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0-03-10杨金花
杨金花
(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乳腺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主要是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增殖失控且细胞恶性病变,该病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1]。在对乳腺癌的治疗上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而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操作,若围术期间相关处理不到位,常会使得手术失败,导致手术效果降低。本次研究中,探讨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价值,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具有良好手术指征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以下两组:实验组40例,年龄37~64岁,平均(48.2±1.3)岁;临床分期:Ⅰ期24例,Ⅱ期16例。对照组40例,年龄35~65岁,平均(47.9±1.4)岁;分期:Ⅰ期25例,Ⅱ期15例。两组年龄及病理分期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是由手术经验丰富的医护实施操作,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主要在术前做好病情评估、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到医护配合;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测、病房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预见性护理。在入院前需做好入住环境的布置,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以调节患者的身心状态在理想水平,使患者可尽快进入良好耐受状态;术前为患者耐心讲解乳腺癌发病机制、手术方法与手术注意事项等,充分强调在乳腺癌手术中配合要点及术中固定的重要作用,确保手术顺利实施。(2)术中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尽快的适应手术需求,使患者手术认知及依从性提升,术中做好手术部位的标示,且为患者佩戴标识腕带,准备好各种手术用品,仔细核对护理人员、手术室接送人员,确认无误后做好交接工作。对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帮助其进口的适应手术室环境,利用换位思考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3)术后预见性护理。术后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患者疼痛护理,缓解患者疼痛敏感度,在术后早期采取渐进式康复训练患者关节功能,训练上可从手指逐步朝肩关节,自小肌肉到上肢肢体运动,借助有效肢体功能训练减少瘢痕组织所以肌肉挛缩、肌肉萎缩情况,促进肢体功能、关节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具体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2)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实验组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对比(±s)
2.2 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出血,总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术后发生3例出血、2例感染及1例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4,P=0.048)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这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因此关于乳腺癌的治疗也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2]。在对乳腺癌的治疗上多提倡采取手术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手术是一种创伤操作,在围术期间及极容易出现不良事件,这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因此在手术治疗期间还强调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
本次研究探讨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各围术期指标上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充分提示对乳腺癌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预见性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这可避免护理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保证手术顺利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这一疾病,临床中采取手术治疗中,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融入预见性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护理干预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