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和舒适度对奶牛产后代谢病影响的研究
2020-03-14王艳明
文/王艳明
〔建明(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很多牧场按照280 天计算奶牛在胎天数,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胎天数取决于奶牛品种、饲养条件、犊牛性别等因素。在2018年调研期间发现,内蒙古、辽宁、甘肃、河北、黑龙江等地区奶牛的实际在胎天数平均值为275 天,而河南、安徽、福建、湖北、江苏等地区由于受到6—7月热应激的影响,奶牛在胎天数会减少5~10 天。若此时奶牛实际在胎天数按照280 天计算,会导致奶牛转入围产舍的时间缩短,进而影响产奶量。因此,各牧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热应激地区可提前5~10 天将奶牛转入围产牛舍,以保证围产期时间。
奶牛机体免疫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健康水平,而免疫力会受营养、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影响。围产期如果工作到位,可以提高奶牛免疫力,对其生产性能及健康至关重要。而围产期工作是否到位50%取决于营养,50%取决于管理。奶牛在围产期体内很多营养物质(如锌等)的水平会降低到临近缺乏的状态,因此,在围产期适量补充营养物质的效果比在泌乳期补充更好,更有助于提高奶牛免疫力。而在管理方面,在围产期要遵守“四个全面”原则,即全面饲养管理,全面减少所有应激(不仅是热应激,包括调群应激等),全面提高奶牛舒适度,全面提升奶牛免疫力,具体可通过科学配比日粮营养和提升奶牛舒适度来实现。
1 科学配比日粮营养,预防奶牛产后代谢病
奶牛的产奶量与采食量成正比,而产后采食量与产前采食量也成正比。采食量的提高能够降低酮病发生的风险,提升产奶量和泌乳高峰奶量,降低配种的体重损失,缩短排卵时间。众所周知,在奶牛卵细胞发育的整个过程都会经历能量负平衡,其程度越轻,持续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卵细胞发育,配种成功率越高。但若产后采食量过低,掉膘严重,失重较多,就会产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影响卵细胞的发育,进而影响配种。因此,提升采食量是奶牛产后重要的目标之一。
但是产后采食量提升的前提是奶牛的自身健康,奶牛所摄入的日粮能够被正常消化、吸收。因此,一定要严格预防产后代谢病的发病率,重点关注低血钙和酮病。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血液中指标异常导致的,进而引发真胃移位、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瘤胃迟缓、脂肪肝等疾病。良好的干奶期、围产期的日粮搭配及管理,可以有效预防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及低血钙症。
表1 奶牛血液中钙含量的正常范围
表2 预防奶牛产后低血钙症的主要方法
1.1 低血钙症
1.1.1 正常血钙含量
奶牛血液中的钙含量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奶牛早期产奶量和健康的关键因素。奶牛血液中的钙分为离子钙(iCa)、螯合钙(nCa)、总钙(TCa)3 种,正常范围见表1。血清iCa浓度低于1.05 mmol/L,但未出现卧地不起临床症状的奶牛,称为亚临床型低血钙牛。
1.1.2 低血钙症的影响
钙是神经传导的介质,很多牧场仅通过奶牛瘫痪判断奶牛为低血钙症。但事实上,在奶牛瘫痪前,低血钙症已经对奶牛子宫产生了更严重的影响,如瘫痪奶牛大多会出现胎衣不下的症状。此外,低血钙还会影响平滑肌,一是影响瘤胃平滑肌,降低瘤胃消化功能,进而影响采食量,降低产奶量,甚至导致酮病的发生;二是影响子宫平滑肌,导致胎衣不下、子宫炎等问题,甚至影响生殖能力。
具体病例:某牧场曾发现犊牛出现腕关节增生变性、软弱无力、两前肢系部直立等诸多问题,犊牛留养率仅为30.0%~50.0%,但却一直找不出原因所在。于是笔者重点检测了该牧场新产牛血液中的钙含量,结果显示,该牧场干奶牛、围产牛、新产牛的iCa含量均低于正常范围,99.0%的奶牛为亚临床型低血钙;干奶牛、围产牛TCa含量均在正常范围,但新产牛TCa含量100.0%低于正常范围。因此,低血钙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1.1.3 产后瘫痪的原因
有数据显示,每1 头瘫痪的奶牛背后隐藏有10~15 头亚临床型低血钙牛。如某牧场临床瘫痪率达到4.0%,则亚临床型低血钙牛高达60.0%,且血清中的iCa含量低于一定值的奶牛靠补钙也无济于事。
很多牧场管理者凭主观意识养牛,认为产后瘫痪就是缺钙,一味地补钙,但很多时候单纯的补钙并不能解决问题。奶牛养殖需要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不能单凭想象和经验。除缺钙以外,造成钙吸收差的原因有很多,如磷、钾对钙的影响,钾是偏碱性,可降低甲状旁腺素的功能,从而导致低血钙症。所以围产期奶牛的日粮中,要严格控制磷、钾的含量,如使用钾含量低的燕麦草。
1.1.4 预防产后低血钙的措施
预防低血钙症,营养是基础。要增强肠道吸收钙的能力,增加骨钙的重吸收能力,降低钙尿的排出。目前常用2 种方法(表2),一是传统方法,限制产前钙的摄入量,从而增加产后对钙的吸收能力。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做到,因为只有钙含量小于15.0 g/天才能刺激甲状旁腺素的分泌,而奶牛基础日粮的钙含量通常大于40.0 g/天。二是使用阴离子盐,其作用机理是让奶牛机体处于偏酸性的状态,类似于冬季发动机的提前预热,以增强甲状旁腺素的响应,国内越来越多的规模牧场推广和使用该方法。如果日粮中钙、钾的含量无法控制,推荐使用阴阳离子盐进行防范,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对于预防奶牛产后低血钙症效果较好。
项目 I型酮病 II型酮病发病原因 前体物不足 肥胖牛,脂肪肝等肝脏受损血液β-羟基丁酸(BHBA)含量 非常高 高血液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 高 高血糖 低 低(最初可能高)体况 可能瘦 通常过肥肝糖原异生 高 低肝脏病理 无 脂肪肝高发阶段 产后3~6 周 产前1~2 周或产后1~5 天
表4 转群对奶牛的影响
表3 奶牛I型酮病与II型酮病的区别使用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否则会增加酮病发生的风险。
1.2 酮病
目前,市场上预防和治疗酮病的产品很多,如添加剂——过瘤胃葡萄糖、丙二醇、胆碱、烟酸等。但牧场管理者不能盲目跟风,应首先解决好基础的酮病问题,再补充添加剂,而不能用添加剂解决营养问题,就如同不能通过技术问题解决管理问题一样。
酮病分为I型和II型,两者的发病原因及多项指标不同(表3)。
患I型酮病的奶牛肝脏功能正常,但是缺少升糖前体物,如丙酸、丙二醇、甘油、生糖氨基酸等,因此,无法生成葡萄糖。此时,选择产品要考虑性价比,很多牧场选择很贵的生糖前体物,性价比不高。淀粉是最便宜的生糖前体物,可在瘤胃中生成丙酸,再生成葡萄糖,效率较高,性价比高。因此患I型酮病奶牛在日粮中要保证足够的淀粉含量,但要注意过多的淀粉会增加奶牛酸中毒的风险。有的牧场产后给奶牛饲喂草料过多而精饲料不足,产后原本就采食量低,能量负平衡,而能量不足会进一步加重能量负平衡,因此,还需要考虑瘤胃的发育情况,注意日粮脂肪含量过多,奶牛采食量下降,粗饲料质量差等都会导致I型酮病的发生。
患II型酮病的奶牛不缺少生糖前体物,但肝脏由于脓肿、脂肪肝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无法合成葡萄糖,此时补充生糖前体物也无济于事。预防II型酮病要预防脂肪肝,比如调整日粮浓度,饲喂粗饲料干物质的随意采食量占体重的1.6%,充盈度高且满足产奶净能需要的日粮,可有效预防脂肪肝。有很多牧场,在产前过多追求干物质采食量,但事实上围产期采食量的稳定性比采食量的绝对值重要。比如,产前采食量下降过多,虽然没有出现能量负平衡,但是采食量不稳定会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反之,如果采食量不高但稳定,也不会影响牛的健康。肥胖牛容易出现采食量波动,产前出现采食抑制,产前越胖,越容易出现产后掉膘快的情况。此外,饲草管理,围产期调群、调圈等因素也会影响奶牛采食量的稳定性。
除上述2 种酮病外,还有一种丁酸型酮病。虽然不多见,但是某牧场有丁酸型酮病发病率高达70.0%~80.0%的情况,最终发现是由于青贮中丁酸含量过高导致的。
奶牛日粮结构不合理,粗饲料质量较差,奶牛患I型酮病情况多,但随着养殖水平的提升,患II型酮病的奶牛比例明显增加。患I型酮病的奶牛多数体型偏瘦,而患II型酮病的奶牛体型肥胖,奶牛肥胖不仅浪费饲料,还会影响其自身健康,这对于牧场是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奶牛体重非常重要。
图1 奶牛的舒适度管理
由于奶牛先天对极低密度脂蛋白产生不足,脂肪肝和酮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可在饲料中添加建明(中国)科技过瘤胃胆碱科百瑞、过瘤胃蛋氨酸美百瑞,给奶牛提供甲基的供体,生产极低密度脂蛋白,把肝脏多余的脂肪转移出来。对围产期的奶牛也建议添加建明(中国)工业科技生产的丙酸铬,一是提高血液葡萄糖的利用率;二是减少围产期奶牛可能存在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另外,围产期要关注子宫的净化,可选择康星康洁等含益母草的产品进行灌服。
基于亚临床型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防控,建议产前4 天注射维生素A、D、E针剂;产后灌服康星产后速康,其中丙二醇、丙酸钙等有效成分能够提供能量,丙酸钙还可以补充钙源;饲料中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D、E,以及益母草等中药,可以提高围产期奶牛免疫力,对子宫净化有积极作用。
2 提高奶牛舒适度
奶牛舒适度管理得好,可有效提升围产期采食量,降低产后代谢病风险。舒适度管理应如图1所示,卧床、奶厅等环境卫生,光照、通风、饮水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很多时候比饲料营养更重要。
一是足够的光照。牛舍光照强度直接影响采食量,奶牛不愿在阴暗的环境进食。二是要设计专门的围产牛卧床,建议宽度为1.30~1.35 m(泌乳牛舍卧床宽度一般为1.20 m)。三是围产期圈舍不宜过大,圈舍过大,不断有奶牛转进、转出,易造成应激;而小圈舍可以做到一批奶牛同进、同出,从干奶期到围产期无需换圈,直接调整日粮即可,减少调群应激。这是因为即使日粮配方不变,仅仅调群就可能造成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表4),调群后奶牛需要1 周左右的时间恢复正常,影响很大。四是减少奶牛间的争斗。奶牛的争斗对采食量影响非常大,以色列很多牧场不使用颈夹,以提升奶牛的舒适度。国内很多牧场已经使用颈杠代替颈夹,奶牛每天采食量平均可增加0.5~1.0 kg,但前提是牛群密度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奶牛之间争斗明显,颈夹不仅是为了配种方便,还可以在奶牛密度过大时,减少奶牛间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