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意义
2020-03-09张瑞华霍亚玲孙真真
张瑞华 霍亚玲 孙真真 王 丹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是儿科实施长期输液治疗的主要途径,可减少穿刺次数,实现连续性的输液治疗,但在PICC 置管后,部分患儿易形成静脉导管性血栓,不利于输液治疗[1-3]。研究指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PICC 置管后情况进行实时监测[4-5],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儿童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8 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实施PICC 置管的150 例患儿,男患儿77 例,女患儿73 例,年龄1~13 岁,平均(5.74±1.49)岁,纳入标准:(1)具有PICC 置管指征,在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指导下进行PICC 穿刺置管;(2)年龄<14 岁。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患儿。
1.2 方法
150 例患儿均在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指导下进行PICC 穿刺置管,将3 个电极片贴于患儿双侧锁骨下、左肋下缘皮肤上,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儿心电图中是否P 波产生;采用头皮针,连接肝素帽,排尽空气后,连接PICC 末端,常规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导管送至预定长度,回抽无回血即可确定导管位于静脉内,在导管末端外拨1/3 针头,将其与转化器鳄鱼夹连接,转化器与右侧锁骨下电极相连,开启转化器,在静脉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之间切换。
150 例患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追踪随访,持续4周,统计随访期间的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情况。检查设备为日本ALOKA F7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配备3.5~5.0MHz 超声探头,采用超声探头自穿刺置管点沿着静脉走向,向近心端进行扫描,对患儿的头部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肘部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进行观察,观察静脉中导管在超声图像中是否出现规整的平行线,观察导管大体走向、位置及是否出现挤压情况,再仔细查看静脉血管的横断面管径、血流状态,观察静脉腔内及导管周围是否形成血栓及血栓的大小、形态等。
1.3 观察指标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参照,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灵敏度= 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 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 总例数×100%,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与DSA 检查结果间的一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取Kappa 检验,Kappa 值<0.4 表示二者诊断结果存在低度一致性,0.4 ≤Kappa 值<0.7 表示二者诊断结果存在中度一致性,Kappa 值≥0.7 表示二者诊断结果存在高度一致性。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结果分析
DSA 诊断中,150 例PICC 置管患儿,20 例形成静脉导管性血栓,血栓形成率为13.3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灵敏度为95.00%(19/20),特异度为96.15%(125/130),阳性预测值为79.17%(19/24),阴性预测值为99.21%(125/126),准确率为96.00%,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 置管后血栓 形成的诊断结果
2.2 一致性分析
一致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DSA 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 值为0.835。
2.3 不同级别血栓的超声表现分析
20 例PICC 置管后静脉导管性血栓中,Ⅰ级血栓11例,Ⅱ级血栓6 例,Ⅲ级血栓3 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级别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100%。Ⅰ级血栓的超声图像中可见置管的静脉腔内有小团块血栓,导管外壁有小丘形状的团块血栓,血栓多为孤立型血栓,静脉血流通畅,血管横断面的狭窄程度不足30%,管壁及血管内有低回声信号,血流充盈欠佳;Ⅱ级血栓的超声图像中可见置管的静脉腔内和导管周围存在多处血栓,静脉血流较通畅,血管横断面的狭窄程度为30%~50%,管壁及血管内有连续的低回声信号,血流充盈存在部分缺损情况;Ⅲ级血栓的超声图像中可见置管的静脉腔内被血栓堵塞,静脉腔内及导管周围存在多处血栓,血栓以融合型血栓为主,静脉腔内可见大片状融合血栓,大面积的管腔被血栓堵塞,狭窄通道内通过的血流信号少,甚至无血流信号通过,血管横断面的狭窄程度超过50%,血管内存在大量的低回声和中回声,无血流充盈。
3 讨论
PICC 置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主要是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至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中,再对导管予以固定,可长时间带管,减少穿刺次数[6-8]。由于儿童的静脉壁相比于成年人更薄,传统的静脉穿刺输液需反复穿刺,对儿童会造成严重的创伤,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儿科患儿需长期输液治疗时多应用PICC 置管,PICC 置管可避免对患儿进行反复静脉穿刺,减轻穿刺损伤[9-10],但由于PICC 置管后需保留导管较长时间,部分患儿在置管期间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导致导管液体流速减缓,甚至导致导管堵塞,不利于患儿输液治疗[11-12],还需对PICC 置管后血栓实施积极防治。
及时检出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对PICC 置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减轻血栓对患儿输液治疗的影响[13-14]。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PICC 置管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时检出导管相关性血栓,便于及时处理血栓[15-17]。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检查方便等优点,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沿着置管静脉走向进行追踪扫描,可清晰显示扫描区域内的解剖结构,便于医师仔细观察患儿血管管腔内血流是否通畅、静脉管腔是否发生狭窄、静脉中导管是否被堵塞等情况,从而判断是否在静脉腔内及导管周围形成血栓[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1)参照DSA 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的诊断灵敏度为95.00%,特异度为96.15%,阳性预测值为79.17%,阴性预测值为99.21%,准确率为96.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DSA 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PICC 置管后血栓予以及时检出,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可用于PICC 置管后随访监测;(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级别血栓的诊断符合率均达到100%,提示还可通过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鉴别血栓级别,对不同级别的血栓实施相应的治疗。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PICC 置管患儿随访中,可对静脉导管性血栓形成进行实时监测,对血栓情况予以及时检出和判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