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2.3+0.7”校企合作学生党员培养管理探析
——以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14郑雪春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郑雪春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日趋成熟。“2+1”“2.5+0.5”“2.3+0.7”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些年已经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广泛推行。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推行的“2.3+0.7”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先用2.3年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或基本技能,再用0.7年时间到企业单位参加实践实训,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国务院于2019年1月发布的职教20条中第十条说到“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意味着校企合作纵向会越来越深入,合作面会越来越广泛。因此,探索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对象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在“2.3+0.7”校企合作期间的培养考察、教育管理是高职学生管理和党建的重要内容,也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1 校企合作下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探析的意义

1.1 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近年来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的关注点,其中高职院校党建和企业党建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两个重要领域。两者党建有着各自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也有着各自的困难和局限。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实习期加长,在校时间缩短,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按照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难以有效开展,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面临着复杂的环境,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党建,加强对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两者间互补、互联、互动,构建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发展与转正及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高职“2.3+0.7”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时间由原来的6学期缩短到4学期多一点,学生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时光是在企业实践。对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当一名学生从入学就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党校学习、团推优、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考察期至少一年以上),再到符合条件确定为发展对象后,最快也要到第四学期,大半多的预备期时间都在企业里。若学生递交申请书迟一些,到离校实习的时候有可能就还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期。有些入党积极分子进入企业后,对自己放低要求,就放弃了入党。可见,“2.3+0.7”模式使得学生在校时间缩短,也影响了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后期的教育管理。通过校企合作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实习期间预备党员如何监督、考核、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如何继续培养考察,如何掌握他们的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正常参加党组织活动等系列问题。

1.3 有利于更好发挥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

到企业实习是每个高职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去实习一段时间回校会说,以前没觉得在校多好,出去工作后,就发现校园生活太好了,这说明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会面临着许多不适应。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能够发挥带头表率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那些初入职场出现不适应的学生,及时与校企双方沟通协调,协助做好思想开导、解决各类问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同时,也可以加强企业人才储备,学生在实习期间中,除了提高实践经验和技能外,还可以通过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他们的争先创优精神,选出综合素质高的实习生,挖掘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

1.4 有利于健全完善校企合作党建工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搭建校企党建深度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和完善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监督、考核、教育、管理要求及办法,构筑双方党员的学习、实践机制,丰富党建工作活动载体。学校发挥教育教学优势,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和员工培训,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并有机融合;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考察和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和活动的平台,充分发挥校企育人功能,实现共赢。

2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都非常重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严格遵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教育和培养考察体系。推行“2.3+0.7”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在校时间缩短,在企业实习期长,再因为校企合作单位规模有限,同期接收不了太多实习生,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去了不同类型的企业实习,导致实习单位分散,地域分布广,造成学校管理不易。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实习期间,组织关系仍在学校,企业多考虑经济利益,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管理也存在很大被动性。还有些实习单位本身没有设立党组织,或者党组织不健全,对实习生党员的考察基本以业绩进行考核,对政治思想、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等考核比较笼统或者基本没有。因此,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实习期间的培养考察、教育管理出现“漏空”现象,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已难以适应校企合作下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已面临着新的挑战。

2.1 学校方面

实习期间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学校教育有心无力。实习单位数量多,实习地分散,距离学校远近不一,学校要想开展毕业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支部开展的活动有很大的难度。“2.3+0.7”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会出现“大一没有党员、大二少量党员、大三党员多却不在校”的状况,而学校偏偏对“大三党员多却不在校”的学生党员培养考察、教育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另外,高职院校中联系学生党员的主要是辅导员或党员教师。他们都是身兼数职,对在外实习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管理的精力有限。大部分从事学生党员事务管理的是年轻的辅导员,党务工作经验缺乏。以上种种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会出现一种“重视在校教育,轻视校外管理”或者“重视发展前,轻视发展后”的局面。

2.1.1 对校外监管学生党建力量不足,缺乏学生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经验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都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而由辅导员兼任,人员配备紧张,学生事务繁多,“2.3+0.7”培养模式不仅削弱了校内外学生党建工作力量,还容易造成实习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管理教育难以进行,学生支部活动开展难度大,造成“活动通知难以下达,组织生活无法确保参加”的困境。

2.1.2 校内培养时间短,校外考察难度大 按照党员发展程序,要培养一名学生入党,至少要一年半以上时间,也就是要到第四学期才有可能培养成熟,确定发展。如果不是第一学期就递交入党申请书,那显然第四学期也是赶不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党员去实习时还都是预备期。这要求党组织对于这些还处于预备期的学生党员进行更加严格的教育、管理和考察。很明显,现有的学校党员发展的标准已经不适用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的考察,导致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形式化、务虚化,影响党员发展的质量。

2.1.3 教育管理针对性不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学校对于学生实习期有制订详细的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制度却还有待完善,现有的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制度在实习期也很大程度流于形式,没有狠抓落实。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去企业实习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处于“漏空”状态,对于他们的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能真实、及时反映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变化等。

2.2 企业方面

实习单位党建工作参差不齐,对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参与度不高。由于现阶段校企合作党建工作本身还处在探索阶段,企业参与学生党建工作认识不足。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实习单位党员有多有少,企业党组织健全程度也有不同,而和高职院校合作较多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往往以追求利润和效益为主要目标,主要精力放在生产和经营方面,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党建基础薄弱,建立基层党组织情况参差不齐,也缺乏对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经验。即使企业有党组织,考虑到学生实习期间流动性大和管理培养的成本,实习学生不属于单位正式员工,也就没有将学生党员纳入教育管理的范围,参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积极性不高,不愿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关注和支持学生党建工作。

2.2.1 缺乏培养实习生党员的文化环境 高职校企合作的单位中,国企或事业单位占少数,主要以中小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为主。尤其浙江一带民营企业多,接收的实习生也多。企业的性质决定他们对实习生的管理更侧重于岗位职责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对实习生党员的政治素养重视不足。这就导致学生党员实习后没有办法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参加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另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存在很大差异,面对新的文化氛围,学生需要适应、融入。有些学生党员在成长过程中就感觉找不到组织归属感,会出现政治敏锐性弱化,党性观念淡化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

2.2.2 党建基础薄弱及对学生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党建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企业参与学生党建工作认知度不高。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党组织机构,即使企业设有党建机构,但党建底子薄弱,党组织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工作不规范,导致党建工作经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他们对于实习期的预备党员的监督考核、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参与度不高,党建工作得不到保障。

2.3 学生方面

毕业生党员加入党组织时间短,自律意识不够强,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高职本来学制就短,“2.3+0.7”的培养模式意味着学生在校的时间缩短,实习期的学生党员绝大部分加入组织时间很短,有些甚至是刚加入了组织就去企业实习。离开学校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建设、“三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力减弱了,他们的作用难以像在学校期间那样充分展示和发挥出来,主观上对自己放松了要求。有些学生党员从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缺位,远离学校的教育管理后,党员意识淡薄,自律意识不强,对于党员学习活动和组织生活不再积极参加,更别说很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3.1 实习期党员发展得不到保障 高职学制短,有许多学生可能刚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就要离开学校去实习,实习单位散且流动性大,学校很难安排专人到实习单位对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跟踪培养,以致实习后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流于形式,因此很多院校其实很少在实习期发展新的学生党员。这无形中对那些真正想要入党并且具备入党条件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壁垒。

2.3.2 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 很多学生党员因为入党时间短,党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接受学习培训时间有限,导致思想状况不够稳定,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入党联系人又未能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引,比较容易受不同企业文化、社会风气影响,再加上很多企业也不关心学生党员的继续培养。这就造成学校和实习单位培养的脱轨。有些党员就不能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渐渐对自己放松要求。再有,学生刚刚从学校跨入社会,本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与象牙塔完全不一样的社会让学生在认知上发生着剧烈的冲击,特别容易走偏。而此时培养联系人如不能及时地进行疏导教育,他们则可能就会把不好的思想留在心底,影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有些入党积极分子实习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放弃了入党,又或者学校原则上不在实习期发展党员的规定也使得他们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再努力争先创优。

3 校企合作下学生党员培养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下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大多定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其实这远远不够。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

3.1 加强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在日常教育中践行校企合作精神

3.1.1 新生入学后是党员意识养成阶段 每一年的新生入学,学校都会专门安排一段时间用来做始业教育。党支部要把握住新生入校的有利时机,注重对新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可以通过讲座、红色教育视频、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及时宣传党的光辉奋斗历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宝贵精神,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启发他们的入党意愿和自觉自愿向党组织靠拢的意识,激发他们争做“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新时代大学生。在第一学期,或集中或分批组织所有学生参加系初级党校学习,向每一个新生普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参加系统培训后,都能对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鼓励他们尽早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对那些递交申请书的学生,组织要尽快找他们谈话,引导他们尽快成熟;对那些暂时没有交入党申请书并且表现优异的学生,也要多留意、多观察、多交流,掌握他们真实思想动态,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此外,日常教育和党校系统教育培训中,还应融入一些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可以邀请优秀的党员校友回校给新生讲座、交流座谈等,分享在校时的入党经历和入职后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校企合作单位专家来讲授或者去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让新生感受职业魅力,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其敬业乐业的职业情感,增强团队协作等职业意识。

3.1.2 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是党员责任强化阶段 各班成立党小组,配备一名辅导员和一名专业教师党员联系人,再引入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单位与班级共建,将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相融合,灌输“学校相当于企业、班级相当于部门、上课相当于上班”的理念,尽早培养学生的入职意识,职责担当意识。现阶段日常教育中不仅要进行加强党性修养为专题的教育培训,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进步青年学子,要如何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见组织活动,自觉帮助其他学生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还要教育他们爱岗敬业,在岗位中虚心学习,团结协作,时刻不忘自己的标杆作用,加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教育。利用校企两种资源,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党建理论知识运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他们在党的培养下的创先争优精神。此外,还可利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在学期中,或者在寒暑假,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拔优秀的学生去跟岗实习,提前让学生们体验实战职场的感觉。组织要重点培养考察那些有责任担当,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在群众中能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入党积极分子,为确定发展对象提供评价依据。

3.2 创新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实习教育中践行校企合作精神

3.2.1 创新载体及搭建教育管理平台 用好互联网资源,创建线上党支部、党小组等,通过群、平台、APP等发布党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精神、重要讲话精神等学习材料,定期开展在线党课培训、在线实事热点讨论,要求学生党员定期完成网上党校学习、总结、考核,开展云民主生活会,克服实习单位散,实习距离远等问题,有效激发实习期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争先创优精神。

3.2.2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及探索党员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党建共建,加强对实习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对那些有党组织的企业,校方委托企业党组织对实习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继续培养考察、教育管理;对那些没有党组织的企业,可以委托企业人事部门或其他管理部门代替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实习期思想品德、工作表现等各方面教育和考核。同时,学校可以用比较成熟的党建工作经验协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党组织,指导开展党建活动,提升企业文化。

3.2.3 深化校企合作及构建实习生党员科学评价体系 ①用人单位评价。学生去顶岗实习前,校方给每个毕业生都发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表”,供用人单位填写,用此记录毕业生在实习单位的相关表现,用人单位给予综合评价等级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再多加一张表或者特制的更详细的表“实习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跟踪调查表”。用人单位根据他们参与企业的生产生活、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综合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作为发展、转正、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②学校评价。校方完善校企合作下毕业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教育管理制度,指定联系人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联系跟踪,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波动、学习、工作、生活动态,实现有效的培养考察、教育管理。党组织也要对指定的联系人做好检查、考核,把学生党建融入到实习全过程。③学生自评。毕业生党员除了正常填写“实习记录表”以外,要定期写思想汇报,定期和联系人汇报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还要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实习期工作表现等进行详细、如实记录并勇于自我评价。总之,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给院校带来机遇,也给传统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探索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对于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共赢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入党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