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中埃冥界图像色彩研究
2020-03-13曾馨
曾馨
(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 100044)
冥界是死后世界的泛称,冥界概念的出现来自于人类的灵魂信仰。灵魂不灭自然观在远古社会普遍存在,也是中外先民的共识。中国和埃及两国上古时期对死亡的看法也基本一致,都认同死后世界的存在。冥界图像是先民对死后世界想象的视觉呈现,不仅仅只限于冥界题材的绘画,还包括墓葬用品图案、壁画、文字等一切能构建冥界形象的创作产物。本文重点研究冥界图像中的色彩,色彩是冥界图像以及冥界观念中的重要角色,色彩观是意识形态的映射,研究两国冥界图像中的色彩有助于探析两国先民的色彩认知差异和色彩观念。
一、上古时期两国生死信仰所形成的冥界概念
冥界即死后的世界,冥界概念依存于人类的生死信仰,通过对映射于具体的文字描写、丧葬祭祀用品、墓室壁画中的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可以理清当时两国的冥界概念。中国的上古时期根据《中国通史》的划分,包含夏、商、周、春秋战国,以秦朝为界,与这一时间段对应的古埃及包含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
(一)中国上古时期的冥界概念
上古时期先民相信“万物有灵”,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这种观念在先民丧葬行为中得以印证。为了给灵魂一个归属,先民创造了冥界的概念,而早期对于冥界的位置并不明确,这是因为当时的人对灵魂的去处只有一个宽泛的概念,如认为“魂归于天,魄归于地”。据山海经的记载,有几处地方或为冥界——不死国、不死山、幽都、度朔山,这些地方都来自于不同民族的信仰。到了春秋时期,冥界的概念才逐渐清晰具体,《楚辞·招魂》中提到:“魂归来兮!君无此下幽都些。”从这里可以看出,“幽都”应是后来普遍认为的冥界。《楚辞·招魂》还对“幽都”做了进一步的补充,提到了冥界的鬼神“土伯九约”,对冥界的概念进行了完善。
(二)古埃及人的冥界概念
图1 中国上古时期不同阶段墓葬、祭祀用色
图2 冥界图像用色
古埃及的冥界体系相较于中国更为完善,有明确统一的冥界地点——“图阿特”。这个地方在埃及山脉之外,被人们想象为阴森危险之地。图阿特是每个亡灵的必经之地,通过图阿特之后,亡灵接受冥王奥西里斯心灵审判,通过审判的人会去到“芦苇之野”,获得永生,而法老则会化作神灵,与神明一起生活。古埃及冥界神话中涉及的神灵系统也十分完整,主要有冥王奥西里斯、服侍保护冥王的伊西斯和勒菲斯、亡灵的引导和庇佑者阿努比斯和荷鲁斯、真理女神玛阿特、智慧之神托特。
二、两国冥界图像中的色彩
(一)中国上古时期冥界图像色彩探寻
1.文学作品中的冥界色彩
幽都作为上古时期的冥界,其环境色彩可以从神话传说以及古籍文献中窥探。据《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幽都有“黑水出焉”,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幽都被想象成所有东西都是玄色,大幽之国的人膝盖以下则是赤色。南宋学者蔡沈曾对幽都的注解是“日行至是,则沦于地中,万象幽暗,故曰幽都。”从侧面暗示了幽都被“玄色”占据的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幽暗无日之处。总结来说,幽都的环境表现为玄、黑两字。许慎《说文·玄部》:“幽远也。黑而有赤色为之玄。”玄的颜色是一种黑中带赤的颜色,接近于黑色。
2.墓葬和祭祀用色
由于上古时期缺少直接体现冥界的壁画和绘画题材,鬼神图像分散于祭祀和墓葬用品中,冥界图像色彩的表象可以从祭祀和墓葬用色中寻觅。
上古时期墓葬和祭祀用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图1)。史前先民会在逝者的尸骨周围或身上涂上赤铁粉。这种红色物质,被认为可能是血的象征,涂上与血颜色相同的涂料是希望逝者可以得到永生。同时,血也象征生者与死者的血缘关系,祈祷逝者可以庇佑生者。在殷墟墓葬的发掘中,发现人骨上有朱砂的残留,这种行为可能继承了史前先民的认知。殷人土葬用的木棺和壁画中主要使用红、黄、黑、白四种颜色。
周代丧葬制度有了完备的文献记载,根据《礼记》中对丧葬礼节的描写可以窥见周代的丧葬用色。周代丧葬中有招魂这一环节。在《礼记·丧大记》中对招魂时的着装作了详细规定。“大夫以玄赪,世妇以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这些服装的颜色主要是玄色、纁色、白色,玄色近似为黑色,纁色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浅红色①。招魂之后的墓葬程序也有颜色的规定。入殓用的韬尸袋是三种不同深浅和华贵程度的上黑下赤的袋子。里棺也有不同的形制,君主用朱绿,大夫用玄绿,士不能使用绿色。出葬时的棺饰也有考究,棺罩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用纁、玄两色的缯带相连,士大夫以上的棺罩的顶端要用朱、白、苍三种颜色的“齐”作装饰。根据这些记载中可以总结出周代丧礼主要用不同深浅程度的红、黑两色,兼用白、苍、绿。
以钻井精准化为发展方向,探索提出的钻井工作 “三个一”工程施工方法,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较2011年总进尺、平均钻机月速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事故明显减少。对比情况显示,各项技术指标明显提升,实现了钻井工作的良性转变。“三个一”工程,能促进石油钻井工作的精准化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从祭祀上看,认为夏人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这种颜色的崇尚在祭牲的使用上有所体现。商代认为白色祭牲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最佳选择,赤色和勿色的祭牲也占绝大部分,而祭雨则以黑色祭牲为主,黄色以祭四方,祭祀所用漆器以红黑两色为主。周代祭祀除了用牲口,还会使用玉器。不同颜色的玉石祭祀不同的对象,祭牲的颜色则和玉的颜色相对应,祭祀的对象为昊天和五帝,颜色分别为苍、青、赤、白、玄。
(二)古埃及冥界图像色彩体系
古埃及冥界图像中的绘画、壁画样本较多,其中《亡灵书》对冥界的形象作了详细的描绘。《亡灵书》起源于中王国时期,用以帮助亡灵通过神灵的拷问,在新王国时期成为流行的陪葬品。本文的研究范本是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阿尼的纸草》。
古埃及的冥界图像颜色主要用色为黑、白、蓝、绿、红、黄(图2),绿色的使用频率很高。在墓葬壁画和《亡灵书》中的插图中,冥界图像中的各个角色、物品有固定的颜色搭配。人和亡灵形象由红、黄、黑、白组成,其中红色和黄色主要用于表现肤色,黑色表现眼睛和毛发,白色表现衣服。神灵的形象由红、黄、蓝、绿、黑、白组成,其中除了用红、黄两色表示肤色以外,还用蓝、绿两色,黄色也是神器的颜色,神灵的形象比人和亡灵更为丰富。神殿的装饰则主要由红、黄、蓝、绿四色拼接而成。(图3)
丧葬时的颜色也主要为常用的六色——红、黄、蓝、绿、黑、白,这些颜色一部分代表装饰品,一部分与宗教冥界绘画相关。死者亲属着白色服饰,木棺和陪葬品也都用六色装饰。
三、两国冥界图像色彩对比分析
(一)不同的色彩生死意象
上古时期中国的色彩意向模糊杂糅,各有说法,但从上文的论述来看,色彩的生死意象已经初步形成,主要围绕赤、白、玄(黑)三色。“赤”是生命的象征;“白”是气、魂、魄的体现,是一种中间状态;“玄(黑)”是死的意向,之中偏带一些生的概念,它与“赤”共同形成生死轮回、生生不息的寓意。
图3 冥界图像色彩搭配
图4 中埃冥界绘画色彩象征意义提取对比
古埃及对于色彩的生死意象较为明确,以绿、红、黑三色为主。绿色象征着沙漠中的绿洲,因此引申为生;黑色是黑夜、尼罗河的淤泥,引申为归宿和保护,同时也具有死亡的意向;红色是沙漠的颜色,意为混乱和死亡,但红色在冥界绘画色彩中出现较少,与黑色相比,红色的死亡意味更为沉重和绝对。
(二)色彩象征意义来源和用色制约因素对比
1.色彩象征意义的形成
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指出颜色就是符号,作为一种符号,颜色代表着特定的含义,颜色的含义会因时间、地点或个体而变化②10-11。中埃两国对色彩都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在对冥界图像进行色彩处理时,都会主观地提取其色彩中与语境相符合的意义。(图4)
两国的色彩象征意义都基于通过身体体验和自然认知产生的对色彩的认识。人类学家维科特·特纳指出颜色象征的来源之一是身体体验是升华②10-11。例如红色的生命象征意义就是从“血液”中提取。身体体验还包括人们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认知,将认知投射于色彩中,形成最原始的色彩观。
两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对自然环境认知所产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色彩象征意义。古埃及人身处沙漠之中,将对沙漠的恐惧映射到红色上,赋予红色死亡、混乱的意义。中国上古时期先民对于“赤”的认知来自于太阳、火焰以及鲜血,因此“赤”具有生命的意义。古埃及人认为黑色是尼罗河的象征,而在中国先民心中北方是太阳消失的地方,“玄”和“黑”是黑夜和北方的代表。
2.宗教信仰和制度因素对用色的制约
(1)宗教信仰对冥界色彩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先民对色彩的认知不再仅限于身体体验,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渐加大并成为主导,宗教信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上古时期的先民信仰鲜血,商朝还有血祭的习俗。在信仰中,鲜血具有赎罪的功能,在祭祀礼器上涂红色,可以赋予礼器圣神的意义②135。这也可能就是当时祭祀漆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的成因。到后来,先民对色彩赋予五行五方的定义,人们在祭祀和绘制冥界图像时会使用固定的色彩,将五行五方和五色进行对应。如商周的祭祀制度严格地规定了祭品颜色和方位对应。商代祭祀雨神用黑色的祭牲,因为黑色与水相关,水神和北方之神都被称为玄冥。《周礼·考工记》根据五行五方对色彩使用还作了严格规范,各色相配都有讲究。
古埃及人则认为色彩是自然的馈赠,这种信仰使得他们用单色表示事物以及对用色进行程式化的约定,因此不同时期的壁画和墓葬用色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古埃及人还将色彩赋予宗教神话的隐喻,如亚麻布在宗教信仰里是神圣的穿着,亚麻布的白色在冥界图像中就是纯洁的象征。色彩还与神灵的职责紧紧结合,成为职责的一种象征符号。在死亡之书里,大量地应用了绿色在许多神明身上,是因为这些神灵具有复活死者的能力。例如冥王奥西里斯既是冥界的主神,又是复活之神,他的皮肤就是代表生命的绿色。
(2)社会制度对色彩使用的制约
在古代,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所建立的社会制度对色彩观念和用色规范起着决定性作用。
商代祭祀中有使用勿色祭牲的情况,在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中,勿色和白色祭牲一样重要。“勿”指杂色,到了周代,勿色祭牲仍然使用,但其地位发生了变化,统治阶级对红色的偏爱使得红色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主色,而勿色的重要性下降。在王涛先生所著的《颜色与祭祀》中,他认为这种转变可能是因为颜色象征逐渐与价值判断结合起来,出现了颜色的等级制度②163-164。
而埃及古王国时期建立的着色规定对埃及冥界图像的色彩使用具有约束和限制作用。如红色代表男人身体、木头、陶瓷、沙漠;女子的身体和黄金用黄色;面包和亚麻布用白色;黑色表示以动物为原料的物品、头发和眼睛;绿色表示纤维和以植物为原料的物品;蓝色表示水和天空,深蓝色表示土地、制陶作坊③。这使得冥界绘画贡品和人物设色都参照这个规定,在后续的朝代中也未出现太大的变动。
四、结语
通过对两国上古时期冥界图像色彩进行梳理,总结出两国的冥界图像色彩体系。中国上古时期的冥界图像色彩以红黑为主,到商周时期形成青、白、赤、黑、黄五色体系。古埃及冥界图像主要用色为黑、白、蓝、绿、红、黄色彩,并且形成固定的程式。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国在冥界图像色彩象征意义的形成与选取上有着相同的影响因素。身体体验和对自然的认知形成最基础的色彩观念,宗教信仰影响颜色生死意象的形成,社会制度主导色彩制度的建立。本文从冥界图像色彩的角度切入,为研究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有助于对中国冥界形象的研究和再创作。
注释:
①朱占玲.周代丧葬礼俗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5:33.
② 王涛.颜色与祭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③李多译.埃及雕塑与绘画[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