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水解度对有机铬交联剂成胶性能的影响
2015-03-13王纪云赵春旭刘艳华郝明耀
王纪云,孔 燕,赵春旭,刘艳华,郝明耀
(1.河南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2.河南南阳石油机械厂,河南南阳473132)
河南油田进行交联聚合物驱油试验,是采用聚合物驱用聚合物,为了得到较高的井口粘度,水解度一般比较高[1],但高水解度聚合物是否适合于交联聚合物驱,以及如何选择最佳水解度的聚合物作为交联聚合物驱,过去从未进行过系统研究,为此,我们系统研究了聚合物水解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为凝胶驱聚合物的选型提供了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Brookfield 粘度计,Sanyo 烘箱,真空泵等。
试验用水:下二门油田产出污水;交联剂:有机铬,有效含量Cr3+2.5%;聚合物:MO4000、ZL 聚合物。
表1 聚合物参数表Tab.1 Parameters of polymer
1.2 母液配制样品的制备
采用下二门油田除硫产出污水配制成4000mg·L-1聚合物母液,用新鲜污水和除硫污水稀释成400×60mg·L-1的交联聚合物溶液,密封在安瓿瓶中,放置在烘箱中考察其成胶时间及长期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MO4000 不同水解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试验温度:50℃;配制水采用下二门油田产出新鲜污水和除硫污水。
表2 MO4000 不同水解度成胶情况Tab.2 Gelling under different degree of hydrolysis of MO4000
表3 MO4000 不同水解度成胶情况(mPa·s)Tab.3 Gelling under different degree of hydrolysis of MO4000
由表2、3 我们可以看出,MO-4000 在聚合物/交联剂:400~60mg·L-1配方时,水解度在22%时成胶效果最好,成胶速度最快,成胶后稳定性也比较好,水解度为18%,成胶速度慢,成胶后粘度不大,但成胶后稳定性较好。水解度为26%,成胶速度慢,成胶后粘度不大,成胶后稳定性较差。采用除硫污水稀释,看不出水解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2.2 ZL 不同水解度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试验温度:50℃聚合物/交联剂:400~60mg·L-1
表4 ZL 不同水解度聚合物成胶情况Tab.4 Gelling under different degree of hydrolysis of ZL
由表4 可以看出,ZL 聚合物水解度在27%时,基本上不能成胶,水解度在15.5%时,成胶效果最好,水解度为7.4%体系不成胶。
通过这两组试验,我们认为:水解度对成胶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不同聚合物类型,有一个较为适宜的聚合物水解度范围。对于聚驱来说,高水解度聚合物[2]可以保证井口的高粘度,但对于交联聚合物驱来说,并非水解度越高越好。
2.3 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的影响[3]
对于高水解度的聚合物来说,要想提高其成胶能力,就需增加聚合物和交联剂浓度。试验选用水解度为26%的MO4000 聚合物,采用新鲜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浓度分别为200、300、400、500mg·L-1浓度,加交联剂60mg·L-1,结果见图1。
图1 水解度26%MO4000 聚合物在不同聚合物浓度下的成胶结果Fig.1 Gelling under different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 is 26% of MO4000
由图1 可见增加交联剂浓度也可以达到增加成胶粘度的目的,试验选用水解度为26%的MO4000 聚合物,采用新鲜污水配制聚合物浓度400mg·L-1,分别加交联剂20、40、60、80mg·L-1,结果见图2。
图2 水解度26%MO4000 聚合物在不同交联剂浓度下的成胶结果Fig.2 Gelling under different crosslinking age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hydrolysis is 26% of MO4000
由图1、2 可以看出,聚合物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成胶粘度大幅度增加,且稳定性好;增加交联剂浓度,成胶粘度有所增加,粘度在120d 内可以保持稳定。
3 结论
(1)水解度对有机铬交联聚合物的成胶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2)不同类型的聚合物有一个较为适宜的成胶水解度范围。
(3)高水解度的聚合物,要想提高其成胶能力,需增加聚合物或交联剂浓度,但增加交联剂浓度不如增加聚合物浓度效果好。
(4)新鲜污水的成胶能力比除硫污水的成胶能力弱、成胶时间长。
[1]孔柏岭.污水聚丙烯酰胺溶液高温稳定性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3):66-67.
[2]孔柏岭,韩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对低浓度交联聚合物体系性能的影响[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5):71-74.
[3]孔昭柯,等.提供聚丙烯酰胺微凝胶热稳定性的研究[J].油田化学,2002,19(3):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