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
2020-03-12
【小对话】
唐晋:为什么会有这一组诗?
姚月:情不自禁。
唐晋:这一组读完,总有一種“电光石火”的感觉。它们里面有着很多“纷繁”的东西,同时又有着写作者一直以来所追求以及所呈现的“透明”质素。无疑,其中的空间感是宽敞、饱满的,甚至有着时刻中的微妙变化。或者,对于大多数阅读者而言,其中又有着不少“失衡”的存在——(接受,肯定属于消费的一种)——在传统或者说习惯的立场,它们所生成的美学空间,将会使很多人难以甚至无法找到某种对应。可以说,“古典”不一定是阅读的难度,“意义”也许将令人“涣散”。
姚月:从情感上来说,写与读,他乡遇故知已是最好。比较理想的是,自尔雅以下的汉语辞书近版除了新华字典成语词典,应该有一本姚月词典,统统全部是我的偏心偏爱。我的意思是说,古典非但不是阅读的障碍,相反不知道古典出处的人读来当是知新,而非温故。
唐晋:它们出自唐诗,或者说它们源自唐诗。无论是意象,还是唐诗语句、行径乃至名典等等。我并不将它们视为一种译写,一种由当代人普遍的“扩张”态度所形成的某种所谓“新的”面目;也不是那种“重组”。我也不愿意简单、表面地将这一批作品视为“唐人的现代性或当下性”。它们是“异数”——如果还能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诗人曾经热衷过的“诗歌古典主义”——必然会发现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在唐诗这一伟大的模板上,相信再不会有人仅仅满足于意象、语词的标签化介入,显然,“工具”的概念更适合现在的表述所需。这是你目前独特的方式,它体现了某种“共生共存”的状态,它们是你与唐诗世界“平行行进”的证词,当然,也是你生活化的记忆呈现——尽管个中十分微妙。
姚月:共生共存,平行行进,这个意思就有了。有人游西湖自然就会为断桥孤山写诗,我读唐诗亦如是。空山人语,汉语本身销魂蚀骨的美学或是记忆何止避不开唐诗这座高峰,若一定要追溯血脉本源,当还在更远的仓颉。
唐晋:唐诗显然在你这里不那么简单、纯粹,无疑具有很多其身后的东西。说是历史也罢,说是“果壳”也罢,在你的诗中,其实更多散发出来的是它们作为一种“歧义价值”存在的意味。比如《大林寺桃花》里“和白马寺没有白马不一样/大林寺有大林”的句子,包括其后紧接着的“煞有介事”的“他踏青,礼佛,有香火”叙述。这种迅捷的转换营造出的价值最终落在对“桃花”这一古典语词的感知上。显然,“白马寺没有白马”是不纠结历史的,“大林寺有大林”是延续历史的,是众生符号里的任意一个。所以结句才能够明亮起来,用一个“白”将整体意味宕开。
姚月:千秋万载,白驹过隙,大林寺桃花已永生不灭地开在了那儿,亦可作经卷释了。我读到白鼋驮渡三藏师徒过通天河,对岸人家,水迢山遥里,也有这样的见众生。
唐晋:如果没有与生俱来的灵性,这样类型的诗作也是难以操持的。读了《终南山》,我想到了古典在今天的意义,也许应该这样说,古典对于你这个写作者的意义。正如诗中提到的“气”和“望气”。显然这不是什么技巧,在其中没有那些被长期驯化的东西,“突如其来”的表达非常明显。在我看来,“变化多端”往往难以掌控,这意味着诗作所展示而出的丰富性、合理性和逻辑性。变化一定要带来“准确”,“游离”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同样,意象可以在各个层面都形成潜伏,直到实现重重同构,传递出不同的涟漪或波澜。
姚月:异想则天开。很开心这次的对话,——而非问答。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您已有解。
唐晋:《春眠不觉晓》体现了你语言感觉上的敏锐以及自由活泼。当然,语言层面的精彩,在你的诗作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我想请你谈谈你个人的风格形成,更多由来的、过程的或者天意的,等等。
姚月:个人的就是风格的吧。我有个不算好的习惯,落笔就很容易分组归类,这里面固然有情感的统治力,主要是我自己的好奇心,系列的话创造力无疑是更有危险和难度,是攻城略地。
唐晋:《欲上鲤鱼去》的写作动机想必不仅仅是因为李商隐,虽然诗中特别引用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句子。可以说,这首诗在这一组作品中相对比较独特。并非是你用它作了全组诗作的标题,而是其中涉及“着相”,且带入了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内容。为此,我专门去查看了李商隐的诗:“回望高城落晓河, 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后来明白,你只是喜欢“欲上鲤鱼去”这五个字。空灵,神秘,意味深长——让我想起琴高——不妨作为我对你这首诗的表象总结。我想请你借这首诗作谈谈你在写作中的创意生成,还有,你的阅读倾向。
姚月: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很欣喜您明明白白的说出我只是喜欢欲上鲤鱼去这五个字。因为是李义山的句子,偏偏我又喜欢林姑娘,读过《红楼梦》的人不会不知道她差点一棍子打死这位晚唐诗人。说到这里,我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您瞧,我每常把胡思乱想写作了电光石火。这就是风格吧。绕了无数圈脑子把简单的基础和常识写复杂的不爱看,比如哲学书。有好看字眼的书会另眼相看。
唐晋:常熟是一座很有意味的城市。常熟有虞山,十里青山半入城;有铁琴铜剑楼,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有沙家浜。样板戏里我最喜欢《沙家浜》和《磐石湾》两部,觉得那里面有一种难得且特殊的诗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点儿没错。希望继续读到你鲜活、灵动、内蕴深长的作品。
姚月:我应该说说虞山是吴文化第一山,转念颇觉南蛮二字神韵俱美,你其实无法很戛然专断地念出她的发音,有时候写诗起承转合也不过是如此。谢谢您其中诸多的解人语,我很喜欢。让我们回到标题,欲上鲤鱼去,我想,意会和言传都不如这一句来得直接,欢迎您来虞山。
责任编辑/吴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