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e3+掺杂Na2Ca3Si2O8长余辉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2020-03-10郭强强刘宝文王雪淳张晓鑫

山东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余辉荧光粉波长

郭强强,刘宝文,王雪淳,张晓鑫

(唐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定义为是一类对环境无污染,可以节约电能的创新型照明材料。它普遍被人们用于发光涂料、标识指示、低度照明等,在我国古代就有明月珠和夜光杯的记载,这些都是长余辉发光材料[1]。随着长余辉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大量新型长余辉材料应运而生,如长余辉玻璃、陶瓷等[2]。其在传统的照明、消防安全和军事信息等范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3]。硅酸盐体系中以Na2Ca3Si2O8为基质的荧光粉,存在着荧光特性好、Ca2+离子格位易取代且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广受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傅胤荣等[4]研究了Tb3+离子在Na2Ca3Si2O8基质中的发光性质,其结论是Tb3+离子的掺杂量对该材料的能级跃迁有明显影响。改变Tb3+离子的掺杂量可改变发射光的颜色,因此在多彩荧光粉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Wei Lu等[5]研究了多掺Na2Ca3Si2O8荧光粉,在材料中掺杂了稀土Tb3+,Mn2+离子,通过控制Tb3+,Mn2+的掺杂量,得出 Tb3+-Mn2+两者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现象的结论。调节Mn2+离子的掺杂量,该样品的发射光可以由蓝光调至红光。弓中强等[6]通过高温固相法在CO还原气氛下合成了一系列荧光粉,运用荧光寿命分析的表征方法,得知Tb3+-Sm3+和Tb3+-Eu3+之间也存在能量传递,两者的发射光颜色皆可通过改变掺杂离子的掺杂量进行调节,前者可由黄绿色渐变为白光。后者可由黄绿色渐变为黄光再到红光。

论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以硅酸盐为基质,掺杂Ce3+离子的Na2Ca3-xSi2O8荧光粉,对其发光性能及其外貌做进一步的探究

1 实验

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一系列单掺杂Ce3+的Na2Ca3Si2O8晶体粉末样品。使用CaCO3(99.0%)、SiO2(99.0%)、Na2CO3(99.8%)and Ce2O3(99.99%)作为原材料,根据Na2Ca3-xSi2O8:xCe3+的标称化学组成决定起始物料的质量,然后使用酒精作为润湿介质,在玛瑙研钵中彻底湿磨样品。在1200℃下的还原性气氛中,用管式炉煅烧样品5h。最后让样品在炉内冷却到室温,研磨成微粒进行后面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Ce3+掺杂Na2Ca3Si2O8长余辉荧光粉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研究

2.1.1 掺杂Ce3+荧光粉的形貌

图1为掺杂Ce3+荧光粉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扫描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试样的形貌不规则且粒径分布不均匀,增大电镜倍数可以看出材料的表面较为光滑,其表面上散落的细微颗粒是其自身的颗粒,形成原因是制备过程中研磨导致的。

图1 Na2Ca2.97Si2O8:0.03Ce3+扫描电镜图

Fig.1 SEM photographs of Na2Ca2.97Si2O8:0.03Ce3+

2.1.2 掺杂Ce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图2 Na2Ca3-xSi2O8:xCe3+的激发光谱图

图2为掺杂Ce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图,用405nm的发射波长激发每个样品得到。整个激发光谱由三个激发峰组成,分别是位于245,289,339nm的宽带激发峰。波长范围分别在220~260nm、260~310nm、310~380nm内。在激发光谱图中,其波长范围和激发峰的形状是完全一致的,激发光的强度却是不同的。这与Ce3+离子的掺杂量有很大程度的关系,当其稀土离子掺杂量增加时,发光强度先是增强随后减弱,样品Na2Ca2.97Si2O8:0.03Ce3+,达到最大值。

图3 Na2Ca3-xSi2O8:xCe3+的发射光谱图

图3是掺杂Ce3+离子的Na2Ca3Si2O8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图,图中所示为Ce3+离子掺杂量不同的样品在340nm的激发波长下,在350~600nm的波长范围内,存在一个宽峰。掺杂量不同,峰的位置发生了小幅度的移动,随着Ce3+离子的增加,峰的位置由401nm移动到410nm,说明发生了红移。上述现象可能是因为Ce3+离子数目的增多,促进Ca2+离子的格位被Ce3+离子取代并在晶格中生成无序O2-空位,使晶格扭曲,能级劈裂从而导致光谱发生红移[7]。

图4 Ce3+的掺杂量对样品发光强度的影响

图4为Ce3+离子掺杂量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规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以掺杂量x=0.03为分界点,该类荧光粉发生了荧光淬灭现象。其原因大致相同,过高的离子数量反而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使其发光强度降低。

2.2 荧光粉的余辉衰减

图5 Na2Ca3-xSi2O8:xCe3+长余辉发光衰减曲线

图5是在室温下检测的Na2Ca3-xSi2O8:xCe3+荧光粉的余辉衰减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Ce3+离子的掺杂量对其余辉衰减有较大的影响。在缓慢衰减阶段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掺杂量为x=0.03的样品。通过非线性拟合出的衰减常数也可以解释,由下式得出:

I=At-n

式中,I为激发结束t时后的发光强度;衰减常数用n表示。当衰减常数n值越小时,其余辉时间越长。

从图5中可看出,Ce3+的掺杂浓度对于长余辉发光的衰减现象产生了很大影响。原因可能离子取代后会导致晶胞产生比较严重的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电子陷阱的密度变大,而电子陷阱的密度以及深度与长余辉材料的余辉时间密切相关,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材料的余辉时间就越长。但过多的取代可能造成晶体的变化,从而余辉时间变短。还可用衰减常数说明,如表1所示,x=0.03时,n值最小,余辉时间最长。

表1 试样的衰减常数

3 结论

Ce3+离子掺杂的Na2Ca3Si2O8长余辉荧光粉,微观粒子出现团聚现象且结构复杂。随着Ce3+离子掺杂量的增加,该荧光粉发光性能提高,当x=0.03时,样品发光强度达到最大。之后随着Ce3+离子的掺杂量增加,发光强度逐渐减弱,有荧光浓度淬灭现象发生。通过非线性拟合出衰减常数,表明x=0.03时余辉时间最长。总之,掺杂比例为Na2Ca2.97Si2O8:0.03Ce3+的荧光粉为最佳样品。

猜你喜欢

余辉荧光粉波长
Sm2+激活的深红—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宽带激发BaBi2(MoO4)4:Eu3+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
杯中“日出”
白光LED用钙钛矿结构氧化物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白光LED 用磷酸盐基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近红外长余辉材料ZnGa2MO6:Cr3+的制备与余辉性能
Zn空位缺陷长余辉发光材料Zn1-δAl2O4-δ的研究
蓄能清洁人造石产品的研制
YAG荧光粉的表面改性及其发光和热/湿劣化性能研究
基于频域分析方法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敏感波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