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rma Boom书籍设计的拓荒者

2020-03-11

优雅 2020年1期
关键词:希拉邮票书籍

艺术构思的极高境界,在于驰骋想象,无往而不达。心有所感则观察极远,眉眼之前似乎风云变幻。这大概是Irma Boom,这位享誉世界的荷兰著名书籍设计师所能够达到的成就。她将自己的想象活动与事物的客观形象紧密结合,将艺术构思与对书稿的理解相统一,还将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需求。她注重对逻辑、内容、阅读方式的塑造,大胆的设计超越了内容呈现的窠臼,一跃成为了内容编辑的重要手段。书籍形态的多样化突出了媒介作为语言的价值,读者开始真正拥有阅读的自由权与选择权,在此基础上,Irma Boom极大地扩展了传统传播媒介的表现强度与宽度。

缘起:设计从政府办公室开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即便被誉为“Queen of books(书籍女王)”,Irma Boom的功力也不是一天炼成的。她的职业生涯始于争议,从艺术学院的绘画专业毕业后,在荷兰的政府印刷和出版办公室工作。工作的第一个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份荷兰集邮册目录。这套邮票目录始于1970年,最优秀的艺术家都被招募来设计邮票,其中诞生了很多关于这些邮票设计背后的故事。这为Boom提供了灵感。进行设计时,她没有遵循集邮册的标准——整齐排列的邮票和精确的描述。相反,她将自己的草图、灵感、工作图纸都收纳了进去,加入了半透明的纸张、跨越多页的文字,还用日式装订将书页的正反面折合起来,她更关注邮票的制作过程,而不只是展示最终的产品。不知不觉中,5年时间一晃而过,Irma Boom也将传统的集邮册设计成了国家刊物。但过于前卫的形式激怒了集邮家们,抗议邮件、负面新闻接二连三,但荣誉也是纷至沓来。她一瞬间成了设计界的公众人物,也得以辞去政府工作,创办自己的独立工作室。

集邮册 《Nederlandse postzegels 1987-88》

早期成名作《SHV Think Book 1996-1896》

《希拉·西克斯:编织的隐喻》

成名:打破规则,大胆探索

不破不立,1991年Irma Boom在Irma Boom Office成立后,以她大膽灵活、不落窠臼的设计风格活跃于荷兰本土及国际文化界与商界。同年,荷兰跨国私人贸易公司SHV请她设计一本百年贺岁纪念册,为了实现SHV管理层“做些不寻常的”要求,她煞费苦心,经历5年的设计,最终完成了一本多达2136页、重3.5公斤的巨书。全书打破了传统的页面布局,没有页码、目录和索引,章节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从任意一页开始,在任何一页结束,为读者创造了一种非线性的阅读可能,使他们的思维和阅读方式获得了全新的自由。这本名为《SHV ThinkBook 1996-1896》的纪念册仅为股东印刷了4500份,却让她的设计事业实现了国际的扩张,可谓是Irma Boom的成名作。如今,藏家们对它们垂涎三尺,奈何艺术品却已千金难求。

当然,越是特立独行,就越少不了别人的猜疑非议,正如她2006年为美国编织艺术家希拉·希克斯(Sheila Hicks)设计《希拉·西克斯:编织的隐喻》那样。这本通体白色的书籍,全书浸湿和锯开的页边营造出参差不齐的粗糙感,与纺织品织边的质感相呼应,纯白无字封面与书内色彩丰富的纺织品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保守的学术出版社则认为无标题无封面图恰好就是书籍的死穴,不可能有吸引力,希拉也炒了Irma Boom的鱿鱼,好在她不愿放弃,凭着自我的执着完成全书,最终获得希拉的认可和喜爱,该书也为其摘得2007年莱比锡书展世界最美图书的桂冠。

概念:将书籍设计看成—种雕塑

Irma Boom把设计一本书比作建造一座建筑,设计者就像一位建筑师一样,不仅决定了建筑的整体造型,还决定了家具、照明和材料饰面将如何装饰其内部。创造始于一个概念,“它必须有一个概念”。不过,她不是用软件排版,而是用模型来实现她的设想——手工制作的、大幅缩小的版本,她用这些微缩模型来测试想法和材料的可行性,检查书的结构分布,这个过程就好比建筑师制作建筑物的比例模型,之后才开始内容的编辑设计。“书是一个3D的物件,你必须考虑它的厚度、重量、封皮等所有可触摸的实体,毕竟书拿在手上才最重要,因此我自己做模型。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是说扔进机器就能出来一本书这么简单,书更像是一种雕塑。”

Irma Boom不光用微型书来做“实验”,还一直想出版微型书。2010年,她曾为自己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作品回顾展设计过一本迷你目录册《Irma Boom:Biography in Books》。这本书册按相反的时间顺序,记录了她1986-2010年间的作品,配有超过450页彩图、大量的文字注解和评论访谈,但外形却极为袖珍,仅有5厘米高、4厘米宽、2.5厘米厚,可在手掌之中翻阅。而《Irma Boom:The Architecture of the Book》出版于2013年,比上一版多了96页,书名的差异也反映了观点的差异,这一次强调了设计书就是在建造书。她至今仍将其随身携带,成为自己移动的名片。

小红书 《Irma Boom Biography in Books》及 《Irma Boom: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Book》

信念:数码时代,书本不可取代

数字时代,书籍随着信息传播媒介主角地位的旁落,如何回归自身,寻找到存在的价值,也成为书籍设计师必然面临的问题。对此,Irma Boom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作为传统书籍设计的拓荒者,她始终相信,即便互联网资讯、电子书籍发展蓬勃,书本的地位仍不可取代。“网络是平面的,而书本是立体的。文字、图片、版式带来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观体验都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她说,“如同建筑这种空间艺术,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和流动的感觉。书籍设计也是一样,哪怕一个翻页的动作,它可以是连贯的水流,也可以是凝固的瞬间,读者会发现纸质书的品质无法用数码复制,就好像《希拉西克斯:编织的隐喻》,如果只是看PDF版本,你不会感受到它的质感。”

Irma Boom对当代世界书籍形态设计发展的特别贡献,还在于她将书籍与任何艺术形式的广泛融合。哪怕想象再天马行空,她的设计与内容都紧紧依偎,绝不是无水之源,她的作品衔接了人与万物,除了现实,你甚至可以拥有一个绝美的梦中世界。而Irma Boom自己的梦,则是为她所称的那些“实验性书籍”建立一个图书馆,收藏17、18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书籍,那个时代的图书制作不受传统束缚,书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呼吸着自由”。她的图书馆最终将成为图书爱好者的天堂,他们会有一个空间来欣赏和研究这些图书——不需要白手套。

猜你喜欢

希拉邮票书籍
独一无二的邮票
鲁迅与“书籍代购”
爷爷还是希拉?——读《希拉的晚餐》
《希拉的晚餐》创作谈
希拉的晚餐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邮票上的“三月三”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找寻通往童年的那张“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