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分析
2020-03-10曲媛媛
曲媛媛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山东 烟台 264100)
盆底功能障碍是大多阴道分娩产妇都会面临的困境,这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难免会使盆底肌肉面临不同程度上的损伤,导致产妇出现产道松弛、尿频、小腹坠胀等症状,从而让女性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然而轻度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难度并不大,可以根据医生指导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重度者也可以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得到恢复。此外,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有效降低其发生概率。本研究是为探究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起到的作用,这里做出以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这段时间接收的分娩产妇,参与人数合计80例,并将其随机分到对照组和实验组之中,两组人数相同各40例。参与产妇年龄范围在19岁至37岁,平均年龄为(25.4±6.7)岁。分析对比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并且本次次实验已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入选标准:①为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②已签订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协议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智力水平较低;②配合度低;③法定年龄未满十八岁。
1.2 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产妇都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盆地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健康知识科普
护理人员通过图片、文字、视频为产妇讲解盆底肌的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盆底肌受损的因素、盆底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点,强调做好盆底功能障碍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并告知产妇锻炼盆底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2.2 盆底肌康复指导
为阴道分娩产妇产后进行盆底肌锻炼指导,体位选择仰卧位,双腿保持弯曲姿势,第一步进行肛门收缩维持3秒到5秒时间,然后放松肛门5秒到10秒,20次到30次为一个循环阶段。并且叮嘱产妇还要进行阴道和肛门肌群锻炼,也是采用收放方式,收缩时间要超过10秒,该过程中可同时臀部、腹部和大腿内侧肌肉收缩。以上锻炼10分组为一组,每天锻炼4组,每周保证有4天到5天锻炼时间,维持6周到8周时间。
1.2.3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
在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可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辅助治疗,改善并强化受损盆底肌,并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等特点,具体操作如下:治疗前产妇需要先进行排尿,而后采取平卧姿势,双腿保持弯曲。治疗仪器选择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批准文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10979号,生产单位: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导线与电极片连接,而后置于髂前上棘皮肤上,并且将探头深入产妇阴道5厘米到7厘米处,再选择适合的程序进行电流刺激,可根据情况调节刺激强度,持续治疗时间20min到30min,早晚各需一次,治疗疗程共4周。
1.3 观察指标
三个月后对参与实验的产妇进行回访,了解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满分一百分,满意度分为三个标准,即满意:八十分以上;较为满意:六十分到八十分;不满意:六十分以下。总满意率=(总人数-不满意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所需数据的计算,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为有差异,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个月后回访,让参与实验的产妇填写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分析其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 讨论
女性阴道分娩虽然比剖腹产的危险小,但是也并不是毫无损伤,盆底功能障碍就是女性分娩后最常见的疾病,大约有45%的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而盆底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盆腔器官下垂脱出、压力性尿失禁等,并且这也是导致女性产后抑郁的因素之一[2]。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盆底肌受损,而前期如果做好盆底肌康复护理工作,就能够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可能性。
目前临床上盆底肌修复护理方式主要有两步骤,一是基础康复锻炼,通过对阴道和肛门肌群等肌肉的锻炼来修复并强化受损盆底肌,二则是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仪治疗[3]。产后进行盆地康复护理,不仅能提高盆底肌张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还能消除产妇产后负面情绪,从而提升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实验组产妇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是可以预防阴道分娩产妇出现的盆底功能障碍,减少产妇产后的痛苦,从而提升产妇生活质量,让其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