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学共同体模式构建
2020-03-10李琦
李琦
摘 要:针对国内外当前的发展情况,国际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不断趋于深化,不仅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未来长期发展获得更加有力的市场资源,也能够为我国对国际化人才进行有效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对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就需要对其中的优势以及具体落实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大学共同体模式;构建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家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教育领域自然也逐渐趋于国际化,并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内容及形式更加丰富。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可以了解到,其中,既包括教育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也包括课程相关的交流,例如交换生、留学生、校际之间的专家、学者、教授所组织的交流会议、研讨会议等,均为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化合作的重要体现。以此为基础,我国高校应积极参与和强化国际合作,以促使大学共同体模式得以有效构建,并对自身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从而切实有效的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良好发展。
一、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构建的优势
(一)降低對于本国环境的依赖
为了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不仅需要在我国社会中积极努力,还应有效强化国际之间的教育事业合作。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高等教育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发展,并与诸多国外高校之间具有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已经逐渐成为大学共同体中的一员。在大学共同体模式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了更加良好的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平台,所以国内诸多高校在参与国际化发展时,均以国际化视角为切入点明确自身定位,以促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素质的优秀人才。并且,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构建,即能够促使高等院校的发展过程对于本国环境的依赖大幅度降低,同时其在思想战略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也能够得到改善。
(二)提升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构建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各个国家、各个学校在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巨大的交流成果。并且,以大学共同体模式为基础,各高校均能够对教育成果进行充分享用,同时也能够对共同体中所具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应用,从而使自身存在的教育资源不足情况得到有效弥补。所以,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建立,有利于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资源中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例如在部分中外合资的院校之中,由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即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以及接触多元化的文化,从而有效实现各个国家和院校教育资源的互补。
(三)推动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大学共同体为基础,各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均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首先,大学共同体各成员国之间能够通过交流与合作,对经营策略以及办学理念等进行分享,使各高校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借鉴并互为补充,以促使发展格局得到不断优化;其次,通过大学共同体的建立,各个国家的高校对教育资源进行获取的途径以及资源的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也就更加有利于促使。各个国家高等教育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例如,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建立以后,高校可以对其他高校所应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设备进行借鉴和引用,同时也可以吸收其他高校的经营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对自身发展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也能够为国际教育供更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并能够逐渐推动大学共同体模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各国高等教育得到良好发展,同时也就能够实现高素质优秀人员的有效培养。
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大学共同体模式构建措施
(一)对教育信息交流平台进行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产品的发展,推动了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大幅度变化,同时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之中,高等教育自然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所以,以教育国际化为基础,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应对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以促使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得到完善。由此,若国际社会中新的科研成功或是出现新的教育理论,即能够及时通过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发布,以实现教育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或是部分高校在具有良好的科研机会以及经营理念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对相关消息进行发布,以促使国际教育合作效果得到提升,另外,各个国家的高校均应设置专门的教育信息工作小组,以对本国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及更新,从而对科学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进行建立和健全,以促使教育资源的应用率得到提升,进而实现大学共同体模式的不断优化,并能够推动大学共同体模式的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二)对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进行设置
在实施大学共同体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国家、各院校在参与共同体之前,已经具有了专属于自身的办学特色,所以在对共同体进行构建时,必须对其中的差异性进行充分考虑,坚持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例如,可以在对各高校办学特色予以充分尊重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国际化的课程内容,并对国际教学大纲标准进行应用。以我国四川大学为例,其属于在此方面的先驱者,在对人才进行选拔的方面,四川大学制定了详细的《吴玉章学院学生选拔方案》,在课程设置的方面,四川大学选择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根据国际发展形势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其中包括专业课、校级平台以及实践等多个模块,在人才培养理念方面,四川大学致力于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进行培养,以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三)对合作交流机会进行创造
大学共同体模式的建立,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如果想要促使大学共同体模式得到有效优化,就需要为各国人才积极创建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一般来说,可以对以下两个形式进行应用:第一,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各个国家的高校可以选派优秀的学生前往对方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以对不同的学习环境进行感受,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这一形式中已经具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果,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均已对这一形式进行应用;第二,采用开展学术交流会的方式,例如对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等交流会议进行组织,各个国家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学者针对高等教育的内容及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工作,共同对更加合理、高效的高等教育方法、模式以及实施措施进行探索。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国际上这一类型的研讨会议相对较少,所以在促使大学共同体模式得到优化的同时,还可以适当推动这一方面的进展,以能够为各个国家各个院校人才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机会和环境。
(四)对科学的大学共同体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
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完善过程中,都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予以推动,当前我国高校正积极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优化,与此同时,还需注重根据自身实际的办学条件,同时结合国际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对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在这一评价体系之中,既应包含大学共同体模式之下,各国高校的交流合作措施以及实践路径,还应包括对各项措施及路径进行制定的评价标准。国内高校应以这一评价体系为基础,同时对自身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结合,以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促使其更加有效的对国际教育合作的整体发展进行适应,从而实现大学共同体模式得到优化和健康持续的长远发展。
三、结束语
根据上文,以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为背景对大学共同体模式进行构建,不仅有利于强化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够强化国际上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升各个高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推动各国高等教育得到更加良好的发展。所以我国高校应积极主动与各国高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合作,以充分融入大学共同体之中,并对教育资源共享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以对更多优质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常桐善.美国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发展特征——兼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2020,8(05):18-31.
[2]代唯良,杨洪军,邓磊.西部应用型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功能发展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20(04):63-70.
[3]蒋玉梅,陆小兵.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应对[J].江苏高教,2020(03):109-119.
[4]郑淳,杨帆.中非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铁路行业特色高校国际化教育实践探析——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