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视角下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探析
2020-03-14顾锡宏仲红俐
顾锡宏,仲红俐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1)
一、研究背景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家庭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由于今日的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家庭教育更是为人们所看重。同时,家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起点和实施水平。
一般认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态,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充分地整合、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如何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从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社会教育力”,是解决当前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乃至学校教育面临的许多棘手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开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活动,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表述较为完整,认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学校或民间结合社区的人、物、资金等资源,经由社区内的成员共同策划、参与和学习,使社区家庭成员具备所需的职能和获得所需的服务,以增进家庭幸福,达成社会和谐。[1]
(一)国家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被提升到了重要的教育发展站位。2010年,全国妇联、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将家庭教育纳入规范化的轨道。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和家委会成员的培训。家庭教育开始正式进入中小学校、幼儿园。2019年3月29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于2019年6月1日起实施,为促进江苏省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理论价值
在中国知网上通过篇名检索,查阅到近三年来关于家庭教育的论文共有1319篇,但是基于社区教育的视角来分析家庭教育的论文只有50篇,而且,这50篇论文中多数融合了社区的发展与建设,并没有较好地渗透社区教育的内涵。而通过篇名检索,在中国知网上查不到关于“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论文。证明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社区教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相关研究十分欠缺,家庭教育机制建设与平台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滞后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发展。这与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以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而社区教育的理念与方法、社区教育的构成要素与核心内涵,都应该很好地整合到家庭教育建设中,成为助推家庭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基于社区教育视角,探索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构建其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理论意义。
(三)实践意义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言传身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形式,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继而使家庭成员彼此相互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是在社区教育制度建设与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推动与社区教育机构(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确立方案、签订协议、建立制度、开发课程、项目推动、社会服务、送教进社区、建立社区家长学校等途径,在工作室领衔人的示范引领下,开发系列家庭教育精品课程,培育优秀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从而提升家庭教育建设内涵、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的平台。
基于社区教育的视角推展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机制。要通过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将优质家庭教育资源输送至各社区、学校、家庭,让社区真正成为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促进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形成家庭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家庭教育发展机制。
二、社区教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人才保障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定位是向广大社区居民家长就家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设领衔人,领衔人作为首席名教师。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应充分发挥领衔人的榜样示范与指导引领作用,领衔人要承担起培育师资、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教育实践、服务社会等重要责任。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首席名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热爱社区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有深厚家庭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2.有比较丰富的家庭教育实践经验,有三年以上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教学、培训活动的工作经历,并已经形成相关科研成果;3.具有高级职称或一技之长(需出具证明);4.在区域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社区居民与家长的欢迎和喜爱;5.能够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定向指导,引导成员自主反思,使每位成员都有所发展,为成员的专业成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促进家庭教育师资团队建设。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热心社区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有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的强烈愿望;2.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符合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定位与建设目标要求,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有较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有一定的社区教育理论基础、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质;3.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有较高的情商,能敏锐觉察家长的学习需求,并能与社区教育学习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首席名教师)及成员应以服务家庭教育、积极送教进社区为己任,注重团队建设,专业发展。
(二)制度保障
制度不仅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同样是使教育获得良性发展的决定因素[2]。加强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需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相关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与退出机制,对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实施有效的奖惩措施,推动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顺利运行。
(三)经费保障
经费是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应该给予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必要的建设经费,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并纳入长效发展机制,为工作室建设提供主要的经费来源。同时,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要主动向外界探寻发展空间与合作平台,与一些相关的机构、部门合作开展项目建设,争取到更多的建设经费、场地设施保障与社会支持,提升工作室的发展能力与建设水平。
三、社区教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运行模式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作为一种平台与机制,既是家庭教育资源开发与内涵建设的载体,也是家庭教育成果显现与品牌打造的范式。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项目,具有发展性、回归性以及一定的运行模式、必要的建设阶段。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行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制定方案
要结合各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不同的研究方向(如亲子沟通、亲子阅读、孩子良好习惯养成、孩子性格培养、孩子专注力培养、隔代教育、孩子职业生涯规划等),从定位与目标、研究内容、实施过程、预期成果、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与发展措施、机制与保障等方面制订各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工作室建设。同时,还要制订科学有效的团队学习、工作计划。工作室领衔人要帮助工作室成员分析自身特点,引导他们制订出适合个人的成长计划或方案。
(二)签订协议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与工作室领衔人签订《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项目研究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职责,尤其要明确工作室教育教学专题研究项目及主要研究方式、达成的研究目标、预期成果及呈现(辐射)方式;强调政府对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的成立、运行的政策保障、组织指导和协调监督职能,以及对工作室研究成果的输出和辐射。另外,工作室领衔人应与本工作室成员签订《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明确成员的成长目标以及双方在工作室中应承担的任务分工。
(三)建立制度
首先,要通过建立健全工作室的一系列制度,如工作室例会、工作室学习、工作室研讨制度、工作室考核制度、工作室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工作室工作的有效运行。其次,为了更好地督促工作室完成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室的建设水平,工作室应实行年度过程性评价和届满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加强工作室的考核监督,以及时查漏补缺,调整计划,推动工作室高品质发展。
(四)课程开发
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各种各样的目标、科目、计划、设计的总和,它也包括为学生自由发展而创设的各种运作系统[3]。课程是教育内容的组织化形态,是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核心所在。
要按照工作室建设方案,根据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等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关于学习习惯、亲子沟通、考试技巧、心理发展等各种问题,开发大量的阶梯性的、多类别的适合现代家长的家庭教育面授课程及微视频课程,同时要借助社区的载体,在社区及相关终身学习网站上推广。
(五)项目推动
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需要以项目建设为动力,加强项目研究,开展一系列有主题、有计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活动,将复杂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任务化、具体化。比如,开展需求调研、家庭教育心理辅导、专家咨询会等。
社区教育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教育形态,具有本土性、草根性、区域性、全员性等特征,旨在服务社区居民的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发展与社区建设。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都需要接受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因此,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活动的深入开展,需要以社区为载体,促进教育与社区的双向互动,大力借助社区教育的力量,整合社区教育的资源,为家庭教育寻求更多的合作项目与运作平台。
(六)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社会化已逐渐被人们熟知并接受。我们或许应该进行反向思考,研究社会教育化的概念,探析社会应对教育承担哪些责任。社会教育化是推进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所谓社会教育化,意味着社会要为所有成员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不仅教育部门,社会的所有部门在行使自己的专业职能的同时,也要行使教育职能,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使多种多类的教育形成为一个整合的体系[4]。
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区建设及社会发展,是社会教育化的一种途径。而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细胞。开展社会服务、服务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提升社会的整体家庭教育水平,不仅是社区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基础。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要通过主动作为、政校联动、校企合作、社会支持等途径,推进社会教育化,将家庭教育资源输送至各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等,为社会上各层次、各单位、各年龄阶段的家长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不断扩大家庭教育服务的覆盖面。
国外的社区家庭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指社会学校对父母进行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即对父母开展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另一方面是指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弱残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救助。[5]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作为政府支持下的公益性教育平台,需要为特殊群体、困难家庭输送更多的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孩子与家长心智成熟与共同成长,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七)送教进社区
社区家庭教育是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体,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与家庭教育同音共律。[6]实际上,据调研,针对单亲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留守儿童、继父母家庭、隔代家庭等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服务还很有限。社区还没有成为居民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7]这不仅说明了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割裂,也从侧面反映出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送教进社区的迫切性、必要性。
送教进社区是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的支柱,也是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应立足于社区教育,基于需求调研、任务驱动,以服务社区居民及社区建设为宗旨,具有针对性地开发一系列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并根据社区家长的学习需求及社区教育的特点,实施送教进社区工程,广泛地开展各类针对现代家长家庭教育素质提升的社区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广覆盖、深层次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家庭教育需求。
(八)建立社区家长学校
打破传统意义上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个高度一体化、联系紧密化的“家社关系”就是在每个家庭教育名教师工作室辐射到的社区都建立社区家长学校,并发挥“社区大学—辖市区社区培训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居(村)民学校”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的作用,扩大社区家长学校的覆盖面,深化社区家长学校的建设,使社区家长学校建设的触角延伸至各街道、社区、学校、乃至企事业单位。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或授权的社区教育机构(委员会)要加强对社区家长学校的规范管理和业务指导,致力于提高社区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服务社区家庭教育与社区居民终身学习、提升现代家长家庭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阵地。如2017年8月,常州市妇联依托常州开放大学成立社区家长学校总校,分校遍布常州市城市、农村各社区。通过培育师资、组织管理,在“科学家教社区行”项目建设下,将大量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输送至基层社区,发挥了妇联的行政推动作用与常州开放大学的终身教育资源整合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以来,社区家长学校送教进社区近300次,开创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推动家庭教育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