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09
一、前言
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流量红利所剩无几,劳动力成本提高,创业门槛与技术难度进一步提升,全国各地掀起创业补贴和落户优惠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打造科创板,释放更多创业红利。各大教育机构纷纷入局大学生创业教育赛道,例如万学教育集团,赋能大学生创业者冲出困局。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创业,校企合作是可助力的新模式,但学生自身成长环境也息息相关;学生创造力影响创业意愿,但也离不开所处群体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外部环境与学生自身因素,较为系统的分析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双选”模式,即随机抽样及特殊选取的方法,随机选出普通学生群体代表,及创业代表,以弥补问卷缺失的部分信息,使项目成果更系统化。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
以上海各高校为调查样本,根据各校在大学生规模,按照其比例投放调查问卷。对于专业、年级等投放比例设置也给予明确的量比,从而降低脏数据的产生比例。
(三)问卷的回收与统计
回收并筛选有效的调查问卷,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前沿计量方法对相关研究问题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
三、问卷分析
(一)问卷发放情况。本项目目前共投放问卷264份,覆盖上海985、211、普通院校以及高职高专等11所院校,涵盖专业20余个。
(二)问卷结果分析。1.个人创业行为与父母、亲属、要好朋友创业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出个人创业行为与父母、亲属、要好朋友创业的相关性及结果,个人创业行为和父母的创业经历之间的相关系数值虽然为-0.079,接近于0,但是P值为0.336>0.05,因而说明个人创业行为和父母的创业经历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同理,个人创业行为和亲戚及要好朋友创业经历无相关关系。继而,个人的创业行为不受身边人之间的影响,创业行为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受自身经历影响较大。2.创业教育活动与创业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创新实习、创业园、KAB教学课程、创业 大赛、创业社团、创业课程、企业家讲座、专家讲座等与创业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1/0.0 29/0.206/0.033/0.053/0.024/0.072/0.01,P值分别为:0.021/0.022/0.01 1/0.034/0.023/0.022/0.034/0.033等,创业教育活动中各类活动与创业行为都有相关关系,其中KAB(Know About Business)教学等一类活动相关系数为0.206,具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可以得出,创业教育活动对于创业行为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KAB相对其他七种活动对创业行为影响较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广,鼓励更多大学生创业。3.大学生对融资渠道的熟悉度状况。创业种子基金、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工商登记费用减免、创业场地支持、创业咨询与指导、是否享受扶持政策等分别与创业行为之间相关系数为:0.050/0.044/0.115/0.027/0.096/0.211/-0.254,P值为:0.021/0.022/0.031/0.022/0.010/0.002等,创业扶持政策中各项政策与创业行为之间有相关关系,其中创业咨询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没有享受过扶持政策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所以鼓励创业者了解更多创业政策、享受更多扶持政策并享受扶持政策对鼓励创业十分必要,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创业行为产生较大影响。4.大学生创业知识来源分析。大学生创业知识来源,其中亲身实践占25.38%、创业讲座占25.38%、创业课程占28.55%、同学朋友占25%、家庭环境占23.86%、媒体宣传占20.45%、书籍占25%、创业培训占21.21%、其他占14.39%,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来源占比最高的是创业课程及创业讲座,可见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的重要性,高校在推广学生课程受益面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提高课程的质量。5.大学生创业动机情况分析
图2大学生创业动机情况分析饼状图
如图2所示,大学生创业动机占比最高的个人理想,说明大学生创业主观能动性极强,具有较强的主观因素,而这也意味着创业的成功也更大的依赖于个人志向及品质;其次出于提高收入与学校支持的动机,部分大学生也会选择创业。
四、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政府应制定具体的法律法规,保障高校学生知识产权,加大优惠政策普及力度,丰富政策传播形式,如在高校建立创业社团,在指导高校学生创业的同时,深入解读创业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在资助数额及优惠利率中做出相应补助,同时结合学生个人信息,建立征信系统,帮助高校学生走出校园,对接到社会资本及相关企业的融资,提高高校学生创业企业的活力。
(二)高校。目前,上海各大高校都有开设不同类型的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的机会,但这远远不够。高校应根据当前的创业课程、学生接受程度、学生反馈、学生诉求等四方面,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升级优化创业课程,提高课程质量与兼容度;同时打造产学研基地,将校内成果输送至企业进行试用与检验,将校外专家引进校园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将学生推荐到企业进行多层次的实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个人。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去企业实习,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了解相关行业的运行流程,学习优秀企业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架构,并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校期间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自身视野,进而选取相关赛道进行深度创业;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锻炼自身的思维及表达能力,扩大人际圈,提前模拟创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