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2020-03-13杨娟
杨娟
【摘要】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通过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学会阅读;二、通过解题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三、通过知识的整理,让学生学会复习.
【关键词】学法指导;学会学习;阅读;独立思考;复习
法国政治家埃德加·富尔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一个人如果只掌握有限的知识,而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不行的.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一般是指他们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和策略,具有许多共同的规律,但也因人而异.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学会阅读
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依据.学生掌握了阅读教材的方法,无疑是得到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笔者认为指导时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整体.通过阅读教材的目录、各章节的标题,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整体感知,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中心内容.如阅读五年级下册目录,使学生明白本册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又如,阅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单元标题,联系到前面已学过的知识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那么在这一单元要学什么呢?这样使学生能够提纲挈领地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2.抓重点.通过抓重点阅读,能加深理解,帮助记忆.在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阅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这一概念,抓住“含有未知数”和“等式”这两个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式子才是方程.
3.抓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通过带着问题阅读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思维品质.这也是教会学生自己看书的主要目的.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笔者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我想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什么?”“我想知道長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我想知道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什么用?”于是笔者让学生们带着这三个问题自己阅读教材,通过阅读,学生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二、通过解题训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一)抓住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容易混淆的问题、易出错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小明家养了8只母鸡,养的母鸡是公鸡的2倍,养的公鸡有多少只?
对于这样的问题,要让学生抓住主要条件进行分析,“母鸡是公鸡的2倍”,这里公鸡的只数是1倍数,母鸡的只数是2倍数,已知2倍数是8只,要求1倍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分析倍数关系应用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不能死记方法.分析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问题才能解决.
(二)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长方体(单位:厘米)
学生在解题时,还存在思路不开阔、思考不深入的问题,教师可通过一题多解,求活求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大胆地思考问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求如图长方体的表面积.这道题学生一般是直接运用公式计算.列式为(5×5+5×10+5×10)×2.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继续提问:“还有别的算法吗?”学生通过上式得出(5×5+5×10×2)×2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能发现更简便的算法吗?”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有的会发现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0个“上面”的面积,列出5×5×10的算式,有的会发现,它的表面积是5个“前面”的面积,列出5×10×5的算式.通过这样的深入思考,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体验到解题的乐趣.
三、通过知识的整理,让学生学会复习
(一)构建知识网络,进行概要复习
许多学生不注意寻找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难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的知识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因此,在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让他们对知识体系进行一次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有利于帮助他们掌握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例如,根据“圆”这一单元的知识要点,可引导学生构建如下网络结构:
(二)辨析易混概念,进行比较复习
由于小学生经验不够,感知有可能不准确,对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可能不是很清楚,加之负迁移的影响,容易对相关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相识概念、法则加以区别、比较,有利于使他们掌握知识的特征.
例如,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化简比”和“求比值”的问题,复习时可从方法、结果入手,做如下比较:
一般方法结果
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
通过比较,学生不仅弄清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由于学法的形成和发展涉及智力、意志、性格等心理发展的许多方面,也与学习目的、任务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学法指导时,还应注意对学法相关的各个方面予以充分研究,将方法的指导与其他各方面的培养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让他们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最佳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顾松麒.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