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2020-03-09汪俊涛罗磊磊孙兴枚
汪俊涛 罗磊磊 陈 涛 孙兴枚 陈 渝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贵州 贵阳 550004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形成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1],导致患者下肢肿胀或疼痛等,严重时会影响其生命安全[2]。目前,改善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现采用预防干预法对其进行辅助治疗,在保证患者手术疗效的同时加快其康复进展,减少其并发症发生[3]。本研究探讨预防干预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18 年06 月至2019 年06月期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病历资料76 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预防干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法,每组38 例。观察组,年龄29~49 岁,平均(37.95±4.43)岁;对照组,年龄27~50 岁,平均(37.71±4.4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神志清楚、精神正常且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如子宫切除、输卵管异常、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及宫外孕等疾病。排除标准:(1)严重盆腔黏连或器质性病变者;(2)宫腔内部存在巨大肿物者;(3)言语、交流、视听、行为等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法,针对术后并发症处理,交代患者遵医嘱用药,进行手术前后住院环境和生活的管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日常宣教等,行三个月的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预防干预法,(1)术前,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并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常规进行检查。为患者讲解下肢DVT 的发生机制、治疗手段及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术前的晚上做好禁饮、禁食工作[4],同时手术当天对患者血容量作相应补充,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此外,大部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易在术前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心理状态,包括抑郁、焦躁、颓丧和紧张等[5],医护人员应在了解患者内心需求、社会角色、临床主诉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予以其对症心理干预,灵活运用找话题、话家常、适当赞美和聆听等心理学沟通技巧,有效缓解患者内心压力。(2)术中,给予患者适宜的体位,合理放置其双下肢,指导患者穿好弹力袜,可维持静脉回流畅通;同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型胖瘦给予其恰当的气腹压力,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BMI)>30 患者的气腹压力 在13~14 mmHg(1 mmHg=0.133 kPa),BMI<18.5 患者的气腹压力在12~13 mmHg[6],且需严格控制患者的输液量,防止血黏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率;此外,还应最大限度减少手术用时,可减少麻醉时间过长所致的下肢DVT[7]。(3)术后,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病情发展予以镇痛泵作为辅助治疗,减少疼痛引发的血液高凝问题。另通过动静脉脉冲治疗仪对患者患肢及周围组织进行环形按摩,可改善其静脉血的回流速度,避免静脉血栓形成;此外,还需指导患者每日按时进行背屈运动、下肢趾屈运动及床上翻身运动等,注意患者若主动活动能力较差,应指导患者家属做好科学、正确及有效的按摩工作,每日4次,单次按摩时长为30 min。行三个月的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中的粘弹特性、粘度特性 和生化特性,粘弹特性、粘度特性、生化特性均采用毛细管式粘度计测定法作相应检测,主要针对患者的血液粘度,其中粘弹特性正常值区间在72~76 mPa·s 之间,粘度特性正常值区间在74~76 mPa·s 之间,生化特性正常值区间在72~76 mPa·s 之间,1 CPS=1 mPa·s。
统计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血液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和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患者满意率和下肢DVT 发生率。SaO2、PaCO2和PaO2均采用血气分析仪ST2000 检测。患者满意度测评依据参考纽卡斯尔服务满意度量表[8],分值范围为0~100 分,达80 分及以上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5 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粘弹特性、粘度特性和生化特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比较(mPa·s,±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比较(mPa·s,±s))
指标 观察组(n=38)对照组(n=38) t 值 P 值粘弹特性 73.51±2.48 86.38±4.41 15.681 <0.001粘度特性 73.57±2.53 84.94±4.12 14.497 <0.001生化特性 73.06±3.42 88.53±4.06 17.964 <0.001
2.2 手术及康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2)。
2.3 血气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手术及康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手术及康复情况比较(±s))
指标 观察组(n=38)对照组(n=38)t 值 P 值手术用时(min) 107.46±6.37 118.62±9.61 5.967 <0.001下床活动时间(h)11.12±2.65 15.73±3.72 6.222 <0.001进食时间(h) 24.68±4.72 33.71±6.47 6.951 <0.001住院天数(d) 7.08±0.46 9.13±0.72 14.791 <0.001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8) 对照组(n=38)SaO2(%) 干预前 84.06±3.57 84.32±3.53干预后 94.48±4.63*# 87.57±4.05*PaCO2(mmHg) 干预前 71.58±3.51 71.82±3.47干预后 43.52±2.75*# 57.53±3.09*PaO2(mmHg) 干预前 51.37±4.19 51.81±4.12干预后 86.42±5.06*# 67.29±4.72*
2.4 满意度与DVT 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97.37%(37/38)高于对照组78.95%(30/38);观察组的下肢DVT 发生率5.26%(2/38)低于对照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下肢DVT 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甘露醇或地西泮等药物的刺激[9];(2)手术体位、手术用时和镇痛药剂量等;(3)基础疾病、病程、体型和年龄等。而病因则主要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及静脉血流滞缓等有关,临床表现多为浅静脉曲张、压痛或患肢肿胀等常见并发症[10]。应用传统干预法仅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临床舒适度,缓解其疼痛症状,但难以满足患者切实需求[11],总体效果较差。目前随着临床医疗理念更新,应用预防干预法辅助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更为广泛,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细致性等特点的干预措施[12],可在基于“温馨关怀、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的干预,缓解患者的下肢压迫症状[13],加快患者康复进展,改善其血液流动速度[14],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所示,干预后,观察组的粘弹特性、粘度特性和生化特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97.37%(37/38)高于对照组78.95%(30/38);观察组的下肢DVT 发生率5.26%(2/38)低于对照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预防干预法,患者的下肢DVT 发生率、住院天数、手术用时等均降低;血液流变学和动脉血气水平均显著改善,且可有效说明该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传统干预法的效果更佳。此与郑玉玲和谢鹏娟等[15]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预防干预法,可增加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下肢DVT 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