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校园暴力问题调查及面向学生活动建设
——基于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个案分析
2020-03-14杨小芳
魏 娜,杨小芳
(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最近几年,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新闻报道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而校园暴力本身也给学生、家长、学校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情况的特殊性,对于中职学生的管理问题也显得更加复杂,校园暴力问题更为严峻。针对校园暴力,早在2016年11月政府就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严厉打击校园暴力和欺凌现象。[1]中职学校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也使得社会对其关注度进一步增强,其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调查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界定
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校园暴力下定义,如广义角度的“师生中心说”、强调空间范围的“校园中心说”等。本文将“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界定为“发生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这三类学校校园内以及学校周边环境,施暴者为学生,受害者为学生,且是出于故意心理而不是无心过失,以肢体、语言、器械、网络等手段造成学生不同程度的身心、财物受损,危害学校教学秩序和安全的行为”。
中职学校的校园暴力分为冷暴力与热暴力,热暴力指利用肢体、石头、玻璃瓶、刀具、棍棒等器械实施的显性侵害行为,包括肢体攻击行为、持械攻击行为、性侵害行为,对人的身体造成直接的损伤。中职学校非常关注学校发生的热暴力行为,热暴力行为破坏性强、影响恶劣,一旦发生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有些中职学校采取军事化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防治热暴力的产生。冷暴力是指学生间彼此嘲笑、争吵、骂人、取侮辱性绰号、恐吓等言语凌侮,以及孤立他人、断绝交往、强迫、威胁他人做事的行为、利用网络平台散布有关他人的谣言、隐私、照片等的行为。
学者刘春雨在对中职学生校园暴力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90.5%的学生表示对校园暴力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中近一半的人表示或多或少遭遇过校园暴力。[2]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七成中职学校学生表示周围校园暴力现象明显减少,但仍有23.9%的学生表示周围的校园暴力现象并没有改变,因此中职校园暴力问题仍需探讨解决之法。王宇涛的《中职校园暴力的调查问卷》显示,86.5%的中职学生表示近一年听到学校发生过2次以上的校园暴力事件,超过四成的学生亲眼目睹过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还有近20%的学生曾经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3]
二、昆明某中职学校校园暴力情况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文从昆明市众多中职学校抽取了1所作为样本,该学校有在校生810人,涵盖了多个专业。本文以大样本调查为基础,对69.25%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收集了561份有效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校园暴力行为的认知、受害学生遭遇校园暴力情况、施暴学生实施校园暴力情况、学校对校园暴力的具体预防和事后处理措施以及与防暴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被调查教师总人数为13人,以访谈为主,教师身份主要包括班主任以及校级负责学生管理的老师,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暴力事件处理经历以及对当前学生暴力行为防控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由于校园暴力本身具有隐蔽性,调查清楚校园暴力的事实非常关键,对暴力行为既不可泛化,又不可漠视。为提高调查的信度,本文还采取了小样本调查的方式,从该校16级、18级随机抽取了两个班,学生人数均为30人,以这两个班为研究对象,与每个同学进行交谈,深入了解这两个班发生校园暴力的情况。通过将大样本数据与小样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剔除不可信数据,确保了本文的数据真实性与结论的有效性。
(二)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特征分析
通过对问卷结果、教师访谈、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后发现,昆明市的这所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中职学生对校园暴力有清晰的认知。调查表明,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暴力具体表现形式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其中,将学生间的言语凌侮、肢体碰撞冲突、强迫威胁他人、利用刀具棍棒等器械攻击、散播他人隐私、照片以及性侵犯、性骚扰的行为列为校园暴力范畴的学生比例较大,均达到85%以上,因为这些行为所使用的手段很直接且容易发现,会给受害者的身体、心理和学习生活带来很明显的负面影响。学生对冷暴力的认知也比较清楚。中职学生普遍认为孤立同学不与之交往、故意取绰号讽刺他人、谩骂他人、散播他人谣言隐私这几种行为属于冷暴力范畴,达到70%以上,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对以上几种行为持不认同态度。而对于向他人翻白眼以表轻蔑的行为,学生们认为只有当确实看不惯某人而翻白眼才算是真正的暴力,这体现出学生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2.校园暴力发生的规模。根据调查,在561份有效问卷中,以“遭受校园暴力”为例,仅有4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遭遇了校园暴力行为。而根据小样本分析,在16级班里因为恋爱纠纷和其他冲突导致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就有10名学生,在18级班里遭受过冷热暴力的人数达5人,仅以此数据测算,校园暴力发生的概率达到25%,远高于8%的大样本调查数据。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是校园暴力的施暴者或是受害者,都不愿意其他人知道暴力过程。虽然实际校园暴力的发生可能与调查结果不符,但调查结果多多少少反应出一些问题,中职学校的校园暴力活动还是非常让人关注。
3.中职学校校园暴力呈现出“三性合一”的特点。此次调查显示该中职学校的校园暴力总体呈现出偶然性、持续性、严重性“三性合一”的特点。偶然性指中职学生身上的有些暴力行为在发生之前没有任何的征兆,往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例如,该校旅游专业班级一名男生与其他同学嬉戏打闹,互相扔书,结果不小心打到了坐在他旁边的同学,被误打的同学立刻站起来同扔书的学生发生激烈争执,并互相撕扯。持续性是指当冲突双方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时,受害学生会不服气、不甘心,使得上一次作为施暴者的学生可能沦为下一次的受害者,因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反反复复地发生,持续时间较久,给彼此带来更深的危害。严重性指校园暴力产生的后果破坏力较大,不仅给受害学生带来了身体上的创伤,让学生饱受疼痛之苦,也造成心理阴影,成为很多人长大之后都难以愈合的心理伤疤;同时也会给施暴者家庭带来经济损失,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让其他学生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感到担忧。
4.校园暴力呈现出复杂性。调查发现,虽然同为校园暴力,但在性别、年级、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从性别上看,男生之间发生热暴力的概率高于女生,具体表现为肢体冲突,如殴打、推搡等;而女生之间发生冷暴力的概率高于男生,具体表现为谩骂讽刺等语言侮辱、被孤立排挤。较为普遍的施暴者一般是男女混合,施暴主体早已不局限于男生,女生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参与校园暴力。从年级来看,不同年级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情况不同:中职三年级(63.64%)>中职二年级(27.27%)>中职一年级(9.09%),这组数据说明高年级发生校园暴力的频率要高于低年级。从校园暴力发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看,混合式教学组织形式发生暴力的可能性高于单一班级。其它特征如,走读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概率较低,而住校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概率高;傍晚放学时间、晚自习后、周末是校园暴力发生的高峰时段;校园暴力发生的地点主要有洗手间、校园偏僻角落、校园附近的网吧酒吧以及学生宿舍等。
5.中职学生网络暴力普遍化。网络在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的手里成为了攻击他人的工具。在与同学发生争执或矛盾时,很多同学尤其是女生经常会通过网络发泄自己对他人的不满和仇视,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公开发布辱骂其他学生的言论,更有甚者会直接点名对骂,双方的朋友各自在网络上站队支持,导致双方矛盾越来越深。如果一旦持续下去,极易造成现实暴力事件的发生。遇到校园暴力事件,很多学生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一贯高高举起手机拍照、录视频传到网上,给受害学生和施暴都带来不良影响。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0种酚类物质标准溶液从200~400 nm进行扫描,发现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均在280 nm外,在此波长下测定灵敏度高,峰形好,因此本实验采用检测波长为280 nm。
(三)某中职学校校园暴力学校防治手段
调查发现,当学生被问到“你欺负同学后的心理感受?”时,选择“没感觉”和“非常痛快不后悔”的总比例达42.86%,表明他们对校园暴力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没有意识到欺负同学是不对的,更不会主动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这从侧面反应出中职学校防治校园暴力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该学校采取军事化管理手段来防治校园暴力,主要有两大措施。第一,制定了中职学校校纪校规,并通过晨读、班会等形式宣传校纪校规。目前学校采取的是比较高压式的军事化管理,学校每天都有10分钟的树规矩、强调校规校纪的时间,周一开大会进行说教,每周不定时或定时地进入学生宿舍、教室检查违规器械、刀具等,学生着装不合规定会被学生处的老师斥责教育,负责管理学生学习生活的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各司其职。如果学生出现校园暴力行为,会根据事件性质,本着教育感化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处理,轻者进行口头教育、记过处分,重者如持械伤人等才会协同区域民警请家长进行就医、赔偿、记过或给予退学处分。根据调查,学校对一年级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每天早晨的晨读、每周周五的班会都要反复强调校纪校规,力图让学生遵守好、执行好学生行为规范。就“校园暴力”话题开展班会或相关教育活动的频次情况调查,回答“经常”的学生占32.44%,回答“偶尔”的占41.89%,回答“很少”的占19.61%,这说明中职学校确实在开展预防校园暴力相关的班会和教育活动,但是频率不是很高,班会内容也不深入,生动性不足,教育性不够,学生听听就过了。
第二,班主任、宿管老师作为校园暴力防治主体,通过走访宿舍等形式防治校园暴力。但据调查,虽然班主任走访宿舍的比例很高,但以强调校纪校规为主,没有深入学生沟通协调。严查宿舍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暴力行为的发生,调查还发现不同的老师查访学生宿舍的频率不同。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状况的了解不够深入,学生间的一些小矛盾被隐藏起来,老师很难知道,未能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发生在宿舍的校园暴力虽在宿管老师的管理范围内,但据调查,有42.09%的宿管老师不与学生交流,一方面学生自身不愿意跟宿管有过多的交流,另一方面宿管老师精力有限,平常查宿舍就只管人是否到齐,清洁卫生做得是否到位,因此不能做到对每位同学的学习生活状况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三、防治校园暴力学生活动建设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有老师表达了对目前学校防治校园暴力措施的忧虑。他们认为高压式的学生管理起到的作用只是暂时的,要想避免学生暴力行为反弹,长期维持校园稳定,还得改变单一的管理理念,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同时,有老师认为学校目前校园暴力的工作重心仍然聚焦在事后控制,事前的预防工作做得不够充分。例如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有心理咨询室,但平时都没有怎么开展工作,等到出现校园暴力后再对涉事学生进行辅导,为时已晚,而且见效慢。并且,学生课余生活不够丰富,活动缺乏,导致下午三点多放学之后学生就没事可做,内心世界不够充盈,容易导致学生干一些刺激好玩但又违背校规校纪的事情,从而误入歧途。可见,面向学生的活动建设对防治中职学校校园暴力非常有价值。通过开展各种面向学生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校园暴力有进一步认识,有利于树立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及班风,与周围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抓牢学风建设,充实中职学生校园生活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优良的学风是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抓牢学风建设,让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上,心无旁骛,有利于保证学校秩序稳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个体的思想认知水平,减少甚至消除校园暴力隐患。首先,中职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丰富有趣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专注力,适当对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予以奖励。其次,根据职校生就业需要,结合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在虚度光阴中滋生是非;同时,可以聘请优秀校友回学校作个人成就分享报告和励志演讲,让学生看到中职学生一样能取得骄人成绩,从而找准人生定位,消除自卑感,激发学习动力。最后,还应注重积极开发第二课堂,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活动形式,以多种方式转移学生注意力,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例如开展“中职新声代”歌唱比赛、中国古诗词接龙、情景剧扮演、趣味运动会等,以此开发中职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让其获得精神的富足和内心的愉悦,从而摆脱闲散懒惰的状态,成为积极奋进、善良阳光的正能量青少年。
(二)探索德育新形式,培养中职生良好品德
中职学校出现校园暴力行为,反映了学生一定层面上思想品德下滑、人文素质缺失的问题。中职学校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问题,努力探索德育新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提升人文素质,营造互助友爱、团结和睦的校园氛围。首先,在德育理论教育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中职学生个人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中职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色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带领美容美发班的同学去敬老院免费给孤寡老人理发、修剪指甲,组织导游班的同学给幼儿园、小学的朋友当旅游向导,组织烹饪班的学生集体为父母做一顿晚宴,以及开展班级素质拓展训练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善心、爱心、孝心,团结之心、社会责任心,让他们更善于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冲突;同时又让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获得一定的学习效能感和成就感,感受到学习成果带来的愉悦情绪,从而更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其次,建立中职学生尚善行为激励机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将“善”作为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中国人从善、修善、行善的“善”文化。但中职学校教育学生一贯以惩罚学生违规违纪行为为主要方式,强调抑恶,没有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尚善,缺乏激励尚善行为的机制,导致学生逆反心理愈来愈强。针对这一点,中职学校可以建立日常尚善行为评价细则,由班主任、任课老师、班干部、同学组成多元化主体的尚善行为评价小组,对中职学生每一周的善德、善行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评出优秀尚善榜样、尚善班集体,给予相应奖励,并作为榜样在全校开展宣传和心得交流。从多方面激励学生,心存善意,善待他人,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打造温情有爱的校园环境,杜绝校园暴力的产生。
(三)开设情绪管理课程,引导中职生学会情绪自控
情绪影响着个体日常的一言一行。致使中职学生产生校园暴力行为的一大导火索即是情绪管控能力差。不良的情绪如焦虑、抑郁、冲动等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干扰较大,致使学生做出违反学校规定、伤害其他同学的行为。因此,中职学校开设情绪管理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情绪自控对于防范中职学生校园暴力,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情绪复杂多变。情绪管理课程首先应让中职学生充分认识到焦虑、抑郁、冲动等消极情绪以及盲目乐观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要教给中职学生保持良好情绪、合理认知的办法,例如教给学生发泄、舒解不良情绪的适宜方式,通过痛哭、找朋友倾诉、散步、听音乐等不伤及自身也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让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有效地缓解自己的悲观情绪,适当排遣内心的压力与忧伤,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在冲动、愤怒、慌张时,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情绪不适,进而努力控制自己,保持从容镇定,泰然自若,理性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四)重视中职生心理疏导,培养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中职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因此,重视和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对防范中职学生发生校园暴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心理疏导方面可以开展的工作有:第一,通过心理测试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进行重点关注。第二,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师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让教师能够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知晓当心理出现某些问题时应该如何调节和疏导,避免中职学生因心理压力过大且长时间积累出现校园暴力行为。第三,各班级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景剧表演,通过情景模拟传达正确的心理教育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例如开展人际挫折教育模拟、恋爱问题教育模拟、反暴力犯罪教育模拟等,让中职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受到启发,从而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言行。
(五)深入开展反校园暴力宣传,提升中职学生抵制校园暴力的自觉性
学生对校园暴力类型、性质与危害的认识不足是导致中职学校校园暴力行为蔓延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而深入地开展反校园暴力的宣传,向学生普及有关校园暴力的知识,让学生对校园暴力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而筑起规范自身行为举止的心理防线,减少或杜绝校园暴力现象,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零暴力”校园的创建。同时,中职学校要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安全,大力开展中职学校校园暴力案例研究,对现实中的校园暴力案例进行全面解剖分析,发现暴力发生的规律和机制,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六)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提升中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法制教育作为预防和根治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有效手段,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中职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对法律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受害者因为不懂法,在遭受校园暴力后不知道如何维护切身利益,反而盲目地针对施暴者进行打击报复,造成双方更大的身心损害。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提升中职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同等重视法制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避免法制教育课成为应付教育部门检查的摆设。要求中职学生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及自己周围的各种暴力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对施暴者进行惩治,有目的地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暴力犯罪行为。第二,针对一些已经染有不良习性的中职学生进行重点帮扶。通过校园暴力专题教育法制讲座告知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恶劣性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防止青少年因对法律的无知而深陷违法犯罪的泥潭。第三,针对受害学生给予一定程度的法律援助,教会他们运用法律手段来正确处理矛盾,保护自己的利益,尽量减小伤害以及避免再次受到伤害,尽快回到自己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来。
中职学生作为一支建设祖国未来的重要力量,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暴力这一客观事实,学校作为培养主阵地,应该直面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遮遮掩掩,勇于承担相应责任,积极探索防控和治理校园暴力的有效对策并付诸实践,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