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2020-03-13何源源

理论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想建设政治建设

何源源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形成了符合国情党情的党内集中教育,实现了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层次化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又具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点。党内集中教育方式是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要以党内集中教育的方式加强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头脑,推进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党内集中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党内集中教育内容手段。

关键词:党内集中教育;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2-0035-0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无数个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忆往昔峥嵘岁月,人们不禁感慨:中国共产党何以“能”?答案虽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是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也是党能够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指导新实践的有力武器。其中,适时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正是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重要举措,尤其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不仅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成自我革命的需要,也是进一步统一党内思想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回顾

中国革命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繁重的经济、社会建设改革任务摆在面前,要求党必须克服重重困难,率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身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为了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这已成为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和方法。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党内集中教育的有效延续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当时中国革命形势任务和正反两面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教育活动,即始于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和1947年的整党运动,使党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形势复杂,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自身队伍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能否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否不被权力、地位、利益所腐蚀,是新生的人民政权是否站得住脚、党是否能管得好国家的关键所在。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针对部分党员思想作风不纯和老党员、老干部中存在的骄傲自满情绪,中共中央于1950年5月1日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党进行一次整风运动,严格地整顿全党作风,尤其是干部作风问题。随着整党运动的开展,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有所改善,但是思想和组织不纯问题仍然存在。中共中央提出以三年的时间进行一次整党的任务,第一步就是对广大党员进行关于党纲党章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同时,由于各级党政机关内部出现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问题,结合整党运动,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要求“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贪污浪费现象”[1]160。“三反”运动开展后,县级以上机关单位动员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检举贪污行为,纯洁了党的队伍。此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增强党内团结教育,解决了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转变问题,坚定了团结一致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伴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状况也发生了变化。1956年9月,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1]400毛泽东同志在对国内外形势作出科学分析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并于1957年6月公开发表题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作。在此基础上,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全党整风运动拉开了帷幕。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但是由于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过度估计,使整风运动逐步扩大化,并使党和国家事业遭受了一定损失。20世纪60年代后,党内集中教育活动遭遇了挫折,出现了“大鸣”“大放”等“四放”过激方式,造成了广大党员干部“左”倾思想愈发突显。

(二)改革开放后至十八大:党内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这次大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纲领性讲话,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2]冲破思想僵化枷锁,发端于同年4月发表于《光明日报》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扩大到党、政、军及社会各界。通过此次大讨论,很快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使得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加速了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实现。

为了进一步解决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不纯和纪律松弛等问题,根据党的十二大“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的决定,1983年10月,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了为期三年半的全面整党。这次整党主要围绕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和纯洁组织四项任务开展,总体上使全党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方面取得了进步,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针对北京地区出现的反革命暴乱和党内存在思想混乱和腐败现象,党中央着手狠抓党的自身建设,并将思想建设和党的理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重对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教育,使党内教育逐步向经常化和制度化过渡。经过一系列整顿教育活动,党内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加强,不仅对我国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产生积极作用,也为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思想条件。

党的十五大至十八大期间,党中央先后组织了五次较大范围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分别是: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题的“三讲”教育活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创建“五个好”、争当“五带头”的创先争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党员掌握最新理论成果的水平,统一了全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思想认识,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成熟发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3]阶段性发展是歷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认知之一,同理,社会主义建设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发展阶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此同时,党的理论创新也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治理能力显著提高,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此期间,党中央主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个方面开展党的自我革命和政治建设,并且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工作,分别组织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2013年至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4]119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教育活动,主要针对部分党员干部、领导机关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开展为期一年左右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是2014年至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4年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作风建设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5]。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做了具体安排部署。开展此次专题教育,旨在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增强创业实干精神,抓住了“关键少数”,为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革事业提供了能力保障。

三是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2016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实践,这是推动从抓“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阶段性教育向常态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通过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作表率等措施,使全体党员增强了“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是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大会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诠释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大会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6]23。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派驻指导组负责各地区、各部门教育活动开展的指导工作。同时,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力求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汇聚起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磅礴动力。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

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集中教育活动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出,党内集中教育既在实践中发挥理论学习、思想武装的重要作用,又在理论创新中不断指导和推进实践,加强了党的纯洁性、团结性、先进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内集中教育模式,体现出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心和恒心。

(一)探索出符合国情党情的党内集中教育有效模式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开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实施这个伟大工程”[7],通过在理论上、组织上、政治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成为党在处理自身建设和完成中心工作互动关系的核心所在。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五个方面的成就[8],逐步丰富了党的建设内容和涵义。由此,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伴随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不同时期,也呈现出曲折性、经常性和实践性特点,最终探索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党情的党内集中教育体系。

首先,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也曾经历曲折阶段,也曾在“十年动乱”时期遭受挫折和破坏,由于教育活动手段采取过激方式,使党内教育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党内“左”倾思想,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多次开展集中教育活动,转变了长期存在于党员干部中“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定式,为发展改革开放事业打下了思想认识基础。

其次,党内集中教育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产生,经历了从少数学、领导学、特定阶段学到向常态化制度化教育机制转变,形成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动态化发展过程。也正是党内集中教育始终在党的自身建设中保持“在线”,充分体现了党内集中教育的长期性特点。

最后,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总结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党内集中教育始终遵循学习教育服务于工作实践原则,没有机械地、空洞无物地学习理论,而是在专题学习基础上促进党内思想统一,不断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推动全党为实现新发展不懈奋斗。

(二)实现了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层次化的历史性转变

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发展理路,不难发现,组织集中教育活动往往适逢重要理论创新节点,并且普遍以“团结党内思想认识、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服务工作实践”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了常态化、制度化的教育学习模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9]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方式方法科学化、目标任务实践化特点,不是将党内教育当做一次性“活动”来对待,而是以制度的形式对全体党员干部开展日常性教育,使党内教育成为最好的“杀毒剂”“防腐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每年根据新形势、新考验,开展专题性集中教育活动,使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饱满,更好地促进了集中教育长效化运行。同时,随着党内教育逐渐推向纵深,党内集中教育目标由“硬性标准”向“弹性要求”过渡。如在全党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过程中,习近平指出:“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要求是不一样的,提法也应该不一样”,并且进一步要求“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社会弘扬严和实的精神”[4]192。由此,党内集中教育逐步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和层次化的历史性转变。

(三)突出了党内集中教育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点

毛泽东关于党内集中教育建设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教育制度化建设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走出了一条思想建党、组织管党、制度治党的集中教育新路子。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共产党人不断认识真理、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主义的实践源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装全党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活动,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并在其指导下取得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和进步。

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既继承了党内思想建设传统,又开辟了方式、手段、内容创新的新路子,开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都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坚持以切除党内病灶和解决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营造全天候、全方位教育氛围,使教育活动浸入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四)党内集中教育方式成为党员教育重要载体

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才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诚然,学习从主体来看既包含主动学习,也包括被动式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往往带来不同的学习成效。面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来势汹汹,部分党员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奉“官场学”“厚黑学”等书籍为圭臬,热衷所谓政治爆料、内幕,显然这与党内学习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为了消除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素,祛除潜伏在党内健康肌体中的流毒,我们党以集中教育方式作为重要载体,廓清思想迷雾、澄清模糊认识、排除各种干扰,把全党思想和意志凝聚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同时,集中教育方式不限于学习范围内的“大而全”,而是根据不同学习内容灵活地规划日常学习,不指望泛泛抓一抓或集中火力打几场战役就能解决党员干部思想问题。此外,通过特殊时期在全党上下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有利于瞄准党内问题靶向,使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守住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党内教育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党内集中教育方式加强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重大命题,就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坚定政治信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遵守党的政治規矩和纪律、严明党内政治生活等方面下功夫。因而,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效同时,需要以党内集中教育方式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并且将强化党的领导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习近平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各领域、各方面、各行业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以党内集中教育方式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所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加强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曾经出现过偏差和挫折,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也受此影响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果断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为了在全党范围内从里到外的深刻改造和重塑,党中央先后进行了多次思想解放教育活动,并且在教育活动中增强党的领导,防止教育形式过激、走偏。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更加重视加强党的领导,从教育主题、目标、方式的制定到下派教育督导组,无一不体现着党对教育活动的全流程性把控。实践证明,坚持党对教育活动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达到预期成效,使每位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经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历练,思想上完成了对标、灵魂上受到了触动,形成了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6]34邓小平就曾深刻指出,“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10]可见,党的思想建设既是党员领导干部磨炼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也是抵御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风险的关键布局。既然是党的思想建设,就是做共产党人的思想工作,就离不开切实高效的思想教育方式。实践证明,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围绕补齐思想短板,深入开展了党的理论学习,及时纠正了各种错误倾向,使每个党员干部在党性锤炼方面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头脑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基本途径。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鼓励党员干部读经典作家原著,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方法。他还进一步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1]这就表明,共产党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上,还要注意理论更新问题,否则实践脱离了正确理论的指导,也会制约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通过回顾党内历次集中教育活动可以看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党员干部常做常新的事,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是党内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同时,集中教育活动不仅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也将聚焦问题作为主题教育的先导,以基本理论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理论和完善顶层设计,从而使教育活动既入脑也见行。

(三)推进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相关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和约束力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从阶段性、暂时性教育到常态化、制度化教育的转化,标志着党对思想建设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构建党内教育系统机制,有效制止了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一阵风”的思维定式,使教育外在形式大于内在价值、外表轰轰烈烈实则缺少做深做透“绣花”功夫得以遏制,而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党内教育制度,将有助于从思想上抵御党内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一是经常性党内集中教育,有利于党员干部及时领会掌握最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尤其对于党内高级领导干部来说,理论学习能够带动实际工作取得新成绩。二是长期性党内教育,有利于全体党员干部始终警钟长鸣,补足理想信念上的精神之“钙”,丰富党内集中教育形式经验,为更加优化党内教育制度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制度性党内集中教育,有利于全体党员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四个意识”、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使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频共振,最终建立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

当然,强化党内教育作为减少作风问题、保持党内先进性纯洁性的这一有力抓手,还需要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使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得到更好延续,二者才能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合力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向前迈进。

(四)始终坚持党内集中教育问题导向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源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显性问题是隐性社会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烈的问题意识,一直是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基本工作经验。而缺少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不会深入研究问题,遑论科学有效解决问题。

梳理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意识,尤其在国家事业发展关键节点、现实问题突出或深层矛盾凸显时,以全党自上而下的形式开展集中教育,廓清思想迷雾,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最紧迫的问题,使教育活动不局限于“教”与“育”,而是成为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动力。

2019年5月启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除聚焦强化理论武装外,还在整治重点问题、实地调查研究上下功夫,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此次教育活动的有力抓手,体现着党内教育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这一特点得以传承与创新。此外,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将带有共性、规律性、长期性的问题,从抓苗头和源头入手,避免了“溃烂”伤及党的肌体,更好地防患于未然。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党对集中教育活动实践将持续深化,以解决问题、防范风险为党内集中教育工作导向,是未来教育活动开展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五)積极创新党内集中教育内容手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作为人类社会一般性的教育活动,无不体现着教育目标制定与教育方法实施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关系促使教育实践既合目的性又符合规律性。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就是抓党的思想建设,就是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强化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首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员干部应当深入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党领导人民从筚路蓝缕到百年复兴的斗争历程,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真相、辨清历史杂音,从中汲取奋斗养料和力量。

其次,作为教育活动本身的党内集中教育方式,其自身具有思想教育实践的特点和规律,即在既定教育目标前提下,通过探索贴合教育受众的形式、方法,促进教育活动见于成效。党内教育实践表明,建立一种科学合理、运行畅通有序的教育方式,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不因形式过激而导致教育活动无序化倾向,最后走向教育目标的反面。

最后,创新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手段方法,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新应用传播方式,采用线下与线上、网上与网下教育相结合方式,营造良好党内教育环境氛围。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岗位、地区党员群体,提高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技术设计水平,推动党内集中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集中教育发展历程和成效经验,能够深刻认识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前因后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更加深入地理解我们党所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从而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汇聚起新的斗争力量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43.

[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G].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5] “三严三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EB/OL].[2016-10-1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012/c40531-28772650.html.

[6] 党的十九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5.

[8] 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9-9-20].央视网,http://www.cctv.com/special/777/3/52319.html.

[9]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4.

[10]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31.

[11]毛澤东眼中的马克思[EB/OL].[2018-05-02].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8/0502/c85037-2 9959259.html.

[12]中央文献编写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3]毛泽东著作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4]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5]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李凯.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9(8)∶73-78.

[17]戴焰军.新时代党内思想理论教育的重大创新[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2)∶57.

[18]黄小华.新时代党内思想教育对党员人格的型塑及其意义[J].探索,2019(3)∶160-170.

[19]李洪丽.党内思想教育创新研究[J].探索,2019(1)∶158-167.

[20]王增国.新时代党内思想教育:挑战、作用及路径创新[J].探索,2019(1)∶168-175.

[21]陈殿林.改革开放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演进的逻辑特征[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5)∶14-19.

[22]宋俭,范海龙.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强化党内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8)∶118-123.

[23]杨艳.以“两学一做”助推党内监督机制创新[J].人民论坛,2018(15)∶52-53.

[24]欧阳淞.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党内教育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8(5)∶5-11.

[25]陈松友,张鹏.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32-36.

[26]代玉启.十八大以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特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35-38.

[27]李斌雄,杜泓锐.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01)∶61-68.

[28]王文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教育[J].重庆社会科学,2017(12)∶18-25.

【责任编辑:张晓妍】

猜你喜欢

思想建设政治建设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高校培养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加强电视队伍思想建设做好电视舆论监督工作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从《论十大关系》看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