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价值实现研究

2020-03-14健,吴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长价值培训

胡 健,吴 文

(1.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指导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2.合肥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具有指导性和引领性的价值与功能。然而,在当前的校长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培训的实效性有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并未完全彰显。基于此,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重要价值,以深挖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长培训中的价值为根本关切,找寻思想政治教育与校长培训的内在契合点,对于当前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经历由隐性的“潜在价值”向显性的“现实价值”自内向外复杂转化的过程,形成其价值实现轨迹。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具有从隐性到现实的转化性特征、从思想到情感的复杂性特征。[1]具体实现过程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知识的内化阶段

知识的内化阶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受各种因素的驱动,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有意识地“消化”从教育者那里获得的知识,从而转化为受教育者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的阶段。就校长培训而言,其影响因素包括参训校长的思想政治水平、培训者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及其知识转化能力(学科教学知识)、学习驱动因素、校长自身知识建构能力等。

(二)知识的外化阶段

知识的外化阶段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化(接受)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自觉地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品质,并使之成为习惯的阶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实践阶段,这个过程的实现,一般需要培训者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性活动,帮助参训校长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转化,并通过不断地强化进而实现由“知”向“行”的改变。

(三)反馈调控阶段

反馈调控阶段作为内化和外化进程中对整个教育情况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和调整的重要一环,能够对价值实现情况进行科学地总结和有效检验。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一个“自我检视”的环节,通过对照教育的目标要求,确定价值实现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机制对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对受教育者自身素质和行为效果进行分析,为下一步价值实现任务提供指引和帮助 。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长培训中的价值实现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具体表现样式和实际存在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在现实世界中的外部呈现。[2]价值实现取决于价值导向和价值选择。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人们“用利益导向行为取代了价值导向行为。”[3]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国家、集体或个人思想与行为都可以从其利益诉求中找到根源。当前的校长培训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之所以难以达到预期,是因为参训校长心中难以达到与专业培训同等的重视程度,其关键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形态没有正确的认识。换言之,即还没有深入领会到思想政治教育会给校长个人及学校发展带来的现实价值。笔者认为,中小学校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需要有“全人”的教育培训观,将社会和谐发展与个人实践反思两种价值取向相互结合,实现从认知理解、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到行为方式选择的逐步转化,进而使校长知、情、意、行整体参与并获得协同提升。

(一)理解社会的主流价值,把握人才培养根本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便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过程。“立德树人”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回答了解决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们自觉行动的目的性之间同一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体现。具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长培训中的根本价值遵循,应聚焦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本原性问题上。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它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点。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不到位,办学必然会出现方向性偏离。如果说“为谁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核心问题,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便是教育首先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4]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学校教育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的内里和核心是对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一言蔽之,为社会培养人才是校长培训价值实现在社会层面的集中体现。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各地教育战线上的 “领导中心”,对一所学校的发展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其领导品质将直接影响学校未来走向。因此,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好校长,是打造一批高品质学校的基础,更是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

作为校长,其核心任务是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和战略规划,并在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信念的引领下,为学校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让学校在正确的办学道路上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小学校长具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学校自身的功能定位,切实做到让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同心同向,同频共振,让学生成长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密相连。

(二)构建学校的核心价值,形成特有的文化品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和文化构建的实践活动。其实践过程中蕴含的文化机理和文化价值对于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道格拉斯·李维斯认为“有意义的学校改进始于文化变革,而文化变革则始于学校领导。”[5]因此,需要在干部培训中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加强校长的文化领导力。

首先,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和使命。其次,要树立文化自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格。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教育的主要矛盾也从过去的“有学上”转变为今天的“上好学”,即发展有质量的教育,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办“高品质”的学校。品质学校建设的核心要义便是有明确的学校文化发展方向与路径,并着力提升学校文化品格和学校作为文化-精神共同体发展的可能性。

(三)澄清校长的个体价值,促进校长职业成长

社会学家休斯(Hughes)认为,现代人在人际对应的诸多角色中个人所承担的职业角色往往会决定这个人的生活形态和价值取向。[6]中小学校长作为对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特殊群体和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其职业所赋予的社会责任和民众期待是十分明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带给校长的一项重要价值便是其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指明我们向人的更高发展形态迈进的路径。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让校长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能够真正实现共同进步。然而,通过调研,发现仍有部分中小学校长在处理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问题上往往是无措的,甚至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找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契合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在校长培训中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知程度

《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重点,突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把提高政治觉悟、政治能力贯穿全过程”[7],表明了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工作需要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 理论与实际结合,强调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落实,不能将二者的学习割裂开来。《规划》提出了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即全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扎实开展党性教育、深入开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训、精准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和知识培训。从中可以看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突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政策法规和校长职业道德等通识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培训始终,着力聚焦中小学校校长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是新时代校长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然而,在落实层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部分参训校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块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让“功利性”思想占据了培训动机的主导地位,关注点往往集中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蕴含的潜在性、基础性、引领性价值。其结果常常是口头上重视,却无法将培训的思想精髓落实到实处。换言之,部分参训校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缺乏理解和认知,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提升办学实践的能力”。

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地位认识不够,大思政的格局在课程设计上并未得到完全的体现。笔者认为,当前校长培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问题主要表现在“融通”“整合”“实践”三个层面:一是课程内容以开设专题理论课程为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能力提升完全割裂开来,在课程设计上没有体现出融会贯通的理念,尚无法实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训全过程这一硬性要求。二是思想政治内容设计统整性不够,表现为思想培训内容设计上没有有效整合,重复培训内容较多,理论与实践之间没有实质性联系,“拼盘式”现象严重,随意性较大,培训实效性往往难以达到预期。三是在实践培训设计上过于粗犷,如常用参观考察红色教育基地等作为实践研修的主要形式,部分培训组织机构甚至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完全画上等号,忽视了参训人员返岗实践层面的设计和跟踪指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者价值转化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8]在关注受教育者的同时,不能忽视教育者在培训过程中发挥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作为校长培训过程中的重要一方,校长培训者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程度。培训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还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更高的政治站位。当前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培训机构在培训者的选择上,多是以“专业能力水平”为主要考虑因素,对培训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了解不够,部分培训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上也有欠缺。其结果便是培训内容空泛,难以深入人心,甚至存在少数培训者对自身所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三)价值共同体下的协同育人机制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充分实现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努力构建出以共同价值目标为导向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各类校长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培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每年教育部组织的“校长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中小学骨干校长专题培训项目等国家级层面的高端培训项目,还是各省自行组织的省级培训项目、各市县(区)组织的地方培训、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都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和“必修模块”,是参训校长需要完成的“规定动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挑战,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程”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很多校长培训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块与其他课程模块之间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其他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联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协同育人理念下的共育机制尚未完全发挥其应有功能。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

纵观以上,新时代的中小学校长培训需要有大思政的视野和格局,站在全局的高度,同时兼顾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基本价值遵循。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要通过挖掘和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价值”,转化和生成“现实价值”,帮助参训校长在“知”与“行”之间构建桥梁纽带和转化机制,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实现其应有价值。

(一)坚持理论引领,提高校长的思想政治理论建构水平

理论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践的理论基础,其作用在于更好地理解“实践”的价值和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化过程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中小学校长要通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只有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理解、领会或消化培训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政治的深刻内涵,从而指导实践活动。首先,要通过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使参训校长熟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帮助他们将理论内化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其次,帮助其完成个人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校长是以“自我”为主体的学习者,其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的。要在学实、学深、悟透上下功夫,通过分析、研究、归纳、整理、选择、加工、重构、储存等环节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质,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做好知识准备。

(二)突出实践-反思性,激发主体内驱力

作为成人学习者,校长的学习有着问题驱动和需求导向。成人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课程的情景和脉络与实践中的问题越相近,越容易激发校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训机构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查,分析参培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了解参训校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困惑,帮助校长将办学治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归因分析,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善于引导校长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契合点,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实现“双赢”,让思想政治教育带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能为中小学校长个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改进创新教育方式,实现教学形式多元共生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要摒弃“讲一套做一套”的“惯性思维”,真正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切实转化为有利于国家、社会和学校发展的举措和行为。首先,要增加实践性课程比例。通过世界咖啡、头脑风暴、同伴互助、影子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搭建学习共同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员之间的交流、分享、互通、思维碰撞提供机会和平台。其次,要拓展教育的渠道。既要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优秀文化遗产等教育资源增加校长的价值认同,也要发挥好“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利用好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再次,要做好知行引导,着力提升培训者指导能力,尤其是培训者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转化能力。要加强校长培训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和其他培训者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要注重培训者知识转化能力的提升,解决好怎么“倒”的问题,避免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窘境。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增加校长“自主”参与的机会,通过反复的行为锻炼,使其形成自觉的行为和习惯。最后,要加强岗位跟踪指导。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训后跟踪指导机制,并将指导重点落在价值的实现和转化上,通过专家现场指导、定期回访、网上交流等形式,为参训校长在个人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等价值选择和实现方面提供可持续、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构建“大思政”课程格局,形成协同效应

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长培训中的价值实现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不是一门课、单个人或者单方面的力量可以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大思政”的格局和视野,充分调动与利用一切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政治、经济、文化力量和公共资源,大力推进多位一体教育合力的形成,由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同时,应摒弃思政教育仅仅针对从事党务和思政相关工作人员的错误思想。要切实增强专业素质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的协同效应,形成社会、学校和培训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通过多方面、多角度整合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校长培训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校长价值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一粒米的价值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给”的价值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