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江峡息烽段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探析

2020-03-12李国德李国镜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息烽县南渡大塘

李国德 李国镜

(中共息烽县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1100)

红军南渡乌江战斗,是红一方面军从贵州北部南移的一次至关重要的战斗。南渡乌江的成功,标志着红军彻底摆脱了国民党3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佯攻贵阳、调滇军入黔、取道金沙江入川战略大转移的意图,开辟了北上会宁会师的胜利前景。但是,红军南渡乌江这段历史至今仍未被人们所广为熟知,依托其重要意义、精神要旨开展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一、南渡乌江战斗——乌江峡息烽段宝贵的红色资源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迅速开向川黔边界,以寻找机会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是时,蒋介石调集中央军及贵、川、滇、湘、桂等省的地方军共150个团,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企图把红军控制在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小地区聚而歼之。中央红军在与敌人周旋两个月后,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由川南渡过赤水河,突然折回贵州境内,实施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调滇军入黔,取道金沙江入川的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第一、三、五军团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的中央军委、军委第一、二纵队3万余人,经过金沙、泮水、沙土、瓮贡水、中心、岚头等地,3月28日抵达金沙县后山乡。3月29日,担任南渡乌江先遣任务的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和军团工兵连抵达金沙县后山乡的乌江边。通过反复侦察,得知这一带只有大塘、江口和梯子岩三个渡口能够过江。梯子岩、大塘渡口和江口渡口,位于息烽县与金沙县之间的乌江南北两岸,地势南高北低,南陡北缓,三大渡口之间相距2公里左右。但在一个月前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一个营在南岸大塘和梯子岩两个渡口构筑了碉堡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毁坏了所有渡江船只,封锁了可供过江的道路。只有江口渡口因其地势险恶,易守难攻,国民党军仅派了地方武装防河队一班人驻守,红军南渡乌江的战斗由此拉开了序幕。

(一)江口渡口战斗

江口渡口上距黄沙渡口10公里,下距大塘渡口2公里,位于瓮桶河与乌江河交汇以西一带,今息烽县鹿窝镇阳寨村罗家山下的大沙心。北缓南陡,远远望去,沿江是90度的悬岩,因为守敌薄弱,无疑是红军南渡乌江选择的第一渡口。南岸悬岩高约千米,由上下两岩组成,其间有一小横道连接上岩左右。左面一羊肠小道可通岩顶,离岩顶20米处有一孔道,人只能弯腰侧身而过,孔道里又有一座必经的小木桥。右面有一条人工凿成的“天梯”,蜿蜒曲折通向江边,共三十多道急弯。下岩唯有一小缺口可通向上岩。1935年3月29日下午4时左右,红三团一营一连突击排伪装成黔军王家烈部,一边砍木竹作筏,一边实施偷渡,不料,因风浪大,竹筏被风浪数次卷回,南岸守敌发觉,用机枪阻击,双方展开火力对攻。偷渡遂改为强攻,敌人凭据溶洞用机枪顽守,直至黄昏时分,突击排利用夜色和暴风雨作掩护,泅水而过伏在岩下,用米袋结绳和铁爪攀援,终于接近敌人据守的溶洞和木桥,强渡成功。突击排抢占了江口渡口,保证了主力部队顺利过江。主力部队过江后,绕山道占领了罗家山,摧毁了地方防河队在罗家山设立的连指挥部,然后下山坪,东越瓮桶河,至丁家岩渡口,过岩口,包抄攻打大塘渡口和梯子岩渡口。

(二)大塘渡口战斗

大塘渡口位于梯子岩渡口与江口渡口之间,是敌人防守最严的一个渡口。南岸在今息烽流长镇前奔村境内。南岸壁立千仞,由北向南望,左边一条小道由手爬岩通向水落洞,右边有一条从山顶上挂下来的一条羊肠小道由观音岩通向水落洞,两条路在水落洞汇合之后,直通流长集镇。除这两条小道之外,这一段都是悬崖峭壁,无路可走,敌人凭据这易守难攻的地势,在水落洞一带修了三个碉堡,其中观音岩口一个,手爬岩岩口一个,水落洞后面的沙岗一个,三个碉堡呈犄角之势,一连守敌凭据碉堡用机枪防守。面对国民党军的严密防守和易守难攻的地势,红军对敌人的阻击采用佯攻,不做正面还击,主要是做扎好架浮桥的准备,并派水性好的战士泅渡南岸作好准备,与包抄攻打大塘的红军接应。突破江口的红军过瓮桶河,上周家坡和风岩一带,从水落洞的后山麻坪一带突然攻打沙岗的碉内守敌,敌人惊慌失措,红军居高临下,冲锋号一响,敌人闻号而逃,大塘渡口终于攻下。

(三)梯子岩渡口战斗

梯子岩渡口位于大塘渡口与顺江渡口之间,南岸在今息烽县四坪村境内,距顺江渡口四公里,北岸一条路直下江边,南岸和江口、大塘渡口不同,有平岗、尹家坝和长岗等大寨子,居民多,寨子大。寨子上面是乌江河边有名的导弹峰(石笋),除有一条路由寨子通向山后的大岩头外,全是天然屏障。石笋处有一座观音庙,在这里,有国民党中央军一班人用两挺机枪居高临下阻击红军,石笋下面的大田堡就是红军选择扎浮桥过江的地点。红军到达北岸时,国民党用于阻击红军的碉堡还未修完,国民党中央军不得不建一个临时窝棚轮班驻守。因距大塘渡口只有2公里,两地能够互相照应,从战略上说,大塘失守,梯子岩就会守不住,当驻守大塘的敌人被红军打跑后,梯子岩渡口的守敌也闻讯而逃,观音庙处的敌人见大势不妙,也落荒而逃。

南渡乌江战斗胜利后,红军先遣主力分别在江口、大塘和梯子岩三个渡口架起了三座浮桥。3月30日晨,朱德总司令命令红军一、三、五军团及军委纵队挥师从大塘和梯子岩两个渡口过江。3月31日14时,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进入息烽县流长镇境内。4月1日中午11时,红五军团最后渡过乌江,至此中央红军主力除九军团外全部进入息烽境内。

渡过乌江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1日在流长召开南渡乌江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朱德总司令发布了“佯攻息烽县城,掩护主力通过川黔公路”的命令。会议还把红军编为左、中、右三军,提出了“佯攻贵阳逼昆明”军事策略。林彪、聂荣臻领导红一军团为左路;彭德怀、杨尚昆领导红三军团会同红五军团为右路,刘伯承、陈云领导中央纵队为中路随中央军委行动,4月1日离开流长向息烽县城进发。会议指出了中央红军进军云南并从金沙江北渡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前景。但蒋介石为防止此次会合,在金沙江、大渡河部署了防务。为了调动滇军,防止敌人追堵,为渡江北上创造条件,4月间,红军在贵阳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大步进退、声东击西。当蒋介石中计抽调滇军补防贵阳时,4月8日,红军突然急转南下,分两路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军防线,以每天120公里行军速度向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调动了敌军,赢得了主动,实现了毛泽东 “只要能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战略意图。于是,红军西进云南,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胜利。

二、息烽乌江峡红色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纪念园地

1.没量坑红军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2005年,中共息烽县委、息烽县人民政府在流长镇宋家寨村没量坑修缮了“没量坑红军烈士殉难处”,建了周长为80米的护栏和一个1200平方米的凭吊场,场内竖立了石碑一座,纪录了1935年4月3日一名失散红军被国民党地方武装残酷杀害在没量坑洞内的简要经过。

2.九庄红军烈士陵园

2010年8月,息烽县九庄镇党委政府牵头、贵州开磷集团投资226万元,在九庄镇西门村共和组祖师观山顶修建了九庄红军烈士陵园。该园纪录了1935年4月1日,红三、五军团各一部在九庄集镇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主动暴露目标,向敌人发动反突袭战斗的壮烈经过。这是中央红军在息烽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在园内建了一座长宽均为4米、高为1.8米的方形烈士墓,合葬了100余名红军烈士的遗骨。陵园由红色主题墓道、纪念碑、诗词墙和静思园构成。主题墓道共335梯,寓意1935年三、五军团途经九庄;纪念碑高28米,三面矗立,象征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诗词墙由毛泽东七律《长征》和浮雕组成;静思园矗立着一尊4.1米高的钱壮飞烈士铜像。

3.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

2016年7月,息烽县流长政府在大塘渡口处建立了红军南渡乌江纪念碑,该碑记述了红军一、三、五军团南渡乌江战斗概况。

(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红色资源开发滞后

乌江峡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早在2004年就纳入了贵州省“1113”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即一条主线(长征文化旅游),一个龙头(遵义黔北红色旅游区),一个枢纽(贵阳红色旅游区),三个延伸(黔南红色旅游区、黔西红色旅游区黔东红色旅游区)。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是“主线”上的一部分,是“龙头”上的重要景点,是“枢纽”内红色资源最重要、最富集的地区,其资源状况和区位优势都十分突出。但是,息烽乌江峡红色旅游资源包括战斗遗址和红色纪念园地大多分布在乌江峡沿岸,地处较为偏远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自2005年10月贵州千山旅游发展公司投资拟建失败后,至今未能成功开发利用。

2.红色资源价值难以体现

息烽乌江峡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些红色资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红色旅游永恒的主题,尚待人们进一步去领悟、挖掘。目前,对息烽乌江峡革命斗争史的挖掘还远远不够深入,各个战斗遗址、行军线路的保护与修复还只是停留在文字上,虽然对重要的纪念园地进行了一定的修复,但也只是形式上的保存。游客到此,仅是欣赏一下自然风光,红色体验感不足。

三、乌江峡息烽段红色资源开发优势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重大纪念活动,深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视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红色旅游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发展时期。2016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财政部等14家中直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其中,贵阳市息烽县乌江景区作为“贵州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重要节点进入了名录。2017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方案》中提出,争取到2020年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全面改善,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存和纪念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方案项目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方案》附件二确定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总体建设方案项目,其中,乌江峡息烽段是乌江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至今,息烽县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基地,以办学质量为生命线、以诚实守信为宗旨、以细节决定成败为基准、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开创了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六个一”(一次现场点评:“炼狱烽火、光照千秋”,一堂专题讲座:《信仰的力量》,一次参观:纪念馆展厅,一次体验:宁折不弯的民主战士,一次讲解:欲盖弥彰的军统魔窟,一个场景:情景剧《魔窟中的美丽蝴蝶》)培训模式,对外承接办班涉及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与县内、外培训机构、高校、企业、基层党校长期保持着联合办学关系,得到了参训学员的好评,共享互补了红色优势资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品牌,为进一步打造“红色息烽·氡泉之城”新时代息烽城市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外界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2017年接待的各类培训班为280期,培训学员人数为30000人;2018年接待的各类培训班增加到506期,培训学员达40000人以上,年增长33.3%以上。

党的十九大之后,全国各地都在竭力打造红色教育品牌,创新红色教育培训。开发乌江峡息烽段红色教育资源应运而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红军长征南渡乌江和过息烽的史实,深刻挖掘其中的红色资源,与时俱进,扩大息烽红色教育品牌形象的影响力。

四、开发乌江峡息烽段红色资源的建议

开发乌江峡息烽段红色资源,打造息烽红色教育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本着“资源共享、群策群力、大众参与、共同经营、投资受益、还利农户”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引导

加强规划统筹,推进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控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宣传推介的政治站位和政策导向。严格按照旅游资源分级审核程序,落实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监督职责。以县委党校为试点,开发红色教育精品线路。

(二)市场主导

以县旅投公司等企业作为县内红色文化旅游线路经营服务项目建设、管理、运营主体,做好市场前景分析和项目特色产品设计,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激发息烽县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三)部门配合

按照规划和目标任务,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对照职能职责梳理支持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对口资金支持发展。加大行业、景区等指导、规范和配合力度,落实行业监管和指导职责。整合相关资源,积极配合投资企业完善水、电、路、公厕等项目基础设施配套。

(四)社会参与

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旅游线路基础性服务和营利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支持当地群众、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按照相关标准投资民宿、乡村客栈、农家乐、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商品销售、游览观光项目建设,支持具有相应资质的协会、旅游行业社团等组织参与旅游客运、游客组织、客源市场开发、旅游商品开发等工作,鼓励旅游企业、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参与旅游经营管理活动。

乌江峡息烽段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是息烽乌江峡景区开发的序曲,是在保持乌江峡景区原始面貌、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的前提下,全域开发乌江峡景区的先导性工程。目的是凭借乌江峡景区的红色和自然资源,系统开发乌江峡景区,通过大力发展“三产”调整居民就业关系,大力发展“三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三产”增强息烽经济实力,真正实现息烽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息烽县南渡大塘
海绵“成仙”
后脱贫时期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探索
锦绣“云城”春未央
他睡在九月的昙花里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画卷苗乡——大塘
息烽县委离退局召开民主生活情况通报会
息烽县开展庆“八一”离退休老干部趣味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