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性乳腺癌肿块与非肿块强化方式的表观扩散系数分布特点

2020-03-09姚明程流泉李梦露徐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浸润性肿块乳腺

姚明,程流泉,李梦露,徐冰

1.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放射科,北京 101300;2.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853;*通讯作者 程流泉 13910209982@139.com

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应用于乳腺MRI 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1],但是在不同应用研究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ADC 阈值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研究中多数是以良恶性为区分目的,未对乳腺癌的具体组织学类型进行细致的区分,导致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混杂在一起,如浸润性乳腺癌和黏液癌、导管内原位癌;而且未考虑到肿瘤的异质性,如浸润性乳腺癌和导管内原位癌混杂在一起,这些均会导致ADC值的系统偏差。此外,程流泉等[2]研究发现,MRI上肿块和非肿块强化的良恶性ADC 界值存在差异。本研究纳入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比较DWI-ADC 在肿块和非肿块强化的差别,并分析其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3—11月解放军总医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170例,年龄23~80岁,平均(48.9±10.1)岁。所有患者检查时间为月经期7~10 d,绝经后患者无要求。

纳入标准:①病理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②术前行规范化乳腺MRI检查;③MRI表现为肿块及非肿块强化;④肿块单一病变最大直径≥1 cm。

排除标准:①MRI检查前经过活组织检查、化疗等临床处理的患者;②体内存在金属等MRI检查禁忌证患者;③图像质量不符合诊断标准;④排除黏液癌及病灶周围导管原位癌>20%的浸润性乳腺癌。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1.5T MRI 仪,4 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侧乳腺自然悬垂于线圈内。参考程流泉等[3]的扫描参数,①DWI: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取0、1000 s/mm2;IR=250 ms 反转抑制脂肪信号,视野(FOV)320 mm ×320 mm,矩阵128×128,层厚4 mm,层间距1 mm,36 层;并行采集因子2。②FSE-T2WI 脂肪饱和序列:TR 4660 ms,TE 89.2 ms,矩阵320×256,激励次数2。定位参数与DWI 相同。③多时相动态增强采用有脂肪抑制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volume imaging for breast assessment,VIBRANT),FOV 320 mm×320 mm,空间分辨率1 mm×1 mm×1 mm,192 层,TR 4.7 ms,TE 2.2 ms,每个动态增强时相的时间分辨率为120 s,每期120 s,采用“1+5”方式扫描,即第1 期平扫,第2 期开始时同时注射对比剂并连续不中断扫描5个时相。按照0.1 mmol/kg 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速度2 ml/s,注射后用20 ml 生理盐水冲刷。行动态扫描前,使用此VIBRANT 序列去除脂肪抑制脉冲并将TE 设置为同相位,其余参数保持不变,完成一个无脂肪抑制的T1WI 序列。

1.3 图像处理 ①ADC值测量:在AW工作站利用Function Tool软件由1名经过培训的医师独立完成。依据动态增强图像对病灶进行定位,感兴趣区(ROI)放置在DWI 高信号且动态增强图像上显著强化的区域,大小4~10个体素(16~64 mm2),要求ROI 内强化幅度和DWI 信号接近一致,避免出血和囊性液化区域。一个病灶测量3次取最小ADC值纳入计算。②增强时间-信号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测量:选取增强后第1 时相强化显著区域,避开肉眼可见的出血、坏死,多点测量以级别最高曲线类型纳入研究,廓清型(Ⅲ型),平台型(Ⅱ型),持续型(Ⅰ型),图像处理完毕后传入PACS工作站供医师诊断评价。③对于多灶及多中心的肿块,测量取病变最大者纳入计算,测量最大径,在增强扫描第1 期MIP图像上测量最大径。

1.4 肿块与非肿块强化的定义 依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BI-RADS)[4]肿块定义:在三维空间上具有占位效应,推压或牵拉周围正常的纤维腺体组织。非肿块强化定义:肿块强化定义为无肉眼直视的占位效应且空间分布不连续,增强扫描后突出显示病灶,本研究补充“在无脂肪抑制的T1WI图像上,不能准确勾画出病灶的轮廓”。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强化方式最小ADC值频数分布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种强化方式的TIC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灶特点 病理证实的肿块型病灶116例,非肿块54例,肿块病灶最大直径1.0~6.0 cm,平均(2.1±0.9)cm。

2.2 两组DWI-ADC值 170例病灶ADC值为(0.99±0.18)×10-3mm2/s(0.55×10-3~1.73×10-3mm2/s),肿块强化病灶ADC值为(0.96±0.15)×10-3mm2/s(0.6×10-3~1.4×10-3mm2/s);非肿块强化病灶ADC值为(1.08±0.22)×10-3mm2/s(0.55×10-3~1.7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

肿块强化的ADC值分布较非肿块强化分布更集中,肿块强化病灶ADC值的总体分布趋势更趋向于低的ADC值(图1)。

2.3 TIC曲线类型 肿块病灶的TIC曲线分别为Ⅰ型1例,Ⅱ型10例,Ⅲ型105例;非肿块强化病灶的TIC曲线分别为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36例(表1,图2、3)。

表1 两种强化方式DWI-ADC值及TIC曲线比较

图1 两组间ADC值的频率分布

图2 女,49岁,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SBRⅡ级。无脂肪抑制T1WI 左侧乳腺内上象限病灶(A);动态增强第1 期显示病灶呈肿块强化(箭,B);矢状位显示病灶呈类圆形(C);DWI 显示病灶呈环形高信号(D);ADC图示最小ADC值为0.8×10-3 mm2/s(E);TIC曲线呈Ⅲ型(F)

3 讨论

乳腺疾病谱复杂多样,不同病理类型ADC值存在差异[5-6]。既往对DWI-ADC值在鉴别诊断的研究中,很多仅粗糙地将病灶区分为良性、恶性两个组[7-8],如 恶性病灶中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与浸润性黏液癌,由于组织细胞成分和基质的差异,ADC值差别很大,黏液癌随着细胞和黏液基质的比例差异,其ADC值范围为0.7×10-3~2.4×10-3mm2/s[9-10],这样测量方式获得的ADC 阈值在不同研究中有很大的差异,降低了ADC的鉴别诊断效能。本研究通过选定单一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排除了组织学类型的干扰,主要从图像的测量角度进行分析。Hirano 等[11]分析41例浸润性导管癌发现,平均最小ADC值为(0.68±0.15)×10-3mm2/s,明显低于本研究结果,其对病灶的选择和ROI的勾画均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

图3 女,36岁,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类型,SBRⅡ级。无脂肪抑制T1WI 显示左侧乳腺外上象限病灶(A);动态增强第1 期显示病灶呈非肿块强化(箭,B);矢状位显示病灶呈节段分布(C);DWI 显示病灶呈高信号(D);ADC图示最小ADC值为0.94×10-3 mm2/s(箭,E);TIC曲线呈Ⅲ型(F)

除微观上组织成分导致的测量差异外,宏观上ROI 内的异质性更容易引起ADC值的测量偏差。由于DWI 受EPI 序列的伪影影响,目前的空间分辨率基本均在2 mm 左右,如果考虑到低b值(b=0~50 s/mm2)和高b值(b=600~1500 s/mm2)导致的空间畸变和不匹配,一个合理的ROI 测量应该至少包括2×2个体素,在当前的空间分辨率下其面积达16 mm2,在此范围内均会存在很大的部分容积效应,ROI 越大,部分容积效应导致的测量偏差越大[12]。本研究测量的肿块病灶的ADC值低于非肿块病灶,经过组织直方图分析发现,主要是非肿块病灶的分布很离散,经分析推测这种分布离散主要来自于非肿块病灶的部分容积效应,非肿块病灶的ADC值标准差大,测量值比较离散。尉丽君等[13]对肿块病灶ADC的具体数值与本研究结果不同,但该研究结论中乳腺非肿块病灶ADC值范围高于肿块病灶,与本研究报道一致。本研究中肿块病灶平均ADC值为(0.96±0.15)×10-3mm2/s,与以往b值及场强相同的研究结果相似[(0.99±0.22)×10-3mm2/s][14]。

本研究表明,非肿块样强化ADC值频率分布集中区域更偏向于高的ADC值(1.08±0.22)×10-3mm2/s,与以往报道不同[15-16],对于非肿块强化的测量偏差,有学者认为非肿块结构病变分布散在,其间可见正常纤维腺体组织及基质成分,并且对于非肿块强化病变,由于无明确的边界及占位效应,即使是针对DWI高信号部分进行测量,其内也难免混杂非肿瘤成分。

乳腺TIC曲线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相关,本研究中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块型90.5%表现为TIC Ⅲ型,这符合恶性病变血供丰富、血液流出迅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李桢等[17]的报道一致。然而对于非肿块病灶,本研究中82.9%的病灶表现为TIC Ⅲ型,与王增奎等[18]的报道不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中增强扫描时间10 min 有利于观察造影剂廓清,另外非肿块病灶中导管原位癌含量<20%。

总之,本研究通过对肿块病灶和非肿块病灶两个 类型的非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ADC值测量比较,认为ADC的判读需要密切结合病灶的类型,尽量排除ROI 范围内的部分容积效应。

猜你喜欢

浸润性肿块乳腺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浸润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