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时代下的商务礼仪教学创新

2020-03-14浦伟萍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务礼仪职校微信

浦伟萍

(上海市浦东外事服务学校,上海 201204)

诞生于2011年1月21日的微信正在渗透、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正如智能手机的诞生和辅助功能“消灭”了数码相机制造商一样,这种来自非同业间的强大竞争力也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拓宽和完善,而在我们生活中蔓延。微信平台功能的持续升级正在取代一些传统的社交工具和沟通方式,也为各行各业带来创新和变革的源动力。中等职业学校迎来了伴随互联网成长的“00后”学生。他们对微信的偏好为当代职业教育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契机。

1 微信时代下的职业教育创新契机

随着“00后”大军全面进驻中职校,职业教育从业者纷纷开始关注这批出生于21世纪的中职生。“00后”出生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多元的21世纪初,成长于全球化时代,得益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相比以往的学生,他们拥有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视野。他们的到来或将打破中职校原有的师生关系,对现有的教学和沟通方式也提出全新的要求。事实上,在十多年前,当“90后”进入中职校时,专家和教师也面临过同样的困惑并针对这一群体进行过研究。尽管“90后”新生代当时在社会上的口碑不佳,但吴新平(2011)通过对某校“90后”职校生思想状况进行调研,指出:“90后”职校生整体思想健康向上,是可以信赖的一代;但部分学生也存在学习愿望和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等消极思想。与此同时,张欣欣和刘琳琳(2012)基于教学实践,也指出“90后”学生在课堂上及与教师、学生交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令教师感到困惑。一方面,新一代中职生与“70后”“80后”中职生有许多同性。对职业教育从业者来说,如何激发“90后”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仍是研究的关键。宋小萍(2014)指出:强化专业入门教育,渗透专业文化;创设专业特色化教学情境,引发专业学习动机;构建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密切师生关系;设疑导教,激发学习思维;增加学习体验,感悟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作用等是激发职校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可行路径。另一方面,新一代中职生与往届中职生相比,又有许多不同。由于我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于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正在经历快速增长,且全球化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为新生代打上了时代烙印。崔景贵(2009)将90后职校生称为“网络新生代”,认为他们对对网络世界情有独钟,会通过网络了解一切,从而也使他们心智发展超前,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70后、80后,且网络中最受他们追捧的是QQ。

1.1“00后”网络新生代与微信

上述对“90后”的研究和论点对“00后”也同样适用。出生于新世纪的“00后”中职生生活水平普遍优于以往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强,尤其是在网络能力方面。张鹏和孙静晶(2014)也指出:虽然职校生的知识基础薄弱,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网络信息能力强。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应用逐渐取代了“90后”钟爱的QQ软件。虽然同为腾讯公司出品,但诞生仅8年的微信以信息时代特有的速度发展且在移动应用中独占鳌头。2018年初,腾讯宣布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达10.4亿。微信平台成为移动端应用最大赢家的同时,也正在改变我们的沟通习惯和生活方式。如今的校园里,无论是“00后”的中职生,还是各个年龄层的教师,都是微信的忠诚用户,普及率远超当年的QQ。

1.2 职业教育变革需求与微信带来的契机

互联网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和授课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电视大学这样的远程教学,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和变革,有更强的互动性。尤其在移动应用崛起后,传统冗长而枯燥的教学内容逐渐被摒弃,而选用更有时代特色的多样化素材和碎片化内容,从而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应用端完成学习。对职业教育来说,无论是技能训练还是职业素养实训,都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尝试。以往研究中不乏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尝试,如:通过“翻转课堂”和微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实现“课堂外接收知识,课堂内内化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尹立坤,2015);通过微课教学技术的应用,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潘绮华,2017);通过成果导向实训模式,有助于推动商务礼仪教学改革(张瑞林,2019)。基于微信的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已相当普遍,如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个官方微信公众号。但基于微信平台的综合应用仍缺乏典型案例。事实上,微信问世8年以后,功能不断完善与拓宽,逐渐发展成一个综合应用平台,尤其是近年来微信小程序的问题为基于微信的职业教育创新尝试提供了新的契机。

2 基于微信的商务礼仪教学创新可行性

商务礼仪是职业教育中的一门职业素养类课程,广泛涉及学生的礼仪规范、交往技巧等有关职业素养的内容,是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外在表现和综合运用。通过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升学生个人形象和竞争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也将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商务礼仪课程内容丰富,且实训、操作性强。然而整体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完全跳出课堂教授的限制,因而很难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加之,中职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使他们缺乏发掘商务礼仪的实用性和探索商务礼仪应用的能力,从而让商务礼仪课程基本停滞于课堂理论阶段,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因此,基于微信的商务礼仪教学创新是否可行,还需满足以下两大前提条件。首先是教学创新能否能够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决定了商务礼仪教学创新的效果。其次是教学创新方案是否适合商务礼仪课程的内容属性。这决定了商务礼仪教学创新的可操作性。

2.1 基于微信熟悉度的学习兴趣激发

宋小萍(2014)指出,解决职校生对专业学习淡漠的问题,要靠专业教师积极探索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商务礼仪课程本身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可操作性,具备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利条件。商务礼仪实训课程便是基于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成功尝试。然而,受制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商务礼仪教师很难将所有授课内容搬到实训中。因而,急需通过深受学生欢迎的信息化的手段,全面升级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的“00后”中职生出生、成长于网络时代。尤其随着移动网络和终端应用的快速发展,他们几乎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与生活和学习有关的一切事物。如:他们习惯于通过手机应用与人交流外,还能购物、阅读、点餐,用手机刷卡坐车、订票以及用手机完成几乎所有的支付。他们的衣食住行均与手机密切捆绑在一起。在众多手机应用中,微信应该是使用率最高的,中职生与他人的一切交流几乎都可以靠微信来实现,且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功能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来实现。“00后”中职生对网络、对微信的这种熟悉度和使用偏好,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中,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基于对熟悉度的研究指出,越经常看到某件东西,我们就会越喜欢这件东西。将商务礼仪教学信息化与微信应用相结合,可以将学生对微信的熟悉度和“天然好感”“赋予”与之相关的商务礼仪课程知识,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对商务礼仪课程学习的兴趣。

2.2 基于碎片知识的教学信息化准备

互联网时代下成长起来的“00后”,熟悉和接受的是一种不同于系统理论知识的“碎片化知识”。所谓“碎片化知识”是指人们通过诸如微信这样的移动应用,获取被分类、分解的信息片段。这种知识获取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上下课的地铁车厢里,可以发生在课间,也可以发生在任何短暂的间隙,表现为一种不完整的、间断性的“快餐式”知识获取。微信作为炙手可热的移动应用工具,助推信息碎片化。新生代对碎片化知识的偏好也成就了微信在这个时代的主导地位。这种“碎片化知识”与传统课程教授的系统化知识相比,有些格格不入。换言之,传统的课程理论知识并不适合微信时代的碎片化属性。然而,并非课堂知识就不能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结合。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开始倡导教学信息化,并于2000年开始举办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被引入教学创新和改革中。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传统课堂知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成为适合网络传播的碎片知识。比如,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网络微课,就是将碎片化知识转换为数字资源后,通过微信平台实现网络学习。商务礼仪是一门非常适合知识点分类、分解的课程。相较其他专业课,商务礼仪虽然涉及的知识点数量大、涉及面广,但课程下属的专题多、划分明确,可以轻松归纳、分解为独立的知识点。这些独立知识点,具备了微信时代的碎片化知识特点和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即: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被转换为数字化信息,为后续基于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的传播,做好准备。然而,基于碎片化信息学习的商务礼仪信息化教学能否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还需要课程整体设计和内容多样化的配合。可喜的是:微信问世8年来,用户数量和功能均不断扩大。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实现传统教学的大部分知识传授功能,且拥有额外的互动功能,对教学创新有极大的毗益。

3 基于微信应用的商务礼仪教学信息化建议

在教学创新和改革中,教学信息化已不是一个新话题。2018年教育部又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再一次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事实上,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伴随微信时代的来到以及“00后”成为中职生主流群体,赋予教学信息化全新的属性,也为教学信息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1 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传播

微信最初问世时的点对点文本和语音聊天功能为其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活跃用户。微信公众号随即问世,是基于微信基础上开发的一对多应用。个人或企业用户注册微信公众号后,通过微信朋友圈或点对点信息,向受众发送文字、视频和语音信息。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官方宣传的渠道,也有一些部门、班主任开设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用以特定内容的发送。同样地,在教学创新上,任课教师也可以开设课程公众号,向班内学生发送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将传统授课知识点分解为碎片化知识点后,再进行信息数字化处理,最终以文本、语音、动画、视频等学生喜爱的内容形式呈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一对多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通过课程微信公众号获取碎片化的、形式多样的知识内容。碎片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移动学习”,掌握新的商务礼仪知识;形式多样的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 基于微信群的微课学习

相对传统40~45 min 1节的课堂教学,基于碎片知识的微课通常只有5~8 min,可以通过讲授、演示和讨论等形式。一般的讲授类和演示类微信可以事先制作完成,素材可以是课件、视频、以往的实训视频加画外音等。任课教师在微信群中将制作完成的微课通过链接发送给学生,学生便可以点击链接进入微课课堂学习。讨论类的微课,可需要约定时间进行实时讨论。这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全新授课模式既符合学生快速阅读的喜欢和知识碎片化的偏好,也因其形式多样化和内容丰富性刺激学生的兴趣。目前,微课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成功案例较多。

3.3 微信小程序的拓展功能

自2016年微信小程序问世后,微信的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对职业教学创新的推动力也更大。微信小程序是一种内置于微信的且不需要独立下载安装的应用,让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即刻打开原本需要在手机上下载的应用程序。它可以实现目前手机应用(APP)的绝大部分功能并能做到随开随用,是手机应用的一次革命性升级。以往,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开发过特定的应用,但在实用中往往需要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强制”要求学生下载,即便完成下载后,有些学生也赖得去打开,导致学生“忽视”应用中的内容,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用户的流失。这些问题通过微信小程序都可以轻松解决。一方面,微信小程序是所有下载过微信的用户都可以直接点击打开的,免去了下载应用的繁琐。另一方面,基于微信的小程序往往通过微信对话框推送、传播,不易被微信用户“忽视”。因此,微信小程序将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4 总 结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微信作为时代的产物正在改变和引领着这场变革。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从业者们,在育人方面,一直秉承着与时俱进的教学创新理念。随着“00后”学生进入校园,他们带来了时代赋予的特性和价值偏好,也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商务礼仪课程作为一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在课程内容属性上具备了与微信平台紧密结合的条件。同时,凭借学生对微信的使用偏好以及微信平台的强大功能,基于微信平台的商务礼仪教学创新,必将获得巨大的成效。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职校微信
基于营销专业就业要求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设计
从日本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商务礼仪
高职院校学情变化中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微信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微信
微信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