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贯通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的研究
2020-03-13姜舜怡
姜舜怡
【摘要】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繁、难、陈旧、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很难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亟须对有关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从高等数学难易程度、内容特点和专业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模块、教材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尝试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实现七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衔接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尤其以初中为起点的七年制高精尖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随着中学、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的贯通培养,带来的问题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数学学习能力水平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对现有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发展需要.
一、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数学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但其教学内容基本沿袭了经典数学的三大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内容都是单纯的数学理论,缺乏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游离于专业课之外,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院校也尽量压缩数学课时,增加专业技能课程,导致高职数学教育陷入了“一边是急需、要用,另一边却是想用不会用”的怪圈.从最近几年的七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摸底调查情况看,当前数学教学内容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内容上缺乏与初等数学的衔接过渡,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从高职数学教材章节设置看,基本上与普通高校的高等数学教材类似,对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性强,难度偏大.
二是内容上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深化、提高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相互涵盖,撕掳不开,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弹性较小,无法满足不同水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需求,不能适应层次教学的需求.如三角函数,经济、财会类需求较少,但车辆工程设计、自动控制专业,则是必备的学习内容.
三是缺乏职业应用案例,实用性不够强.现有教材内容偏老,案例陈旧,没有将现代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观念融入其中,尤其是缺乏与生活和专业的联系,缺乏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四是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既缺乏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展示教学的过程,也缺乏工作现场应用教学情境的模拟,难以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想象力.
从深层次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看出,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在于高职数学课程设计缺乏中职、高职间的课程衔接.目前,我们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架是:基础职业教育(中职)、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专业硕士.在整个体系内,高职教育居于过渡位置,其职业技能要高于中职教育,理论功底要低于应用本科.高等职业教育横跨中职、高职两个阶段,所以高职数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尤其要做好衔接,而不能简单地使用高等教材.如果课程内容靠上不能衔接应用本科,靠下不能接续中职教育,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越来越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在高职教育中被边缘化.学力和课时形成尖锐的冲突.理论艰深,学而无用,构成“知识的难度和人的领会吸收能力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中,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不同的需求,尽量照顾到中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接受能力,从根本上帮助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充实高职数学课程有关衔接内容的建议
结合多年的高数教学实践,建议从如下几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一)注重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补充和穿插一些必要的初等数学知识
七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照顾到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单线设计和量的删减,要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
根据七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数学开篇章节应增设初等数学的过渡性知识.这些过渡性知识要注重概念理解、内容整合,内容要相互呼应、相互渗透.在后续章节设计上,也要淡化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如把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相结合,以定积分为主线,重点讲授定積分的应用,淡化不定积分的计算技巧等.淡化纯数学的理论推理和证明、繁杂的运算与人为的技巧,适当穿插部分初中运算知识,如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等等.
(二)注重与专业设置的衔接,增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案例教学
高职数学教育要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和需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设计.如汽车制造与维修、机电、车载通信等专业专设三角函数、向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三视图)等内容,汽车商务专业增设排列组合、概率、统计图表的识别和制作、利息和利率等知识.对数控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介绍正弦型函数及函数图像时,除了按照正常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外,可以适当补充与专业紧密相关的电流、电压的波形图等,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应用提供更大的帮助.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实践性,引入更多生活情境来剖析数学抽象概念
要突出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变抽象为具体.如,在导数定义的教学中利用高速公路上电子测速器的工作原理.在讲解极限这个抽象的概念时,可采用直观的线条对半截断的长度的变化趋势介绍极限的描述性定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多方搜集,开展案例教学,强化数学的直观应用.通过数学与直观的实例和示例的联系,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数学基本概念的本质.极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工具,导数——瞬时变化率,积分——无限累加.这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要求.
(四)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适当增加多媒体动态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应用多媒体教学有不少优势,既可以增加授课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解决一些课堂上难以板书的教学内容.尤其对于动态过程问题,很难在黑板上将这种复杂情境展示出来,即使在现实情境案例中也难以演示分析,借助多媒体教学则容易理解.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心理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使学生在视、听、触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较常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增强求知欲,帮助学生迅速且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具体授课时,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授课内容,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各种多媒体软件,借助这些多媒体软件,不仅形象、生动、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同时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
(五)注重引入数学建模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模型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建模对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对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数学模型看,都是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围绕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现实生活所提炼的实例,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只有少数人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为了竞赛而开展这项活动,普及度不高,不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应用处理能力.因此,建议在数学课程设计上,在七年制教育的第三年,可以考虑开设数学与专业结合的实验课程或数学建模的专修课程,结合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分段函数、线性规划、最值问题、信号的分解与合成等建模专题.通过这些建模训练,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经验,实现高数教育从“要学生学”到“学生要学”的转变.
总之,七年制高职数学教育应坚持以“应用为主、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以“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切合实际,因材施教,要根据高职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展教学内容的层次化设计,尽可能使每名学生能“够得着”,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内容设计要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要在教学中尽量多采用专业案例和生活案例,进行数学与专业学科的交叉整合,增强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可能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用得着”,为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金波.职业技术教育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2]毛鸿翔,等.数学学习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郭培俊.高职数学建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