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体育的“交互效应”
2020-03-08刘国强
刘国强
【摘要】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引入运动场,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塑造学生的完美的个性、培养其优良品格,并通过体育活动协调多方面的发展,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交互效应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016-01
一、引言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性的学习;即教师是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的学和练大都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之下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基于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理论依据
不同的学生在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每个学生为达到某個目标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最终实现高效的学习。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和学习兴趣。
三、试验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所以做出了一些尝试:(1)自编自创: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利用3--5分钟,鼓励学生自编自创一些运动或动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提示,也可利用观看有关录像、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获得创作素材。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6—8人)利用熟悉的歌曲、韵律等加以创编舞蹈、体操以及游戏的活动,每个小组设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综合各人的意见创编一些适合节奏的动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上的小演练,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其创编的成果。创编成功的可以介绍给其他小组,并及时给予鼓励;创编的动作没有新意、不流畅的首先要学生的大胆创编,并与该小组学生进行交流,加以引导指出以后要注意的地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指导性为主,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以提示性为主,对有贡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对贡献相对较少的学生要引导其积极参与,培养其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2)自选自练:学生在完成必修内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需(如兴趣、爱好等)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教师提供的条件范围之内,选定某个具体目标;能力强的可以向高目标层次选择,水平达不到或能力较差的可以选择较低目标层次,还有一些特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有选择性的运动,使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运动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进行跨越式跳高的教学时,在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时,则需要通过一些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对于一个班来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进行练习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目的、分层次地进行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自管自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之学会帮助,协作,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理解别人,在合作中学习,在交往中进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成功与否,均要进行尝试,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说明了传统的“讲——示——练”模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其次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由选择、自主设计、自主练习、自管自评学生有了表现自己的舞台,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也随之增强。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所长,体现自身价值,满足情感的需要,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极大地释放了学生长期受压抑的情绪。
四、结论与建议
1.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同时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体育课的活动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小组活动或集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各种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3.通过体育课的活动能够磨练学生意志品质,面对各种困难能调整自我、坚定信心、勇于挑战。
4.由于大多数体育活动伴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必然有胜负之分,其中难免总会有粗暴的动作行为和语言等违反体育道德的不利因素,所以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正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王虎森.学校体育学[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1.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韩桂凤.《现代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