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2020-03-08周彬
周彬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一项,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健全人格和情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科技史 开发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4-108-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纲要要求从小学的中高年级到高中阶段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一些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全面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及其特点
课程的综合化、实践化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趋势,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知识的掌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希望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能力,使书本知识与生活、社会相结合。有幸的是,我所在的学校近年来抓住改革的机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以生活、自然、社会为主线展开,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家乡环境建设(顺德水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安全与急救知识,我的家乡史和家族史等,涉及走进社会,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家乡认同,尊重生命等。我开设的课程——“走进顺德地方经济科技史”就是从自己成长、生活、学习的城市出发,挖掘顺德这座岭南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挑选一些凸显顺德地方科技、经济发展特色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成长的城市,培养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身份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实践者、落实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究、反思总结,具体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目标的丰富性和发展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人格、审美等素质的发展纳入课程目标,其中能力和情感方面是传统课程中比较薄弱的,为此,我们努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探究、创新发展的课程机制。如在我所带领的“走进顺德地方经济科技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收集整理关于顺德经济科技发展史上的相关资料,如书本、杂志、百度、公众号、访谈等提高学生检索整理、提取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情感方面,通过了解家乡历史,激发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精神,让学生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为既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乐观风貌的人文情怀的人。
(二)内容的多样性与现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课内课程,但可以服务于课内课程,内容的选择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学校的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如我所带领的“走进顺德地方经济科技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实地访问相关地点——南国丝都博物馆、顺德糖厂,它们都位于顺德区大良街道,距离学校很近,方便學生实地访问。课程内容有别于书本知识,又服务于书本知识,如学生在梳理顺德糖厂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政策变化密切相关,于是他们所在的小组写了一篇《顺德人甜蜜的记忆——顺糖与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告;还有一些小组成员专门梳理了“顺德糖厂与课本知识链接”,从而帮助学生掌握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本家提出实业救国的史实;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是八年级中国现代史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顺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学生身边这些富有现实性、乡土性、时代性的题材,直接对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历史课程相结合,书本教材与社会教材之间相互链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年龄特点。
(三)方式的自主性和民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践活动中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大部分是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实践操作、专题研究、访谈调查等都是学生亲自操作,无论是侧重观察、记录、收集、分析、撰写报告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访谈的社会性活动,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如我所带领的“走进顺德地方经济科技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走进南国丝都博物馆和顺德糖厂去观察,去记录,去采访,去感受,这些都是老师替代不了的。像我所教的一位学生的心得体会:“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设计方案、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记录,怎样分析,完全不懂。活动中老师一边指导我们,一边引导我们学会自己上网查找,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把很多以前压根没听过的东西搞清楚了,不仅写作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另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老师不像传统的站在讲台上,而是更多地站在学生中间,带领学生走向实践,走进生活,勇于交流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评价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如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反思总结能力,不再是单纯以知识的掌握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同时,课程注重学生过程性发展的评价,如某一学生开始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他敢于迈出第一步主动与人交流、采访他人,不管他的表达如何,访问是否合理、科学,对于这个学生而言,他都是进步的;又如,某一学生一开始不会网上检索资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他初步掌握检索的方法,那么他符合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应该给予好评。
总之,评价的发展性应该着眼于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在实践后,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及时给予肯定、认可和评价。
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德育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另外,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规则意识,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到实地采访一线的工人、农民、技师等,真正体验到人的智慧和科技的进步,明白双手创造物质财富的不易。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社会教育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绝不是课堂、操场、活动室、实验室的简单相加,更不是换一个场所上课,而是突破传统教学的框架,使学生与生活、与社会、与世界的发展连结。学习不应该只是学知识,解题目,而应该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并在运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将是每个学生一生的财富。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学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注意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与地方、学校、优势和学生兴趣相结合,做学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及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領域,其模式更是多种多样,我们探索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一点收获,整理成文,以期产生共鸣并得到批评指正。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初级中学科技史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成果(立项编号:GDJY-2015-A-b524)】
【注:本文系顺德区教育科研指导委员会课题“历史科技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成果(立项编号:SDJK2015009)】
[ 参 考 文 献 ]
[1]陈秋红,汪明春.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国家级课程改革试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综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1).
[2]霍益萍.浅谈“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J].教育发展研究,2001,(10).
[3]张传燧.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01,(7).