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7与白癜风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0-03-12姚慧萍张璐陈官芝
姚慧萍,张璐,陈官芝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显示,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在白癜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CD8+T细胞对于白癜风的损伤作用已经获得共识[2],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白癜风发病的细胞免疫机制,伴随着对CD4+T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研究,细胞免疫机制有了进一步突破和完善。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CD4+T细胞分化出的亚群,在皮肤树突状细胞协助下,Th17细胞可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IL-17/IL-17A)等有强大致炎作用的细胞因子,可以打破自身的免疫耐受,进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的黑素细胞破坏,促使白癜风发病[3]。
近年来,众多人类和小鼠研究均表明白癜风的IL-17水平在全身、组织和细胞水平都有所提高[4]。一些白癜风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调节IL-17的水平,如紫外线光疗法[5]。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分析有关文献数据,探索白癜风与外周血IL-17的相关性,这对定义新的白癜风生物标志物以及白癜风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研究外周血IL-17与白癜风关系的临床对照试验,包括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
1.1.2 排除标准 病例组中1个月内进行过系统治疗,2周内进行过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及其他局部治疗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严重系统疾病者。
1.2 测量指标 外周血(血清/血浆)中IL-17的浓度。
1.3 检索策略 以白癜风、IL-17、IL-17A为检索词,检索万方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CBM、CNKI、Cochrane、Medline、Ovid、ScienceDirect。
1.4 质量评价 偏倚分析标准。
1.4.1 选择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选择偏倚不可避免。如果对2组研究对象同时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以及条件配对,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虽然采用了条件配对,但未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者,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相对较大;未采用条件配对以及分层随机抽样,或是有倾向性地选择正常对照,则有发生选择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1.4.2 混杂偏倚 产生于可能影响IL-17表达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掩盖或夸大所研究的IL-17和白癜风的真实联系。如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重要混杂因素有可比性,或是对设计和分析过程中的混杂因素进行了充分的控制和调整,则发生混杂偏倚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如果未对混杂因素进行描述,则存在混杂偏倚的中度可能性;如果2组混杂因素明显的不平衡,则有发生混杂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1.4.3 测量偏倚 测量方法不可靠以及未采用盲法,是产生测量偏倚的主要原因。测量方法经诊断性试验评价并证明合格,同时测量结果时采用盲法,发生测量偏倚的可能性较低;测量方法经诊断性试验评价并证明合格,但测量结果时未采用盲法,则存在发生测量偏倚的中度可能性;测量方法未经诊断性试验评价,同时测量结果时未采用盲法,则有发生测量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由2位作者共同进行质量评价,如有分歧由第3位作者裁决。
1.5 资料提取 由2位作者同时单独进行文献查找、数据提取和录入,如有争议由第3位作者进行裁决。
1.6 资料分析 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笔者首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检验水准设定为50%,即I2>50%时,研究结果间异质性较大;无统计学异质性的研究结果之间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D)合并分析;反之,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SMD)合并分析。计量资料将采用SMD/MD及其95%CI,同时采用u检验,用P表示,显著性水平设定0.05,即P<0.05时2组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在森林图中列出。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 检索结果共检索到文献414篇,经过筛选,最终纳入26篇文献,见图1,所有纳入文献都以中文或英文发表。
图1 筛选纳入文献
2.2 纳入研究特点 各纳入研究病例组从30例至160例不等,共计1 838例,正常对照891例。部分研究病例组分多组,但正常对照组为同一组。基本特征见图2[6-31]。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3.1 选择偏倚 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随机选择对照组。
2.3.2 混杂偏倚 20篇文章提及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和(或)性别匹配,6篇文章未提及匹配问题,2篇文章提及病例组中分组间年龄和(或)性别可比,见图2。
2.3.3 测量偏倚 所有纳入研究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IL-17水平进行测量,均未提及测量结果时是否采用盲法。
所有纳入研究均有发生选择偏倚的高度可能性、测量偏倚的中高度可能性及混杂偏倚的中低度可能性,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评分3~6分不等,见图2。
图2 各研究的基本特征
2.4 Meta分析结果 临床参照白癜风的可能病因、有关实验指标并结合白斑的形态、部位、分布范围和治疗反应,分为两型:节段型和寻常型;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进展期和稳定期。根据异质性分析,除非节段性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研究采用MD,余均采用SMD。结果如下:
9个研究对白癜风患者组(未限定分型及分期)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白癜风患者组的外周血中IL-17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SMD 1.55,95%CI(0.81,2.29)],见图3;15个研究对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MD 1.71,95%CI(1.17,2.26)],见图4;2个研究对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67,95%CI(-0.18,1.53)],见图5;12个研究对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间进行了比较,进展期组明显高于稳定期组[SMD 1.91,95%CI(1.16,2.66)],见图6;12个研究对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进行了比较,稳定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SMD 1.62,95%CI(0.98,2.26)],见图7;3个研究对白癜风患者病程及皮损面积进行了研究,短病程(病程<1年或≤1年)患者组高于长病程(病程≥1年或>1年)患者组[SMD 0.52,95%CI(0.21,0.83)],见图8,小面积皮损(皮损面积<5%或≤5%)患者组低于大面积皮损(皮损面积≥5%或>5%)患者组[SMD-1.61,95%CI(-2.94,-0.28)],见图9。但部分研究由于纳入文献较少,得出的结果仅供参考,有待积累更多的资料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图3 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4 非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5 节段性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6 进展期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
图7 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
图8 短病程与长病程患者组
图9 小面积与大面积皮损患者组
纳入研究质量较差,均未提及随机选择对象及采用盲法,存在高度选择偏倚;纳入研究单位不统一,测量数据差距较大,虽然单位经过换算得到统一,仍给分析带来了困难,尤其是选用的试剂来源不同,敏感度特异度均未提及,由此产生的测量偏倚无法避免;部分分析纳入文献较少,样本数少,使证据强度受到影响;大部分研究未提及病例组中分组间可比性,产生一定的混杂偏倚;白癜风临床类型复杂可能是导致研究结果间异质性较大的原因;现有研究均没有进行IL-17水平在白癜风患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
本研究表明,IL-17与白癜风有相关性。其在白癜风人群外周血中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提示白癜风与IL-17的升高有关;节段性患者与健康人群间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节段性白癜风与非节段性白癜风发病机制存在差异;进展期高于稳定期高于健康人群,提示IL-17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且呈正相关;短病程组高于长病程组,皮损面积小组患者低于皮损面积大组患者,提示IL-17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且呈正相关。
以上结论提示IL-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癜风疾病活动性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评估病情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作为白癜风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指标及重要治疗靶点。但是由于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同时部分研究纳入的文献较少,要想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需进行包括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在内的高质量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