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培养观的战略方向、目标归属与实践向度
2020-03-13刘婧褚凤英
刘婧 褚凤英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发展的历史新坐标,就青年培养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形成了涵盖“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在内的习近平青年培养观。习近平青年培养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阐释和新发展,科学阐明了青年培养的战略方向、目标归属与实践向度,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青年培养工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培养观;战略方向;目标归属;实践向度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2-0013-07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都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参与和创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使命的过程,正是当代青年矢志艰苦奋斗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高度就青年培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涵盖“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核心命题在内的习近平青年培养观。习近平青年培养观科学阐明了青年培养的战略方向、目标归属与实践向度,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青年培养工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一、为谁培养人——青年培养观的战略方向
人的社会属性说明个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习近平青年培养观立足于对新形势下世情、国情、民情的分析与判断,明确指出当代青年培养只有清楚“为谁培养人”这一战略方向,将青年培养工作同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相结合,才能为广大青年构筑更有价值的青春舞台。
1.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保证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新时代以来,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共产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实现这一伟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1],努力增强青年对党的向心力,发挥青年群体在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服务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广大青年身负伟大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都离不开青年群体。穿越时代风雨,青年群体的影子聚焦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离不开青年的前仆后继与英勇战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离不开青年的积极支持与不懈奋进;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离不开青年的热情参与与主动建设。历史与现实鲜明地告诉我们:“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不仅是推动历史前行的能动力量,更是助力党和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力军。国家的未来属于青年,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发展程度主要取决于青年群体的综合素质与精神面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决胜阶段,新时代青年应自觉遵循党和人民的要求,磨砺自己、提升自己、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与新时代共同前进,一如既往发挥生力军作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
2.青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青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当前,如何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的时代大事,广大青年更是责无旁贷。习近平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2]“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3]88,自古以来每一代青年都是站在前辈的基业上开创未来,每一代青年的综合素质都与其社会发展进程息息相关。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4],只有青年一代有梦想、肯实干、求创新、常奋斗、乐奉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才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强大力量。相反,任何忽视、轻视青年的行为都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从而阻碍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当代青年生在最美好、最辉煌的时代,拥有最广阔、最自由的发展空间;他们是有史以来科学文化素质最高、视野最为开阔的一代新人。新时代在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广大青年既是生力军又是突击队。“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1],这是他们的光荣使命与青春责任。青年应抓住时代际遇、立下鸿鹄志向,争取早日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变成现实。
3.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准确、科学地界定了当代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历史使命与民族担当,对青年群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出卓越贡献给予了殷切期望。习近平指出,“青年将全过程参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5]激励“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2]。在2013年10月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青年“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6]。在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下,广大青年积极奋进。他们不仅是中国梦的直接书写者,更是中国梦的积极实践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生力量。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1]环顾今天的中国,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刻,正走在爬坡过坎的山坡上,这个“坡”是中华民族攀上梦想山峰的必经之“坡”,而当代青年正是一批批为梦砥砺前行的攀登者。在这一关键时刻,广大青年要保持不骄不躁、坚定前行的趋向。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从细微做起、发挥有生力量,以只争朝夕的姿态走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列,为之不懈奋斗。
4.青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人类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青年的培养不仅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更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当下是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多事之秋”,全球发展出现贫富分化、政治冲突、生态危机、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打破“丛林法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合作共赢的命脉”[7],是顺应历史呼唤、合乎现实选择的时代主旋律。每一个青年都是人类和平的坚定维护者与积极促进者,“在增强国际交流、加深中外友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生力军的作用”[4],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需要一代代青年的参与、建设与贡献。习近平指出:只要“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8],因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9]。“青年是人民友谊的生力军……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10]习近平勉励广大青年:要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献瓦”[8]。上述论述深刻表明“人类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当代青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最为先进的社会群体,始终肩负着为全人类的事业而奋斗、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奉献的重任。他们伴随信息化的发展而成长,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可以凭借发达的网络技术与各国青年相识、相知、相交,建立纯真的友谊,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培养什么样的人——青年培养观的目标归属
育人是用人的基础,青年培养工作至关重要,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是关系党的命运、国家前途、民族复兴、人民福祉的百年大计。习近平与时俱进地发展了党的青年教育思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了科学回应。
1.青年要有梦、勇于追梦,做圆梦人。
梦想所托,希望所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若无梦想,失了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落后与衰亡。人类世界发展千百年,正是因为人类客观上存在着“共同梦想”。习近平对新时代青年在理想信念上的变化及现实状态予以高度关注,谆谆告诫广大青年要有梦、敢于追梦,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圆梦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复兴,无不是一代又一代有梦青年历经艰辛、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结果。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全民族、全体国人的共同梦想,理应也是青年一代的远大梦想。行走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关键节点上的当代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2]广大青年要积极回应党的号召与希望,勇于砥砺担当,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远大梦想,“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2],终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2.青年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历史的伟大胜利与辉煌成就,永远属于心怀梦想、埋头苦干的人们。梦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实干。广大青年既要有梦想、更要有为实现梦想而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2],这是习近平对青年群体的冀望与期许。当代青年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虽受到实干精神的极大鼓舞,但在实际行动中决心不足和实干能力的缺失,遇事畏缩不前、敷衍懈怠的青年大有人在。对此,习近平适时提出要为广大青年“补补课”“充充电”。一方面,他告诫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11]注重在实干中出真知、悟真谛,达到磨砺自我、增长本领的目的,让梦想在中华民族的热土上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他以自己踏访改革热土、沉身与民劳作的亲身体悟向我们表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2],勉励广大青年要敢于经历风雨、接受时代考验,“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11]把一桩桩小事当做一件件大事来完成,在实干中积攒经验、收获成功;在化解难题、跨越障碍中迈上人生新台阶。
3.青年要创新、敢为人先,做开拓者。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习近平指出:“创新的制高點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1]因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1]。广大青年一定要有国际视野、有创新思维,敢为人先、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这不仅是习近平对青年群体的信任与厚望,更是激励与鞭策。回首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审视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缘政治牵一发动全局的现实警示我们: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开拓未来、创造历史的时代。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打破深层次的思想桎梏;唯有运用创新思维,才能打开通往民族复兴之门。而青年一代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创造能量与青春活力,他们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活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故而,习近平立足基本国情与社会现实,再三激励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1],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成就自己的事业华章。
4.青年要勤奋、奋发图强,做奋斗者。
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时代高度,于多种场合下同广大青年频频互动、语重心长地谈“奋斗”。他深情寄语青年:“无奋斗,不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1]。实践证明,“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1]同样,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在国际上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社会发展较为可观,一个根本的因素就是我们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发扬奋斗精神,经济就发展、国家就强盛、民族就振兴,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丢掉了奋斗精神,经济发展就要受阻、党的事业就要受挫。新时代的青年最需要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2]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奋发图强、百折不挠,自觉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投身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与人民一起火热地奋斗,展现亮丽的青春;与人民一同勇敢地前进,诠释生命的价值;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不懈进取,在伟大实践中为实现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推动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5.青年要有德、德才兼备,做奉献者。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的本质要求。当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就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首前行,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胜利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有奉献精神的有为青年。“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但是,没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大青年就不会有事业上的进取心,难以求得真学问;就不会有生活上的积极性,难以脚踏实地做人;更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习近平再三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2]其中,“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5]因此,广大青年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道德修养的统一,“尤其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头引领社会文明新风气。”[12]常修奉献之德,“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1],“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13],做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奉献者。
三、如何培养人——青年培养观的实践向度
青年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在具体实践上。鉴于此,在分析、厘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必须解决好“如何培养人”这一重要课题,如此才构成习近平青年培养观全方位的、完整的体系。
1.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武装青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4]467同样,实现中国梦亦离不开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是广大青年人生道路上的方向指引,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指引,否则很容易迷失奋斗方向。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5]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武装青年是习近平青年培养观实践向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加强青年理论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方向指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具体应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重视青年的理论学习,使其在掌握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即要教育青年坚持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理论,预防其出现理论上不明白、思想上不成熟、行动上不适应等问题,为青年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要重视青年的实际能力,使其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即青年不仅要勤于学,更要善于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际行动,自觉抵制和克服错误思想、不良思潮的干扰,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促进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最后,要引导青年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即要以实事求是的新理念破除“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有效防止“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怪圈,真正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一些理性解决方案和对策建议,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引导青年。
人人都会有价值观问题,但对于当代青年来说,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5],及时对其加以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十分重要。习近平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5]“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5],是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旗帜,为个人、社会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引导青年是习近平青年培养观实践向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新时代广大青年的德性养成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通过多途径提升道德素质。习近平认为,青年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维度来展开。其一是勤学。知识是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条件,青年首先要孜孜不倦地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内心信仰与精神追求,反过来激发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更要从实践中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其二是修德。“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5],所以,“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广大青年要适应时代需要、顺应历史发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既胸怀远大理想、立志服务人民,又立足社会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小节做起。其三是明辨。“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5],才能有所得。青年要正确辨识和对待生活、学习等带来的利益矛盾与认知冲突,做出科学的抉择,确保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茁壮成长。其四是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5]青年要在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自我,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于举止投足之中、内涵于一点一滴的人生实践之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
3.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沃土涵育青年。
扶今追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五千年漫长、坎坷的发展历程而形成的历史瑰宝,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更是中国同世界对话的最大财富和基本优势。毋庸讳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广大青年思想道德的精神沃土。习近平特别强调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思想资源的育人功能,反映了以中华优秀传文化为精神沃土涵育青年是习近平青年培养观实践向度必不可少的要素。
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6],对提升青年思想道德境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鼓励广大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勇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坚定信仰者。新形势下,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已成为基本事实和发展趋势。各种国外的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大肆涌入,使青年人置身于“文化盛宴”之中难辨真伪,特别是“文化霸权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广大青年文化自信信念的形成产生强烈冲击,使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涵育青年已势在必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沃土涵育青年应当着重开掘其蕴藏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仁者爱人,重义轻利”的人文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精神、“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奉献精神,从而使新时代青年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坚定文化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光大中华文化。
4.以法治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规范青年。
法律是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有力武器、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强基石。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7]法治昌明则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则国运兴旺;法治“疲软”必然侵蚀改革成果、破坏法治必然难以建设现代文明的法治社会。因此,必须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建設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是其根本要求,这说明在青年群体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习近平青年培养观实践向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既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问题、利益冲突频发的矛盾凸显期。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社会矛盾迫切呼唤法治精神,对人们运用法治思维、拿起法律武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新要求,“作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年也不能置身事外”[18]。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两手都要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19]新时代的青年培养不仅要抓道德教育,也要抓法治教育。以法治宣传教育为主要手段规范青年,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从培养青年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法治实践等方面入手,增强广大青年知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19]的良好氛围,使青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循者、坚定捍卫者”[20],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5.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平台锻炼青年。
社会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才能把人的思想、理论变成直接存在的、有活力的现实。反之,人的思想、理论如果离开社会实践,必然造成学习、工作中的“短路”。正如列宁所述:“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21]习近平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22]毋庸置疑,社会实践是广大青年了解国情民情、接受锻炼、磨砺意志、服务社会、练就本领的最好课堂。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平台锻炼青年体现了习近平青年培养观实践向度的基本要求。
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无论何时何地,理论学习所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是要获得对理论的理性认识、把握理论本身;更重要的是将这种理性认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活力的活动,从而真正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对此,习近平给出了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学习东西不能遵循从书本到书本或者从书本到脑子,而应该落实在学习、实践和成长的实际行动上,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2],“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23]进入新时代,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总体“大而不强”,实现现代化还需要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广大青年只有自觉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与创业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涉滩破障、勇往直前,增长才干、练就本领,才能真正肩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实现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目的,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与人民一同把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高度。
结语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面对时代抛出的崭新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前行,这是变化的世情背后永远不变的初心与使命。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新时代青年要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与继往开来的使命感,以全新的标准要求自我,做新时代敢为能为有为的圆梦人、实干家、开拓者、奋斗者、奉献者,在党和人民的带领下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奋进,破浪前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01).
[2]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
[4] 张彧, 陆卫明.深刻认识习近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重要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7)∶15-19.
[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01).
[6] 习近平.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 期盼书写无愧于时代人民历史的绚章[N].人民日报,2013-10-22(01).
[7] 陈学璞.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9(3)∶34-38.
[8]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01).
[9] 习近平出席第十五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7-08(01).
[10]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9-08(01).
[11]习近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N].人民日报,2019-03-02(01).
[12]黄超,杨勇志.习近平新时代道德观的时代逻辑、生成逻辑、实践逻辑[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2019(5)∶48-56.
[13]习近平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N].人民日报,2013-05-04(01).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4(01).
[1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4(01).
[17]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5(01).
[18]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J].思想教育研究,2018(8)∶3-9.
[19]习近平.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 2017-05-04.
[20]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00.
[21]列宁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98.
[2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7.
[23]習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1-12.
【责任编辑:雨 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