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3-10张文香雷丽婵
张文香,雷丽婵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型肺癌占有较高比例,约为80%,具有较差的预后效果,且长期的生存率较低。临床常选择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以卡铂与多西他赛为基础,治疗效果显著,但伴随多种毒副反应[1],降低生存质量。同时,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缺乏疾病有关知识,自我护理能力较差,需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本文将以28例患者为对象,探究综合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涉及对象为28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 年8月,分为参照组(14例)和研究组(14例)。参照组,男女分别为7例与7例,年龄为47-71岁,平均年龄为(57.90±5.47)岁。研究组,男女分别为8例与6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7.46±5.23)岁。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可见P>0.05。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DP方案化疗。
1.2.2 参照组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跟患者讲解治疗有关知识,使病人充分了解疾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监测生命体征多项指标。
1.2.3 研究组
对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
心理护理:经常与病患交流,观察病人心理变化,若是发现患者情绪消极要及时进行疏导,部分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存在恐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给予支持与鼓励。给病患讲述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自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跟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包括诱发原因、治疗过程等,强调治疗意义与重要性,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根据病人的喜好,调换食谱,通过增加菜式的方法来激起患者的食欲,告诉患者坚持饮食的重要性;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等清淡食物为主。行为护理:患者需每天进行体育运动,在早上与晚上各一次,以走路、打太极等有氧运动为主。早期护理:化疗前5-7天,带领患者及其家属熟悉治疗环境,讲述化疗有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化疗安排。由责任护士进行患者约谈,每天一次,每次5-15min。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用药情况、生活方式等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共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好。护理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对患者的满意情况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统一采用 SPSS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自我管理能力)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用x2检验,用 % 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性水平均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结果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如下表所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出现焦灼暴躁、紧张不安等心理变化,这和患者对疾病的陌生和恐惧有关,而这种负面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与康复,且伴随多种身心疾病[2],对病人的生命产生威胁。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其病灶清除效果理想,但是,有较长的化疗周期,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睡眠质量,不利于疾病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生活质量。为改善以上症状,对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继而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良。综合护理干预较为科学,它具有全面性、规范性、针对性等特点,分别从心里护理、饮食护理、行为护理等方面入手,使患者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及良好的生理状态接受治疗[3],从而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化疗前,对病人实行心理护理与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通过参观治疗环境,了解治疗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指导患者的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此外,加强行为指导,合理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调整机体的生理状态。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优于
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效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满意评价,护理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