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中的现代性传承

2017-03-23高晶晶

理论观察 2017年2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高晶晶

摘 要:工匠精神作为职业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顺应当前产业升级转型的现实需要,更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再次明申“中国制造亟需大国工匠”的现代职业教育价值体系,由此拉開了社会经济转型关键期,职业教育在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价值观念实践过程中,如何从解读“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将知行合一、敬业乐业、德异并举纳入到人才培育体系中,来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职业价值观;传承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40 — 03

据统计,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国际经济新常态下新一轮工业革命竞争的加剧,制造业大国并非制造业强国,由此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的号召。“工匠精神”的频频被关注,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我国人才培育在质量上还缺乏核心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折射出“工匠精神”作为衡量现代人才培育水平的重要标准。基于此,本文着力就“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展开论述,并就当前职业教育人才职业价值观的现代性传承提出积极的应对建议。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解读

《诗经》中所描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即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国传统“工匠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如儒家所提出的“止于至善”作为做人、做事的最高准则,由此延伸出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学艺先做人”、“德艺兼修,以德为先”、“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等思想。在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一方面代表了工匠们对自我职业、自我价值追求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代表了工匠们对其工作作风、职业技能、工艺水准与品质所坚守的一种职业精神。具体来讲,“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包含了对人民的服务精神,对岗位的敬业精神,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对职业的精益求精精神等。同时,作为工匠们的立身之本,职业操守更是“工匠精神”的显著特征。如在追求精湛技艺上,以修身、敬业、严谨、务实来热爱并忠诚于自我职业,以乐于奉献、一丝不苟来专注于自我职业,以淡泊名利、视技术与声誉为生命来提升职业境界,以追求完美细节与品质,打造最优秀、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来交付客户。

二、“工匠精神”在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的现实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机遇期的到来,对于应用型人才培育质量,迫切需要从“工匠精神”的渗透中来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来提升人才的软实力,来增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可见,立足新常态来积极推进“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工匠精神”是打造“制造强国”战略的人才基础。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中多次强调“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的根本”,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工匠精神”不仅是人才职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优化职业教育改革模式,塑造和培育具备“工匠精神”就业者的根本需要。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人才质量水平相对较低,与“工匠精神”的缺失有较大关系,特别是职业教育功利性问题,在强调职业技能培养上,忽视人才职业价值观的引导。二是“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重塑办学质量的软实力。职业院校肩负着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在学科职业技能培养上,一味关注职业技能的提升,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尤其是在专业、敬业、专注、坚持、耐心、创新、创造等精神特质教育中更处于弱势。中国制造需要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而职业院校在突显办学理念上,更应该兼顾专业技能与人才成长协同,关注并强化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让学生成为健全人格的应用型“工匠人才”。三是“工匠精神”是促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成长的现实需要。培育具备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而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优秀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适应性,更是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质量的关键。

三、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中“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

应用型人才是将成熟的理论、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面对社会转型中不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认知度和职业成长水平。如“眼高手低”、“频繁跳槽”、“缺乏坚守”等等。从我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来看,具备高尚的职业精神,需要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中来创造至臻完美的先进产品。为此,面对职业教育人才职业价值观培育中“工匠精神”的时代性传承问题,迫切需要从“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来进行归纳。

(1)坚持知行合一的价值主张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从“良知”、“认知”上做到与实践的统一。王守仁提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将“知”与“行”作为亲身躬行实践的基本要求;黄炎培在反思传统教育时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观念,来改变只读书而不动手实践的教育弊端。职业教育首先要体现职业性,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尤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上,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满足市场、适应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战略的推进,就是要从深化“知行合一”上来兼顾人才知识、技能的双向迁移,来培育学生具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

(2)坚持敬业乐业的价值传递

东汉赵晔在《吴越春秋》中对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进行了生动描述。干将为铸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莫邪为铸剑,“断发剪爪,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可见,为了能够铸造出至臻完美的宝剑,他们的专注、敬业、执着与坚持成就了宝剑的至臻化境。同样,在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其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与追求,也成为其职业精神的极高荣誉。德国的工匠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标准,他们的勤俭务实、信守承诺的职业精神,成为德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日本的马桶盖之所以深受国人的疯抢,与其卓越的品质不无关系,更是折射出日本的“工匠精神”。为此,关注每一件小事,注重每一个细节,只有以专注、敬业来作为职业人才价值观的培育内容,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人才水平,才能满足社会人才岗位需求。

(3)坚持德艺并举的价值实现

德艺并举将“德”与“艺”建立统一,儒家的“德”,强调作风、品德、道德、恩德;儒家的“艺”,强调技能,追求精湛。只有“德”与“艺”结合方能成就“道”。从中国文化来看,“德”是一种精神,“艺”是一种体现,“德艺并举”是中国人从做人、做事上所提炼的一种“理想人格”。做人不能贪图眼前利益,做事不能偷工减料,将“德”与“艺”作为服務社会、成就人生的根本准则。因此,职业教育人才价值观的培育,要从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高超的专业技艺上来实现人才培育目标,彰显应用型人才的“工匠精神”。

四、立足“工匠精神”来促进人才职业价值观的传承对策

从“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意义上来审视人才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承,需要立足职业教育实际,深化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内化,注重“工匠精神”的引领,优化课程专业教育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1)以互联网思维来整合应用型人才课程教育模式

2015年国务院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作为创新创业、绿色生态等领域的行动纲领,尤其是对“工匠精神”的融合与应用,将专业、专注、精致、严谨注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业态中,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均衡性。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人性化、多元化、在线式、开放式教学作为发展重点,特别是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有助于整合课程教育资源,实现实施互动互学。“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战略推进的基本导向,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职业价值观培养上,更应该从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整合来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依托互联网平台,以“工匠精神”来融入到新型、技能型人才提升战略中,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提供广阔的交互式教育学习平台。

(2)以优化专业设置来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产业需求的契合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育发展上要优化专业结构,尤其是防范专业“同质化”倾向。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8)》,明确提出了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与区域内产业升级的有效契合。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关系到人才培育质量,更决定了办学特色。立足“工匠精神”为教育导向,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需求调查中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适应力。管理学大师克劳斯比将“质量”定义为“满足需要”,而人才质量就是满足和适应产业发展、就业市场需求的过程。因此,职业院校要仅仅围绕行业、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项目导向、教育目标、人才标准等方面,重视与各产业需求的契合度,科学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为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培育更多的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

(3)以职业生涯规划来渗透“工匠精神”

生涯规划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制定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方向和途径。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价值维度上,立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学生的职业定位,强化生涯规划意识,增强应用型人才的敬业观、专业观、职业信念和理想。同时,结合职业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环节,从提升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等方面,强调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特别是社会责任感、社会价值观的导向,让学生能够从中正确认知自我,正确处理择业、就业中的问题。

(4)以“工匠精神”来协同校企共建与互赢

深化校企合作,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拓宽校企合作范围与途径,从提升职业院校人才职业价值观上,以“工匠精神”来培育现代企业文化,来营造优秀的企业价值观氛围。职业教育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应该成为现代企业工作环境的重要内容,立足校企合作来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的“工匠精神”,将之融入到生产、服务的各个过程,引领广大学生从中感悟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职业认同感。

〔参 考 文 献〕

〔1〕叶军.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和支柱〔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03).

〔2〕崔景贵,姚莹.工匠精神与现代职业教育:一种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江苏教育,2016,(36).

〔责任编辑:侯庆海〕

Artisan spirit: the inheritance of modern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values of Applied Talents

Gao Jingjing

(Lvliang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partment Shanxi Lishi 033000)

Abstract: the artisan spirit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occupation value cultivation, not only conform to the current industrial upgrading reality needs transform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in the future, should run through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has.2016 years of Premier Li Keqiang in the government report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ng excellence artisan spirit,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value system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deepening the"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reform opinions aga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to power Mingshen craftsmen", which opened a key perio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value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How,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an spirit, practicing artisan spirit, the unity of knowledge, professionalism, and different de into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artisan spirit; professional values; inheritance path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