一讲时,在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授课章节、教学内容等基础上,让教育对象写下自己希望收获的知识或想法;教师通过对每位教育对象的内心所需所想的认知与掌握,针对教育对象内心的真实需求展开教学。如求学就业问题、人生哲理问题、日常生活问题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这些学生所关心的、需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与期待,也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自省自悟、自助自救,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如同 “南风” 适应学生的内心所需,用温暖 “南风” 解开 “衣扣” ,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 “南风” 的沐浴下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其次,在适应教育对象内心需求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求学的热情,在轻快吹拂的 “南风” 中,以趣促学,使其步入认真钻研学习的正轨。 “热爱为学问之始”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途径不断激发教育对象的好奇心,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创新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如何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乐学、想学,形成学生乐于学习与教师教学相长的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门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旨在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促进 “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你讲我听” 、平铺直叙的教学模式会让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失去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甚至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该门课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以教育对象对影视作品的强烈兴趣为切入点,如给学生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建国伟业》这样的电影或《辉煌中国》《大国崛起》等纪录片;通过图像中的多彩画面和蕴含的价值观念传递到学生的眼、耳、脑中,满足学生兴趣,充分激发学生求学求知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教学亦是一门语言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擅长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 “南风” 般的温言温语,加之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营造出 “师生相吸” 的课堂氛围,产生寓教于乐的共鸣。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认同感与自豪感,成为引导自身行为的价值观念,自觉转化为他们的知与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效地达到这一主题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进而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增加教学的美感与艺术性。

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结课作业时不应停留于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层面,而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丰富作业的内容与形式,可采取学生喜欢的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奋感,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趣味性。

因此,教学只有像 “南风” 一样去深入挖掘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愿学、教师乐教,形成 “以需定教” 和 “以趣定教” 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运用 “南风效应” 创新教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升华态度与情感的纽扣,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使教育对象在内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升华对学习的体验感受,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囿于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拓宽教学外延,多学科交叉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里收获不同的体验,形成体验、共情、实践相互交融的教学新模式。

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相互交流、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育主体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取决于教育主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是否能与受教育者产生心灵共鸣、共情体验。因此,教育主体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如 “南风” 一样,选择温暖柔和的方法,寓教于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涵盖了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内容[7]。也正是因为这门学科与多种领域相融合,所以教育主体可以运用多学科知识体系注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了解课程之外的理论知识。如运用心理学中的团体沙盘游戏,深入探索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深层次的内心需要。首先,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快速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活动与心理需要,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潜意识开展教学。其次,以游戏作为抓手,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特别是能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师生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形成和谐互爱的共情课堂,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例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是阐述中国近现代时期的历史进程与历史发展规律的课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未能激发教育对象对知识探索的积极性,教育对象对这门课程大多停留于对某个时间段发生哪些重大事件的表面理解,并没有深入剖析该时间节点发生该事件的原因及必然性等问题,即使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也是 “照葫芦画瓢” ,缺乏问题意识与自主探究意识。这一问题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反思。如在讲授 “辛亥革命” 理论时,很多同学可能很难理解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也失败了” 的含义。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 “成功方” 和 “失败方” 进行一场辩论赛。在辩论中,正方和反方各抒己见,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不断扩充,使教师创设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甚至可能出其不意地探讨出一些新的观点,从而收获书本上未涉及的知识。待比赛结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辩论中的观点和课本中的知识点逐一对照,看哪些是课本涉及到的,哪些是在激烈辩论中得到的富有新意的观点。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动引导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辛亥革命” 的所蕴含的意义,更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

因此,运用 “南风效应”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打破 “我说你听” 的僵局,把学生从网络世界拉回课堂,提高教学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不仅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堂教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推进 “师生” “生生” 之间的互动,让冰冷冷的知识与课堂变得有温度。

五、结语

教育主体要用温暖的 “南风式” 教育 “吹入” 教育客体的内心深处,顺应和满足教育客体的内在需求,想学生所想,关爱和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使 “南风效应”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发挥其真正作用。巧用 “南风效应” ,不仅有利于教育客体自觉的脱掉身上不良的 “大衣” ,更有利于促进知、情、意、信的交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兼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猜你喜欢

南风受教育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南风颂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诡异的偷蛋贼
现代透视眼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南风易逝,醉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