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及影响因素

2020-03-11王雯张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照料医养

王雯 张菲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48)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融合了传统的老年照料和医疗、康复、护理,回应了老年群体及其家庭的现实需求,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3〕。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总体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资源丰富,就全国范围而言较早地就开始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探索,包括建立养老照护中心、实现养老机构和医院资源的无缝衔接等。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首善之都”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为相关助老政策的出台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先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界定为在老年人看病就医方面提供便利及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和慢病管理服务。并对“医养结合”的需求群体界定为全部老年人口(60岁以上)。本研究旨在探讨北京市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7~9月对北京城市社区、北京老年医院及老年康复中心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374人。女占59.4%,男40.6%;平均年龄71.9岁,70岁以下受访者占比较多,达到50.3%;文化程度主要在高中/中专以下的老年人群占到76.2%;子女数量1个占45.7%,32.9%为2个,多于2个的占19.5%,1.9%无子女;婚姻状况:80.5%为有配偶,未婚为0.8%,2.4%为离异,丧偶为16.3%。北京地区老年人群的收入大部分在5 000元以下,占到82.6%,其中收入3 000~5 000元占36.4%;退休前职业46.3%是企业员工,34.2%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此外还有19.5%的老年人群退休前职业是个体工商户、务农或打零工。总体上,调查样本基本反映了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统计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问卷调查与数据采集 2017 年7~9月,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北京老年人群养老服务需求及家庭支持能力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文献和调研报告的基础上设计编制的〔4~7〕。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 374 份(89.2%)。问卷主要内容:①个人基本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婚姻状况;②经济因素:退休前职业、平均月收入、目前主要收入来源;③身体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自评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患病情况;④家庭因素:目前养老方式、居住状态;⑤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日常休闲娱乐方式、日常活动范围、每周见朋友数量;⑥养老服务内容需求情况:包括医养结合的三个方面,医疗照护服务、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及每月能够接受用于照护的费用等〔8〕。

1.3研究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人群“医养结合”需求现状分析 本研究中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受访老年人为242人(64.7%)。对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进行的分析,主要涉及三个基本维度:医疗照护服务,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①近八成老年人需要以定期检查为主体的医疗照护服务。79.7%的老年人具有对医疗照护服务的需求。其中需要定期检查的比重最高,占比达到57.0%。康复保健占12.8%,上门门诊6.7%,陪同看病3.2%。这一结果与不同类型服务的可及性、大众熟悉度及与改善健康的关联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②超过半数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日常照料服务。调查显示50.5%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日常照料服务,20.9%的老年人需要帮助饮食,19.0%的老年人需要打扫房间、洗衣,还有4.8%、3.5%和1.3%的老年人需要帮助室内外活动、帮助购物和助浴。这一结果与现实相一致,即大多数老年人只要自理能力允许,更愿意自己完成家务活动和自我照料,不舍得利用有偿服务。③超过三成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精神慰藉服务。调查显示有34.8%的老年人表示不需要精神慰藉服务。在需要此项服务的被调查者中,最需要的两种服务内容分别是聊天解闷(25.1%)和文娱活动(30.5%)。这两种选择的认知度高,可及性强,成本经济,属于低需求层次的精神慰藉方式,说明老年人排解孤独寂寞情绪的需求强烈。此外,有7.8%的老年人选择了需要心理咨询疏导,说明老年人开始正视并且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同时有1.9%的老年人需要临终关怀服务。

2.2老年人群医养结合需求现状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人医疗照护服务的因素: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每周见朋友数量(P<0.05);影响日常照料服务的因素:性别、年龄、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中旅游观光、每周见朋友数量及每月用于照护的费用(P<0.05);影响精神慰藉服务的因素: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中听戏、看电影、看歌剧等演出(P<0.05)。

以老年人具体的医养结合需求服务(医疗照护服务、日常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情况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医疗照护服务的影响因素(P<0.001)。见表1。

表1 老年人医养结合(医疗照护服务)的二项Logistic回归结果

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每月用于照护费用、每周见朋友数量是老年人日常照料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年龄、健康状况、日常休闲娱乐方式(听戏、看电影、看歌剧等演出)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老年人医养结合(日常照料服务)的Logistic回归结果

表3 老年人医养结合(精神慰藉服务)的Logistic回归结果

3 讨 论

本研究被调查群体对医养结合需求的比例来看,本研究比其他研究者的相关调研〔9〕结果略高一些。一个可能的理由是老年人居住状态、身体健康状况等家庭和自身的因素导致对医养结合服务的现实需求较高。 另一个可能的理由是问卷中没有使用“你是否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冶这样的问题,而是通过”你是否需要日常照料服务冶“你是否需要医疗照护服务冶和”你是否需要精神慰藉服务冶这三个问题来间接得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量。 按照“医养结合冶的内涵来分析研究,可以避免一定的主观认识偏差”。

本研究在具体内容上,对医疗照护服务的需求最高,反映出医养结合的重点是医疗照护。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医疗照护服务的影响因素,这与客观实际也比较相符;北京市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恶化和自理能力衰退,对日常照料服务的需求增多;每周见朋友数量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日常照料服务的可能性越小;每月愿意支付的照护费用越高的老年人越需要日常照料服务,这说明经济购买力对日常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年龄越高的老年人越需要精神慰藉服务,反映出高龄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无用感,更可能出现抑郁、愤怒、低沉等心理状态。 健康状况越差的老年人越需要精神慰藉服务,说明身体功能的衰退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日常休闲娱乐方式中喜欢听戏、看电影、看歌剧等演出的老年人更注重精神慰藉服务,反映出这部分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较高,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感受。

本研究说明健康和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这与已有相关研究〔8〕结论一致,反映出老年人生理、心理的一般规律。 即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功能下降,患病风险增加,自理能力变差,日常活动范围缩小,这些因素互相交织,加剧了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每周见朋友数量较多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比较小。 社会支持一方面有助于减缓老年人压力和塑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增强老年人自我照料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延缓老年人机体功能的衰老,进而减少对外部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照料医养
医养当兴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