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在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后的临床疗效评估
2020-03-10吴芳
吴 芳
(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00)
炎症性肠病在临床上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胃肠道疾病,目前这种病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该病症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1]。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患者发病之后存在营养状况不佳的表现,严重的对患者的整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还会对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产生干扰,因此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相对较低。对炎症性肠病积极的进行营养支持(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来进行机体所需营养成分的补充)是治疗和护理患者的一种相对有帮助的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为患者配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这样能够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目自2017年3月起,到2019年9月结束,研究期间共入组60例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入组时年龄为23~78岁,年龄均数为(45.85±17.18)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6例,入组时年龄为24~76岁,年龄均数为(48.65±18.57)岁。所有研究对象病情诊断符合诊断标准,具备诊断依据,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数据进行统计学验证,结果无差异(P>0.05),可比性明确。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的进行治疗,积极的进行营养补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围绕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机械性、被动的护理,未重视患者的主观表现和情绪,护理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操作。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的护理如下:
(1)个性化用药:为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使患者能定时定量的服药,避免患者擅自更改药物剂量和漏服错服药物,也不能擅自更换药物[2]。
(2)个性化行为:保证患者在整个治疗周期当中都具有正确的日常作息,确保能够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如有吸烟饮酒的习惯,需帮助患者戒烟戒酒。
(3)个性化心理:因为炎症性肠病表现较为严重,这种病症会反复发作,而且疾病后期伴随诸多并发症,因此,很容易导致患者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此种情况下,我们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采用深呼吸、放松训练、行为认知疗法等各种心理调节方法来调整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患者促进心理宣泄。
(4)并发症护理:炎症性肠病可能会引发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所以要积极的预防这些情况出现。如患者发生相关的并发症,要及时留意患者发生病变的位置和性质,适当的采取止痛药物来防止患者病变扩大化,避免患者出现肠穿孔。腹泻严重的患者还需要积极的进行水电解质的补充,并遵医嘱应用止泻药。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治疗有效率率。
(2)满意度:通过自制量表评分进行评价,评分为0~100分,评分高于75分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
(3)统计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肠穿孔、水电解质紊乱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IBM公司最新版本的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模型具有显著水平,反之则无显著水平。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66.67%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论
本文主要研究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通过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所取得的效果,通过对本文结果进行分析能够看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所以能够说明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可促进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恢复。为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属于一种优质护理,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可在护理当中将患者放于中心位置,使护理手段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的护理过程当中能够发挥稳定的护理作用。可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强化指导,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还能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避免并发症加重影响患者躯体的各方面质量,这样就能综合的为患者的病情康复创造好的内环境和外环境。
综上所述,通过个性化护理应用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中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对机体的影响,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