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历史流变、内在逻辑与战略路径
2020-03-13王可卿
王可卿
摘 要: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是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要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路线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组织变革的内在原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地位、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内在逻辑。新时代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强化政治功能,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方向;要优化思想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要提升组织力,建构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秩序;要深化服务功能,释放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政治建设;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2-0026-09
2019年7月,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专项整治的通知》,把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任务予以部署,这既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战略选择,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核心要义。系统探究建党99年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历史流变,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能够为新时代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供思想指引与实践指导。
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历史流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自我革命的攻坚工程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兜底工程来抓,探索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特点和规律,为新时代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积累了历史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建党”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基层党组织整顿突破“边建边软弱涣散”的困境,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其一,初步建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理论范式。建党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组织设置、党员管理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在残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下出现了涣散无组织的问题,面临着“组织再造”的课题。1928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密工作》,提出了白色恐怖环境下通过强健党员质量、调整支部设置、提升秘密工作水平等举措加强基层党组织整顿[1],确保基层党组织精干而有战斗力。1939年10月,中央组织部作出《关于执行中央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从组织实施的角度探讨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基本理论:一是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定向”,明确整顿的目的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以及夯实党的基层基础。二是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定级”,明确整顿对象。通过调查研究,评估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按照组织力量强度划分为不同层级,着重整顿问题严重的基层党组织。三是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定标”,明确整顿重点。要求重点审查干部,区党委负责审查县一级各种干部,地委审查到区级干部,增强了整顿基层党组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定法”,明确整顿方法。要求划小工作单位且分阶段进行,通过党校和训练班进行集中教育党员。这些规定揭示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认识论、目的论和方法论,标志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理论的初步形成。
其二,提出“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思想。1925年1月,党的四大总结了党成立以来领导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首次从理论上提出了党的领导权问题,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如何争取党的领导权,一些基层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也尚未发挥出来,这是基層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纲》,突出强调党的无产阶级化,靶向治疗城市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求“建立坚强的党的工厂支部”[2]455。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告全体同志书》提出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要思想就是“要让支部真正成为党的基础和群众的核心,必须健全支部生活”[2]709,强调在支部生活中要广泛讨论政治问题、思考党的重大政策及党员执行政策的方式方法,第一次把“健全支部生活”作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关键环节,并从“牢固掌握党的领导权”的角度把它们紧密贯通起来,实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形态的政治化。
其三,创造出“开门整党”的方法。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解放区的整党运动中,河北省平山县提出了“开门整党”的方法,创造出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平山县创造的这种“开门整党”新方法受到群众广泛欢迎,也得到党中央认可,1948年2月,毛泽东要求推广平山经验,在老解放区“用党内党外结合的方法整理党的队伍,解决党同群众间的矛盾”[3]。“开门整党”主要有三个步骤:首先是党支部召开会议,发动党员积极自查自纠,认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其次,邀请党外群众参与党支部会议,对党员和支部提意见,共同审查党员和干部;最后,通过民主选举,推选出强有力的党支部委员会,并建立健全党支部会议生活制度,使党支部真正成为领导群众谋解放的战斗堡垒。“开门整党”的新形式既激发了群众参与党支部整顿的动力,又解决了后进党支部难以自我革命的难题,探索出一条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新路子。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工作重心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党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努力把基层党组织锻造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固的“一线指挥部”。
其一,丰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理论体系。1951年4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经验,创新了执政条件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理论体系。一是提出总体目标。着力解决党员素质不平衡、党员作用难发挥等难题,治疗党的思想和组织不纯洁的顽疾,巩固党的基层组织。二是列出时间表。要求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为期三年的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第一年主要是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后两年则聚精会神地开展整顿工作[4]。三是准备核心力量。通过选拔一批政治坚定、作风硬朗和整党经验丰富的干部,经过培训后,派到各地专门负责整顿工作,使得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四是掌握基本方法。县、市以上党委首先选择几个支部进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典型试验,从程序、内容、步骤等方面总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系统经验,为全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顺利整顿提供示范样本。五是把握重点难点。鉴定在新解放区入党的新党员,清洗潜伏在党内的敌对分子,开除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改造不符合党章标准的党员,提高党员的质量。六是抓住基础环节。开展“共产党员条件的八项标准”教育,始终保持党员的政治本色。这些规定反映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在执政条件下的理论发展,也体现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话语建构的执政智慧。
其二,全面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1963年9月,党中央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要求在“四清”运动中加强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一是加强思想整顿。思想整顿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动力阀”,强调要在教育方式上下功夫,善于通过党课开展学习教育,也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着重加强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二是加强组织整顿。组织整顿是保持基层党组织纯洁的“过滤器”,要求重点审查党员的阶级立场、政治表现和思想作风;处理违纪违规党员;整顿支部书记队伍;健全和维护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但遗憾的是,这些举措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扩大打击面的问题。1965年8月,党中央颁布《关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三个问题的报告》,要求从党员的作风进行整顿,建立三方面的制度: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制度、联系群众的制度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度[5]。尽管只提这三个制度是不完善的,但这说明我们党已经意识到制度建设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要性,这也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一项重大突破。
其三,动乱环境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调适。“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派“踢开党委闹革命”,造成了基层党组织的普遍瘫痪。1967年12月,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整顿、恢复、重建党的组织的意见和问题》,要求按照“五十字”建党方针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然而在错误方针指导下的整顿工作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1975年,邓小平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党的整顿的重要内容,坚决抵制造反派的干扰,调整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策略: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整顿。鉴于“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在‘造反中表现‘突出的人”被当作“骨干力量”补充到各级党委领导班子,邓小平提出不能提拔使用派性严重的人,清除了一批靠造反起家的“火箭干部”,选拔了一批党性强的优秀干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领导班子软、懒、散的状况。二是加强纪律整顿。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致使党的纪律散漫、执法不力,邓小平要求把严肃党的纪律、恢复规章制度作为党的整顿的基础工作来抓,“关键是建立责任制”[6]30,狠抓党纪党规的执行。三是加强作风整顿。邓小平提出要增强党性,“消除派性”[6]13,恢复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这些举措体现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在动乱环境下的自我调适,丰富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理论谱系。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
改革开放以来,党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环节,并从质量和战斗力两个维度落实整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呈现出清晰的时代特点和运行轨迹。
1.党的十二大: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大部署。“文化大革命”极大地破坏了党的组织系统,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拾党的优良传统,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创造了历史条件。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具有相对性,鉴于“一些基层组织缺乏应有的战斗力,甚至陷于瘫痪状态”[7]的情况,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任务,并从时间表、路线图、基本目的、主要任务等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专题研究整党工作,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強调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着重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组织领导、弘扬优良作风以及党员重新登记等方面入手。这些部署集中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整党活动中,为把基层党组织锻造成为团结群众的领导核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党的十三大:集中处置不合格党员。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脉问诊党的建设,提出“从严治党”的全新命题,强调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突出“严”的标准,要“经常地清除腐败分子和妥善地处理不合格分子”[8],体现了改革开放条件下党提高自我净化能力的自觉选择。1988年11月,中央组织部颁布《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对处置不合格党员作出了详细部署:认定不合格党员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各地区要结合行业和工作特点,提出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加大处理不合格党员的力度,坚决除名不思悔改的党员;处理不合格党员要讲程序,防止草率行事;通过建立集中教育、考核评议、逐级谈话、定期汇报分析等制度,落实对不合格党员的转化工作。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集中处置不合格党员,抓住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点,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3.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提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多种视角。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秉承“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原则,强调对软弱无力基层党组织“上级党委要派出专门力量帮助整顿”[9],充实整顿的领导力量。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回应了党的建设的诸多理论困惑,强调对软弱无力党支部整顿的“当务之急是整顿好领导班子”[10],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1997 年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从“质量强党”的视角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按照这个标准加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整顿。1997年12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后进党支部整顿要坚持分级分类原则,善于根据“软、弱、涣、散”的具体情况,精准实施后进党支部整顿方案,特别要“加大对后进村党支部整顿的力度”[11],防止基层党组织的“木桶效应”。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执政能力”层面提出了加强对“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党组织”[12]整顿要求,保证基层党组织有足够的领导力去推动改革。这些探索表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既要尊重组织规律,实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逻辑的重构,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范式的更新。
4.党的十七大至十八大: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2007 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把先进性概括为党的本质属性,要求把“创先争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战略性目标,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此次党代会虽然没有提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但是先进性客观上成为评估基层党组织是否“软弱涣散”的重要参考因素。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党的宗旨找到了新的抓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3]。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生动呈现,是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立体透视,也是新时期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必须遵循的路线和方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研判党内外的严峻形势,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时代主题,强调要筑牢党的组织基础,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习近平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对不合格党支部精准施治、集中整顿” [14]166,让基层党组织全面强起来。2014年6月,中组部全面部署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成功整治了大部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但是,仍有极少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不力或没有纳入台账,这也说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具有动态性、反弹性和隐蔽性特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永远在路上。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要强化政治功能和提升组织力,“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15]这样的规定蕴含着从宏观层面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要求,到中观层面的全面从严治党,再到微观层面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视域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科学逻辑体系,为新时代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供了理论指引。
建黨以来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质量和战斗力,也积累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经验: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政治保障;二是弘扬自我革命的精神,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基本动力;三是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使命承担;四是激活基层党组织功能,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战略要求;五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根本目的;六是狠抓党员干部这个主体,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关键维度。
二、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内在逻辑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主要目标、基本方式、战略路径以及保障条件的变化推动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历史流变,这些变化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深刻的、清晰的内在逻辑性。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使然
马克思恩格斯从创建共产党开始,就非常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是因为共产党的革命是从社会基层发起的,革命力量也是在社会基层培植和发展壮大的,不重视基层组织就无法把社会基层民众动员起来。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把支部列为党组织的最小单位,明确规定了支部的组织原则、支部主席的素质要求以及支部的主要职能,对支部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深入工人运动以及参与布鲁塞尔支部工作的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支部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作用,强调应当使独立工人政党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16]。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继续探索布尔什维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提出按照“行业”和“区域”原则织构党的基层组织网,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二是针对涣散无力的基层组织,提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规定,建立一个“坚强的组织严密的党”[17]。三是要求严肃党的纪律,同党内的机会主义、分裂主义等作坚决斗争,保证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四是要求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 “灯塔”。这些论述虽然大部分是涉及基层党组织建设,但也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整顿提供了理论原则和实践路标。
(二)组织变革的内在原理使然
持续地进行变革和不懈地追求卓越是现代组织永葆青春的最好秘方。现代组织要遵循新陈代谢规律,有机体的病变会扰乱正常的新陈代谢,致使组织失去活力和组织力。为此,要提升组织力,必须对组织进行变革,健全组织肌体,恢复组织功能。在组织运行中,既有组织变革的动力,也有组织变革的阻力,两者总是交汇出现的。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有组织环境的深刻变化、组织目标的动态变化、组织价值的悄然变化、组织领导者的变化等。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有组织文化的惯性、保护既得利益、不公平感、不安全感等。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之间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与磨合,会建立一种力的平衡,维持组织的稳定。这时候要推动组织变革,就必须有针对性地排除某些阻力,增加某些动力,从而打破平衡,使动力处于优势地位,起主导作用。组织变革意味着否定与重建,在排除阻力过程中,就要对旧的东西进行怀疑和否定,对组织原有的结构、体系、机制、习惯、制度等进行适度调整,推出新的措施、新的方法。政党作为现代政治组织,也要遵循组织变革的内在原理。基层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状况时,必须适时进行整顿,恢复基层党组织的肌体与功能,保证基层党组织有效运转。
(三)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地位使然
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生活和活动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基础和依靠力量。一是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组织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基层党组织是党有机整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党的组织体系和组织优势得以形成的基础,也是党的组织力量源源不断增强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基层党组织整顿事关党的组织体系是否稳固、事关党的功能是否得到充分释放。二是基层党组织在管党治党中居于基础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以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为依托,没有完善有效的基层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成了无本之木,就失去了组织平台和载体。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党组织之中,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若没有基层组织主体发挥作用,党的建设就没有根基。三是基层党组织在党领导社会治理中居于基础地位。基层党组织同党外广大群众最接近,它是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不仅要当好党和群众的“凝聚剂”,把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还要当好党的政策“执行先锋队”,把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变为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愿景以及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实现党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这三个“基础地位”决定了基层党组织在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也蕴含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必要性。
(四)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问题使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行动的逻辑缘起。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客体指向是基层党组织客观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也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层党组织是党领导革命斗争的战斗堡垒,面临着缺乏党建经验以及险峻革命环境的挑战。要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就要解决基层党组织政治方向不明、党员思想作风不纯洁等问题,克服自身软弱无力的矛盾。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执政的重大考验,肩负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崭新使命,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基层党组织中既有解放战争时期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和坏分子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存在党执政后滋生的官僚主义、党员干部思想懈怠等新问题,这显然不符合党的领导要求。“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致使基层党组织出现慵懒散问题乃至瘫痪,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出了紧迫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党的建设也进入新的伟大工程的探索期。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开放前沿的领导作用,就必须顶住市场经济对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员价值观的冲击,自觉克服党的领导弱化、组织涣散和纪律松弛等现象,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不竭动力。
三、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战略路径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是治疗基层党组织“亚健康”的重要方法,必须找准“软弱涣散”背后隐藏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弱化、功能丧失、思想作风不纯等“病灶”,才能为根治这些顽疾开出“良方”。
(一)要强化政治功能,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方向
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功能是其政治属性的鲜明体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身份,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
其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领导观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克服党的领导弱化的根本之策。基层党组织是连接党和人民的“网线”,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是“信号”,信号越强,党的全面领导就越坚强有力。为此,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政治方向:一要明确领导范围,“坚持党一切工作的领导” [14]10,通过加强党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调查摸底、科学界定、建档立策、精准施治、督查落实等各环节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二要优化领导方式,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注重党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强化党的思想领导,善于用党的基本理论和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凝聚基层党组织整顿的认知共识;强化党的组织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积极调配组织资源,凝聚组织力量。三要加大领导力度,既要坚持注意力下沉,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支持力度,也要释放党内监督的领导功能,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各方面工作监督的力度,确保整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其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恶化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表征。因此,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精准发力,着重从两个方面优化政治生态:一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要处理好“内外”关系。一手要动员党员骨干参与到党内政治生活中,另一手要请求上级黨组织指导党内政治生活以及发动群众监督党内政治生活,这体现了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中的“两手抓”。二要处理好“加减”关系。要通过全面扫描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剖析问题、找寻解决办法,并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过程中予以消解,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三要处理好“乘除”关系。要通过树立党组织中的先进典型带动一大批党员自查自纠,也要通过惩处机制和帮扶机制遏制党内政治生活异化现象。另一方面,严格遵循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政治纪律和规矩是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的“紧箍咒”,也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杀手锏”。要拧紧党的“安全阀”,坚决同党内个人主义、散漫主义以及自由主义作斗争,防止基层党员干部“脱轨”;要加固党的“保险杠”,落实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惩治“村霸”“社霸”,坚决清除党内的“保护伞”。
其三,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健全的责任机制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保障,也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压力支撑。一要细化责任。责任不明等于没有责任,也就难以把工作落到实处。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中,要明确上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党组织书记的主体责任以及分管领导责任,建立起权责分明、运转高效的责任机制。二要加强督查。责任督查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责任机制的中间环节,只有严格督查,才能掌握整顿工作的进度和效果。要加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各项工作的全面督查,分别对待督查结果:对已经转化提升的,要持续追踪,坚持“回头看”,每年不定期地抽查、倒排、整顿,以防出现“前整后瘫”的现象;对仍然没有改变的,再次“全面会诊”,及时调整政策,促进升级。三要强化问责。问责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责任机制的关键环节。对于整顿不力的党员干部要严肃问责,尤其要重点问责党组织书记,以问责追责促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各项工作保持“应然”状态。
(二)要优化思想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仅是一个组织建设的“有形”问题,更是一个思想建设的“无形”问题。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拿起思想建设这个武器,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要我整顿”到“我要整顿”的自觉转变。
其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全党奋勇前行的行动指南。为此,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大任务。一要学懂,要从理论渊源、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等方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老问题与新时代党员干部“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的学习要求贯通起来,科学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二要弄通,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中来学习,尤其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要论述,结合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点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明确整顿的具体思路。三要做实,要系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方法论,综合运用辩证思维、问题导向、法治思维等思维方式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二,砥砺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和强党的灵魂纽带,也是我们党激发斗志、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精神武器。理念信念不是空泛的要求,而是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的“前沿作战部”,也是党的理想信念真正落地的“试验场”。因此,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价值原点和实践基点。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理论上思考党的初心和使命,从实践上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责任和担当。要读懂党的“昨天”,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增添民族复兴的信心;把握党的“今天”,研判各种社会思潮,在复杂混乱的思想交汇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相信党的“明天”,坚信能够如期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坚信一定能够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党的理想信念与人民幸福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引导群众生产生活,夯实基层党组织的主业根基。
其三,提升“三会一课”质量。“三会一课”是我们党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必由之路。一要“识天气”,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吃透掌握党章的基本原理,精准把握党中央政策的核心要义,使得基层党组织观大势观得准、看问题看得清,增强“三会一课”的“党味”。二要“接地气”,善于结合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以及党员关心的话题来确定“三会一课”的主题;创新开展形式,借助互联网、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增强“三会一课”的“趣味”。三要“聚人气”,领导讲形势,讲清党内外局势和国内外大势;书记讲政策,讲透上级政策以及本单位工作部署;专家讲理论,廓清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理论迷雾和实践误区;模范讲事迹,分享先进事迹的发生过程以及动力源泉;党员讲体会,坦诚分享政治、工作和社会生活体会,增强“三会一课”的“回味”。
(三)要提升组织力,建构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秩序
加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不仅要通过人员优化发生“物理变化”,还要调适组织功能以及加强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发生“化学变化”,建构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秩序。
其一,优化组织的构成结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要“化散为整”,加强融合和联结,优化基层党组织的内质结构。一是联结网点。对于党员人数少的“小支部”、作用难发挥的“空壳党组织”或者软弱涣散严重的“病态党组织”,可以与邻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联合共建”,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形式,以强带弱,以先进带后进,打破“点”的局限,使“点”连成“片”,把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盘活”。二是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组织搭建,而是要在内容上融合。对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利用党建这个载体,搭建一个“大舞台”,把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整合起来,建立“功能型”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造血功能”,促进基层党组织整体价值的转型升级。
其二,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缺少称职的領导班子。为此,要把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作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点工作。一是强化领导班子。要“清除”,对于涉黑涉恶等违纪违法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坚决清除;也要“补强”,对于群众认可、党组织满意的党员要及时选拔进领导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领导力。二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战斗力强不强,关键看带头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关键环节是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提高书记选拔标准,把素养好、能力强、视野广、服务意识强的党员选拔出来担任党组织书记;要拓宽书记选拔范围,既要立足本土选拔,也要坚持上级择优下派,有针对性地引进“能人”治社治村。三是狠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改进领导班子作风的原则是破立并举。改进作风要“破”,坚决清除“四风”问题,将危害基层党组织肌体健康的不良作风彻底消灭。改进作风也要“立”,厚植党的三大优良作风,锲而不舍地解决党员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在破立之间,树立起领导班子崭新的作风,消除基层党组织的“软肋”。
其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决定党的生命活力的力量,也是影响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把整饬党员队伍作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要发力点。要从政治态度、档案履历、道德品质等方面严审发展对象的入党资格,坚持政治标准,扎紧党员“入口关”;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略等方面的学习,加大党员教育的频次和力度,严把党员“教育关”;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把党员管理的“法治关”;狠抓党的纪律,准确界定、分类处理以及严厉处罚不合格党员,畅通党员“出口关”;注重党员激励,加强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把好党员的“激励关”,促进党员由自在向自觉转变,发挥党员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要深化服务功能,释放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政党的服务功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体现,也是让基层党组织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中,要深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力。
其一,搭建服务平台。平台化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方略,也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的重要手段。一要创建展示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实践平台。要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搭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着力塑造时代风貌的党员创新争优主题实践平台、传递社会文明的党员志愿者服务平台,把党员摆进到服务群众中来,参与到党的建设中去,增强基层党建合力。二要创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组织实践平台。以软弱涣散严重的基层党组织作为重点突破,推进基层党组织骨干队伍素质提升的“好班子”实践平台、增强服务性体现多样性的“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实践平台、建立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的工作平台,带动基层党组织的服务阵地和载体建设。三要创建数据共享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设互通有无、相互共享的基层党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促进“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有机衔接,推动服务工作从单向交流向互动交流转变,为党员群众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其二,优化服务内容。基层党组织只有找到群众利益的“点”才能确保与党员发挥作用的“线”以及党组织释放功能的“面”始终在一个平面上,才能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因此,要把提供全面的服务项目作为激活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重要方向:一是服务发展要“能为”。要调动党的组织力量,建设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维度的发展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发展优势转化为服务群众优势。二是服务社会要“作为”。要全面开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功能体系,通过联系社会大众、整合社会需求、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思潮、引领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三是服务群众要“有为”。要回应民生诉求,多谋民想之事、多出利民举措、贯彻好党的惠民政策;要满足权利要求,在物质利益实现的同时,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政治权利;要给予精神关怀,把党的理论“好歌曲”与群众文化的“好声音”贯通起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服务。四是服务党员要“事为”。要推进“服务党员”理念入脑入心、构建上下联动的“服务党员”责任体系、打造纵横交织的“服务党员”工作体系,真正把服务党员落到实处。
其三,提高服务本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必须要有服务本领这把钥匙,才能打开服务功能这扇大门。新时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要着重提高四种本领:一是群众工作本领。既要弘扬党的群众工作的“老传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立场、标准、观点和方法;也要培育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理念”,善于运用民主、平等、公平等理念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二是改革创新本领。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尤其重视智能化的运用,强化“互联网+服务”理念,推动服务形式、服务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实现服务功能的智能化。三是依法执政本领。要自觉学习党规国法知识,了解基层工作法律常识,遵循基层服务法治化共识,确保一切工作在法律范围内完成,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四是抓落实本领。要学深吃透党的政策,精准掌握政策政策实施的范围、条件以及制约因素;及时把党的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精细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善于打硬仗,也要坚持打持久战,精心做好每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1-202.
[2]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 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25.
[4]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06.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49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22-323.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56.
[8]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
[9]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68.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39.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1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42.
[14]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53.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8.
[1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
【責任编辑:张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