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ICU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20-03-10李立青党路锦马嘉琳罗飘萍
伍 芳,李立青,党路锦,马嘉琳,罗飘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多数患者伴有血便、头晕、恶心等循环衰竭表现,病情变化快且危险性高[1]。消化道出血患者突然发病后身心受到严重刺激,易引发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导致精神状态不稳定后加重消化道出血症状[2]。根据相关研究报道,在患者治疗早期实施有效的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治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3],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抽取的研究样本为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清醒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3~67岁,平均(52.37±12.76)岁,干预组中男36例,女9例,年龄22~67岁,平均(52.46±12.19)岁。经验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即综合评定生理指标、急性病理生理改变、慢性健康状况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
(1)早期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列举近期康复出院患者案例,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及理解度。(2)环境护理:帮助患者熟悉了解住院环境,减少患者在陌生环境下产生的心理不适感,为每位接受入院治疗的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3)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家庭成员情况、社会角色、内心情感需求;ICU患者长时间与家属分离,易引发焦虑、恐惧心理,及时讲解支持治疗的目的,提升其积极配合护理操作的依从心理;家属探视期间,嘱其给予患者足够鼓励和情感支持,减少情绪波动造成的活动性出血。增加积极心理暗示,通过表情、手势、眼神交流等方式进行患者关怀,采用语言暗示对患者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4)并发症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5)饮食护理: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科学合理配比,严禁辛辣、刺激等食物。
1.3 观察指标
参照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态,SAS、SDS分值同患者焦虑、抑郁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及分值越高则负性情绪越严重[3]。
采用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对本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 19.0的协助下,将本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统一归纳并处理,并予以x2对所有通过(%)表示的计数数据执行验证工作,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各项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s)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为95.56%(43/45),远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33/45),经验证符合统计学意义(x2=8.459,P<0.05)。
3 讨论
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偏重于对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改善,忽略了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健康状态和整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大量负性情绪可导致患者精神状态差,影响夜间睡眠质量,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治疗效果。优质护理干预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秉承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将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通过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饮食护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满足其合理需求,缓解其不良情绪,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疾病的信心。降低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发生,提高了患者治疗积极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体效果十分显著。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治疗效果和医院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