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B35-2油田组合调驱剂性能评价及其注入参数优化

2020-03-10薛宝庆李彦阅代磊阳

化学工程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成胶分水乳状液

薛宝庆,李彦阅,代磊阳,夏 欢,黎 慧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渤海NB35-2油田自2008年开始了弱凝胶调驱先导试验,针对地下原油粘度较高的部分井组开展弱凝胶调驱,受效井的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得到有效控制,见到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1-5]。

2016年又采用“弱凝胶-水”交替注入技术,较好地启动了优势通道周边区域剩余油,有效地抑制了连续注入阶段的吸水剖面反转,增加了注入流体的波及范围,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2015年,渤海油田在微界面乳化降粘调驱研究中取得一定研究成果[6-8],已在渤海稠油油田成功开展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低渗透区域剩余油启动能力及优势通道剩余油的驱油效率,需采用交替注入方式注入弱凝胶,并进一步优化注入参数,封堵优势水流通道,在提高波及体积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已动用区域的洗油效率。所以本文开展调剖段塞、调驱段塞浓度优化研究,并开展可提高稠油驱油效率的微界面体系适应性评价实验。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和仪器

调驱剂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1900×104,固含量为88%;Cr3+交联剂有效含量为2.7%;微界面体系有效含量为100%。实验用水为NB35-2油田注入水(采出污水),其离子组成分析见表1。

表1 水质分析Tab.1 Water quality analysis

实验用油为模拟油,由NB35-2油田脱气原油与煤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油藏温度60°C条件下黏度为 μo=360mPa·s。

实验岩心为人造非均质岩心,由石英砂与环氧树脂胶结而成[9,10],外观尺寸为:宽×高×长=4.5cm×4.5cm×30cm。非均质岩心包括高中低3个渗透层,各个小层渗透率 Kg=6000×10-3μm2、2000×10-3μm2和300×10-3μm2。

采用DV-Ⅱ型布氏黏度计测试油水乳状液黏度。采用TX-500C旋滴界面张力仪测试油相与水相间界面张力。采用驱替实验装置测试驱油效率,装置主要包括平流泵、压力传感器、岩心夹持器、手摇泵和中间容器等部件。除平流泵和手摇泵外,其它部分置于油藏温度60℃保温箱内。

1.2 实验方法

(1)在室温下,岩心抽真空饱和地层水,计算孔隙体积;(2)在油藏温度条件下,饱和模拟油,计算含油饱和度;(3)在油藏温度60℃条件下,按实验方案注入调驱剂,计算水驱采收率;(4)后续水至95%。

记录实验过程中注入压力,计量采出液,计算含水率和采收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Cr3+凝胶配方优化

当前NB35-2油田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弱凝胶调驱体系,即Cr3+交联类凝胶。调整聚铬比及聚合物浓度可实现弱凝胶到凝胶状态的改变,因此,根据地质设计要求及当前油藏情况,对Cr3+凝胶体系聚合物浓度及聚铬比进行优化,筛选得到可实现调剖功能的Cr3+凝胶体系及弱凝胶体系配方。

表2 Cr3+凝胶体系不同聚合物及铬离子浓度条件下表观粘度Tab.2 Apparent viscosity of Cr3+gel system under different polymer and chromium ion concentrations

通过对Cr3+体系成胶情况进行观察,发现成胶时间和强度可控。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成胶效果更明显,随着聚铬比降低,成胶强度增大,实现了弱凝胶状态到凝胶状态的转变。

从调剖体系配方分析认为,当聚合物浓度3000mg·L-1,聚铬比小于 90∶1 时,成胶强度较高,开始成胶时间大于6h,完全成胶时间大于1d。当聚合物浓度 3500mg·L-1,聚铬比小于 90∶1 时,成胶强度较高,开始成胶时间大于6h,完全成胶时间大于1d。当聚合物浓度4000mg·L-1,聚铬比小于120∶1时,成胶强度较高,开始成胶时间大于6h,完全成胶时间大于1d。

考虑当前现场采用的聚铬比180∶1,聚合物浓度为4000mg·L-1,为降低产聚风险,同时兼顾具备一定的调驱能力,降低注聚浓度为3000~3500mg·L-1,为了发挥分子间交联效果,提高调驱段塞黏度,降低流度比,提高调驱段塞的流度控制能力,同时避免形成强凝胶,建议将聚铬比调低,根据现场注入压力调整聚铬比,聚铬比范围为 120∶1~180∶1。

2.2 微界面配方优化

微界面体系是一种乳化降粘剂,已在渤海稠油油田成功开展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本次对常用的两种微界面体系进行评价。

(1)界面张力 采用注入水配制不同类型和浓度微界面溶液,它们与原油间界面张力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界面张力测试结果Tab.3 Test results of interfacial tension

从表3可以看出,在微界面体系种类一定条件下,随浓度增加,微界面溶液与原油间界面张力逐渐降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与1#微界面体系相比,2#微界面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较低,更有利于乳化及提高波及区驱油效率。

(2)乳化降粘效果 使用注入水配制70mL不同浓度的微界面溶液,与30mL原油混合,在油藏温度条件下放置1h,搅拌2min(搅拌桨转速250r·min-1),测试乳状液的粘度,粘度测试结果和降粘率见表4。

表4 粘度测试结果(mPa·s)Tab.4 Viscosity test results(mPa·s)

从表4可以看出,在微界面种类一定条件下,随浓度增加,乳状液粘度下降,与初始原油黏度相比下降显著。在药剂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与1#微界面体系相比,2#微界面体系的配制乳状液粘度值较低,乳化降粘效果更好。

(3)分水率

取35mL表面活性剂溶液和15mL原油,将它们放入50mL磨口刻度试管中,并将试管置于恒温箱内。放置5h后,将试管拿出,上下剧烈振荡3min,形成油水乳状液,再将试管放回恒温箱内。观测乳状液层和水层厚度与时间关系,采用下式计算分水率:

式中 FV:分水率,V1:析出水体积,V2:乳状液体积。FV值愈小,乳化效果愈好,乳状液愈稳定。

2种药剂配制乳状液分水率实验数据见表5和表6。

表5 分水率实验结果数据(1#、未剪切)(%)Tab.5 Experimental data of moisture content(1#,uncut)(%)

表6 分水率实验结果数据(2#、未剪切)(%)Tab.5 Experimental data of moisture content(2#,uncut)(%)

在微界面种类和浓度一定条件下,随放置时间延长,乳状液分水率增加,即油水分离相对较快,不影响流程分离。在浓度相同条件下,2#微界面体系的配制乳状液分水率更低。后续实验采用2#微界面体系。

2.3 凝胶体系与微界面体系混合情况配伍性实验

为了分析凝胶体系与微界面体系的配伍性,开展了聚合物浓度 3000mg·L-1,聚铬比为 60∶1、90∶1成胶效果实验。从实验结果看,在聚铬比相同和和测试时间小于0.5d时,微界面体系会使凝胶黏度降低,尤其是聚铬比为60∶1时更为明显,但在测试时间大于1天后,微界面体系对Cr3+凝胶成胶效果影响较小。由此可见,微界面体系可以在成胶初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交联反应,不仅可以避免成胶过快在注入井发生堵塞,而且还可以用于油藏深部调驱。

表7 配伍性实验结果Tab.7 Results of compatibility test

2.4 驱替实验

(1)调剖段塞封堵性实验 对聚合物浓度3500mg·L-1,聚铬比90∶1的溶液开展封堵性实验。从封堵效果上看,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中形成了较好封堵,封堵率达到了98.5%,可以满足调剖需要。

表8 Cr3+凝胶封堵率实验Tab.8 Cr3+gel plugging rate experiment

(2)驱油效果实验 为了分析NB35-2油田条件下弱凝胶体系的驱油效果,设计了6组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见表9。

表9 驱油效果实验结果Tab.9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从表9看出,对比方案5与方案1,多轮次调驱后,采用交替注入弱凝胶的方式比连续注入弱凝胶效果好,最终采出程度高3.9%。当交替注入弱凝胶与微界面体系时,最终采出程度平均比连续注弱凝胶高10.6%。当在调剖基础上交替注入弱凝胶时,最终采出程度高1.7%。

机理分析认为,微界面溶液与原油作用可以产生乳化作用,乳状液引起“贾敏效应”,致使渗流阻力增加,中低渗透层吸液压差增大,吸液量增加,扩大了波及体积。此外,微界面溶液较高洗油效率也提高了增油降水效果。综上所述,弱凝胶多轮次调驱后,采用“凝胶调剖+弱凝胶与微界面体系交替注入方式”具有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双重功效,因而可以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

3 结论

(1)根据现场现场注入压力,推荐调驱最佳聚铬比范围为120∶1~180∶1,聚合物浓度为 3000~3500mg·L-1。

(2)在界面张力,乳化降粘和分水率方面,“药剂 2”优于“药剂 1”。

(3)“调驱剂+水”交替注入方式可以减少调驱剂在低渗透层中滞留量,减缓低渗透层吸液启动压力升高速度,延长吸液剖面反转速度,有利于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采收率。

(4)弱凝胶多轮次调驱后,“强化调剖段塞+弱凝胶+微界面溶液”交替注入方式不仅有利于扩大波及体积,而且可以提高洗油效率,可以取得更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

猜你喜欢

成胶分水乳状液
低温无机铝凝胶调剖体系的研制和性能研究
剪切条件对可逆乳状液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渤海中低温油藏调剖体系筛选评价研究
基于闲置分水指标的黄河分水方案调整研究
酸碱质量分数对pH 控制的可逆乳状液转相的影响
弱凝胶深部调驱配套工艺技术优化
离子浓度对原油乳状液性质影响的研究
漫话康熙民窑青花瓷
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微滴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流变特性
分水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