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
2020-03-13永康
永康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和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上升,在我国政策不断强调和要求下,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历史的影响以及传承的意义,越来越注重非遗舞蹈的传承。但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舞蹈呈现老年化严重的现象,缺乏中青年和年轻人的身影,对传承而言是一个十分不利的局面。基于此,本文对非遗舞蹈的传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非遗舞蹈;传承路径;研究策略
濒危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存在的特点,在我国舞蹈领域上,也存在着这一现象。舞蹈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节奏和旋律,利用肢体动作向人们传递不同的文化和精神,并且对他们的情绪也会产生一定的感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生活节奏变快压力的增大,传承非遗舞蹈的人数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着失传的现象,国家面对这种情况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对策,需要人民群众加强对这方面的认识,将传统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一、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
想要让传统舞蹈得到良好的传承,应当加强对民族舞蹈和文化的调查。我国国土宽旷,历史文化悠久,并有多个民族的共同生活。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和沉淀,民族舞蹈文化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对人们生活和精神也会造成积极的影响。基于此,社会各方面更应当加强对民族舞蹈的统计和调查,特别是一些知者较少、濒临失传的内容,观察他们的艺术表达形式,感受其带来的文化内涵,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将其表达出来,加深人们的理解,方便对舞蹈的记忆[1]。
其次,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对这方面的制度保障,根据文化内容的需求和特点,建立完整的保护制度,扩大人员的规模,加强道德培训,不断的突出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毕竟非遗文化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繁琐的工作,不仅仅需要相关知识,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因此,建立完成的保障制度,对传承也有了一个良好的保证,更有效的进行工作内容。如,可以建立“中国非遗舞蹈协会”或“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组织”等,以来保证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二、与旅游行业进行结合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越来越火爆,越来越多的人们走进其他的城市,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这是一个传承的良好契机,在旅游城市中,当地的舞蹈组织和旅游部门可以达成协议或共识,在旅游景点中展开表演活动或艺术文化长廊,将本地的非遗文化展开宣传,让外地的游客加强对这些内容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对传统艺术的兴趣[2]。
如在我国知名的旅游省份云南,处于我国边境,包含着三十多种少数民族,其民风特色浓厚,多民族的生活得到了共同发展,外来的游客有着极深的兴趣。针对这种特点,当地的旅游业可以在景点中融入舞蹈的元素,如在傣族村演绎傣族舞、纳西族的东巴舞、壮族的狩猎舞以及白族、阿昌族、德昂族、苗族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遗舞蹈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手段进行宣传,对位非遗文化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更多的人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丰富他们的眼界,提升心中的文化意识。
三、在教育融入舞蹈元素
据调查表明,现阶段的非遗舞蹈的传承,呈现老年化的趋势,很少能看到年轻人、中年人的身影,这也是失传现象重要体现之一。针对这种特点,可以展开指定的人群进行舞蹈的的传承,如寻找学生群体,在学校中展开教学,以来达成我们的目的,在新一代的年轻力量中,进行弘扬和宣传。
教育中融入舞蹈元素,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达成传承的目的。但是在进行课程研究的时候,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安排。如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可以选取一些内容简单的知识展开教学,重点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意识;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业时间相对比较为轻松,可以选择体育课、音乐课中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业紧张可支配的时间较少,可以利用课间操的时间展开教学;大学阶段的学生时间灵活,可以展开社团活动、选修课程、比赛等形式进行教育。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年轻群体对非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对舞蹈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学习和研究,对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四、提升对民间艺人保护
在旅游业中加强了相应的政策后,在民间艺人的保护上,也要进行加强和保护。现阶段大部分的非遗文化保护,都是由民间组织展开的,但其和公认的国家组织不同,缺乏一定的保障,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都受到了不同因素的限制。基于此,在进行传承工作的时候,社会和国家应加强对这些民间艺人的保护,建立相关的政策或者文件制度,给予他们一些权力,帮助他们更好的展开文化宣传工作。如建立民间舞蹈学习,技能进行文化的传承还能解决生活费用的问题,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人们学习这项技能,保障民间艺人的权益,为其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保障其长久的发展传承下去[3]。
其次,还可以组织民间艺术者走进社区和群众中,在社区中进行教学,和工作人员进行内容上的安排,添加一些理论知识和文化常识,让非遗在社区文化中得以体现,慢慢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或者利用广场舞的力量,带领中老年广场舞群众进行舞蹈学习,强身健体,展开多样的活动内容,让舞蹈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提升对文化的積极性,真正的让其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达成我们的传承目的[4]。
结束语
非遗舞蹈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而言,包含着难以言传的意义,对精神价值、情感表达、思维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新时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非遗舞蹈的传承应尽快提上日程,从生活中细小的环节出发,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保护、传承,提升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深刻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将传承的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和社会的共同成长,活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尚冉,韩丽.纪录片《舞蹈·非遗》:用镜头记录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传承[J].四川戏剧,2020(12):149-152.
[2]赵紫芊. 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传承非遗舞蹈的路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0.
[3]赵纯基.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路径的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理念[J].艺术评鉴,2019(12):67-69.
[4]于平.“民族舞蹈学”学科建构的若干思考——从“非遗名录”舞蹈“进校园”谈起[J].民族艺术研究,2018,31(01):14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