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写作视域下的阅读教学
——以《背影》与《目送》为阅读案例

2020-03-14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龙应台朱自清背影

田 右 英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目前, “创意写作” 日益引起关注。国内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创意写作引领着国内创意写作潮流,葛红兵、王宏图、李华等学者的理论创新实践和文化创新自觉,对改变传统写作与阅读的知识型单向输入起到了纠偏的作用。以创意的理念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其中也包含阅读的创意。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许道军提出 “像作家一样读书” ,提出 “创意阅读” 的概念[1]。当代作家徐则臣说过: “写作一定要训练,但更重要的是阅读。我在写作的时候老师曾跟我说,如果你有十分的时间,六分用来阅读,四分用来写作。后来我根据自己个人的生活、工作时间分配,我的习惯是,如果有十分时间,六分用来阅读,三分用来生活,一分用来写作。我没那么多话要说。”[2]葛红兵指出: “在高校推广创意写作学,其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理论、基础观念上,那么在中小学推广创意写作,其重点就应该放在教学方法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中小学推广创意写作,其实就是创意写作‘教学法’的推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多是将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法来接受的。”[3]9葛红兵是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实践而言的,突出了方法实践过程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中,现当代的散文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背影》作为现代散文的经典篇目入选初中语文教材,是得到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致认同的经典。而龙应台的《目送》是一篇对中国大陆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的散文。本文以《背影》《目送》为阅读案例,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阐述创意写作视域下的阅读教学。

一、语文阅读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弊端,中国的各级教师和长大后的学生深有感触。葛红兵作为在中国大陆倡导创意写作学理念并力行实践推广的一员,理性地发声: “当前我们的语文学观念对‘语言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认识比较充分(或者说中国的语文学观念整体上就是基于这一认识的),但没有意识到‘语言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这一事实,这导致中国的语文教育整体上缺乏‘创新’(创意创造)维度。”[3]9创意写作也需要阅读的培养。而创意写作与阅读的关系,是一种情感链接的关系。其注重从阅读的美感获得里得到自我生命释放的灵感,这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弊端的一种反抗。

(二)媒介时代资讯泛滥导致理解的匮乏

如今,媒介的发达导致资讯的泛滥。而读者和观众的关注点也只在单向的接受,即在媒体一端就已经全部完成。经过媒体高级精美的包装后的资讯推送代替了个体的思考和选择。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 “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4]传统的阅读方式被刷屏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媒介包装形式阅读所代替,让读者在资讯浏览的消费中渐渐迷失了阅读的本质。而阅读作为写作必须的积累前提和修养,必须进行创新。葛红兵提出: “创意写作学认为人人都有创意写作的才能,而创意写作的才能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培养出来的。很明显,要达到这个目的,仅依托语文学的古典文学、语言学、修辞学教学方法的传统,而没有革命性的方法改变,是不可能的。”[3]10笔者认为,一是必须要改变从小学到中学的阅读模式,树立创新意识。在个体生命意识的角度培养学生在自我感悟的世界里获得对自我生命的理解和同情。二是只有创新阅读模式,才能把学生的阅读兴趣重新唤回来。

笔者选择朱自清的《背影》和龙应台的《目送》这两篇散文作为教学案例分析,以创意写作设置推动阅读教学创新。

二、学会从写作的构思上拆开文本的世界

(一)《背影》的父爱构筑技巧

在《背影》篇,读者走进朱自清构筑的父爱世界里,可以在开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 的慨叹语调中,浸入式理解朱自清内心对父爱无声的阐释和理解的过程。在朱自清描写父亲攀爬栅栏去给儿子买橘子的一段,历来为读者所称道、所感动。而这种感动和称道,从创新维度的阅读要求,就是要求读者从创作者的角度去读书:以作家的角色体会文字的语调、声音,从作家的视野体会语言的情调和节奏。

(二)《目送》的重复手段

在《目送》中,围绕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读者的接受效果看,这个段落以句子的重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冲击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阅读,让学生体会龙应台是如何把这个有点沉重但是又能放开胸怀接纳一切的生命话题说出来的。让学生找到作家设置的几个不同的场景,分析这几个不同的场景如何围绕一个主题传递着作家对生命亲情的理解。

三、从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上思考阅读文本的世界

从写作的角度看文学,作品是生活世界的写照。比较两篇散文,两位作家表达的情感具有共性和差异性。这就需要从写作的角度组织探讨了。

(一)相同的亲情理解

这两篇散文,都写出了中国人根底中的亲情关系。无论是生活在20 世纪初期的朱自清,还是生活在21 世纪的龙应台;无论是不到三十岁的朱自清,还是年过五十岁的龙应台,都绕不过中国人的亲情伦理。两位作家以审美的方式,发出对生命成长的道德美学思考和价值判断。当学生阅读朱自清和龙应台的美文的时候,必然会受到两位作家价值判断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在作家所提供的文学艺术世界里实现的。作家的情感抒发体现了只有作家内心才能看见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朱自清和龙应台写出了对中国人所固有的亲情伦理道德的呼应,写出了属于自己内心体悟到的审美意义上的道德律令,因而是自觉的。同样,读者在文学的整体世界里看见的也只是读者自我的内心看见的,因而也是自觉的。从作家创作的角度看,作家内心引导着作家对生活的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散文,形成虚拟的艺术情境。从读者阅读的角度看,阅读从心出发,在阅读中看见自己的内心,阅读必然引导着读者对生活的思考,让读者从虚拟的艺术情境里走出来,亲近现实生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比如思考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二)不同的写作视角

教师布置学生提前了解朱自清和龙应台各自生活的背景,提前阅读两位作家的作品,以便对两位作家创作的个性有一个大致感性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从比较的视野阅读,分析两位作家的创作动机、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等的差异。通过创意开放的自觉思考,学生必然会形成对自我生命的审视。

四、写作视角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从创意写作的角度参与阅读,其实就是让学生真正自由参与生命的感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自我生命的参与中,学生真正学会在阅读中发现他人的世界,更是发现自我的世界。这种写作拆解带来的思考,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在这两篇散文的拆解阅读中,学生自然会思考:写作有哪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又有哪些东西是变化的?结合两篇散文思考: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上述思考其实就是写作文化的价值内涵。这种阅读可以使语文教学走出形式化、程序化的 “字词语段” 的讲解型教学套路,真正体现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一体的两面性。

(二)在对话中理解生命的意义

从写作视角理解语文文本的世界,让学生自发走进文本情境世界里,就是真正发挥文学作品的氛围和情境的魅力。也就是真正走进作家文字编织的情感世界里,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与作家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一切文学皆须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凝练和高度概括,文学的意义也在此。那么,读者对文学的阅读,其实就是在另一个高度上与作家对话,与生活进行对话,与自己对话。读者就是在虚拟的艺术情境里,在对话的高度上,认识生活本身的样子。以《背影》《目送》两篇阅读文本而言,学生通过以写作思路拆解文本的过程,学习理解亲情之美,体悟人情人性之美。学生学会理解生活中许多自己看似合理的原来不一定都是美的,而只有称得上美的事物才可能是合理的。正如歌德说的: “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5]这也是语文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在这样的阅读中,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从写作的角度出发,立足具体文本,结合现实生活,学习思考生活,学习省思自身,从而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

从创意写作视角出发,这体现了阅读中个体存在的意义。阅读注重感性的发掘。文学阅读的意义在于充分发展人的感性审美。在不同的文章中,读者体会不同的文字的力量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些都是对感性生命的释放。不同的文章,以不同的文字风格,释放出不同的价值立场。在阅读中,读者通过感性的参与,体悟不同个体生命对现实生活的观照方式。在审美的情境中,读者达到自由生命的存在体验。 “审美功能通过一种基本冲动即消遣冲动发生作用,它将消除强制,使人获得身心自由。它将使感觉与情感同理性的观念和谐一致,消除理性规律的道德强制性,并使理性的观念与感性的兴趣相调和。”[6]从美学意义上说,创意阅读是对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概念说教形式的摒弃。

(三)在阅读中培养完整人格

语文教学应该是艺术的教学。语文这种艺术教学是以文学艺术文本为教学素材,以培养善于思考、善于发现自我的健全人格的人。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过: “美的艺术不像学者那样只培育理智,也不像道德人民教师那样只培育心灵,而是要培育一个完整统一的人。它所追求的不是理智,也不是心灵,而是把人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的整个心态。”[7]语文课程中的散文阅读教学最终目的正是如此。

一个具有完整统一人格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具有个性色彩的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而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程序化的学习接受器。以创意写作思维模式,教师引领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找到关键中心,以这个关键中心进行拆解阅读,在拆解阅读中看见自我生命的奥秘。在阅读《背影》中,体会朱自清的个性化语言,领悟朱自清对父爱的理解,理解朱自清对家庭亲情的态度,同情朱自清内心的愧疚;在阅读《目送》中,看见龙应台女性温柔的一面,了解她一贯凌厉风格的另一面。在阅读中,了解个体生命的魅力。不管是龙应台这样的作家,还是其他作家如朱自清,甚至是生活中每一个普通平凡的人,比如阅读者自己,其实都有不止一面的风情。学生带着写作的思路进行阅读,是一次对自我生命的逡巡,体现了创意世界的开放性特点。

五、结语

在中学阶段开展文学经典阅读,其根本目的是引导中学生如何理解生活。以写作拆解的方式阅读《背影》和《目送》,在文本阅读中,学生不仅仅要领略文学语言的 “字词段落” 的作用,而且要围绕一个关键中心,理解作家对整体生活的态度。其实,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所获得最大的收益,是看见了自我的内心。在与文学经典作家的对话中,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失败;在文学阅读中培养一颗追求生活真理的心。雨果说过: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终不渝、诚实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纯正,并且对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视。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8]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才真正发挥了文学经典的美学意义。

猜你喜欢

龙应台朱自清背影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有价值的善良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龙应台被儿子教育
《银色仙人掌》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